1.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2.分析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有什么意义

3.中国如果拥有西伯利亚油价还会那么贵吗

4.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5.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6.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中亚峰会油价走势_中亚石油汽油质量如何

据了解,这次袭击使沙特关闭了一半的石油产量,这意味着每天将影响近500万桶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每日产量的百分之五。业内人士称,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将影响市场很大一部分参与者的预期,国际油价短期剧烈波动不可避免,如果损失过大,且影响了供需平衡,那原油期货价格会走高,会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走势还需要验证。

对石油进口国来说,油价上涨的?后果是进口费用上涨。而多花的这笔钱本?来可以用于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美国高盛公司估计,如果油价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原油进口费用增加相当于使美国个人的实际收入同比下降了150亿美?元。高油价的影响对运输、化工等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美国杜邦公司估计,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每?上涨1美元,该公司的税前经营成本每年就会增加约1.35亿美元。?

油价高企不仅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生产消费领域有影响,更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综合发展战略有影响。许多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得到石油安全的保障。

? 所谓“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石油的状态和能力。如果发生石油安全危机,全球国际政治格局就难免发生冲突。当代几次重大的国际冲突,其背后都有石油的影子;石油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世界政治与经济的走向。而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又会反作用于油价。

油价高企的影响也体现在金融市场领域,随着油价大幅度上扬,美元价额可能会持续下滑。油价走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各不相同。对于石油国、生产国和途径国,国际油价的急升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利好因素。

俄罗斯利用油气加强其自身地缘强势,欧佩克(OPEC)成员国通过增减原油产量来扩大本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话语权,中亚各国扩大油气出口增强国家独立以后的经济基础。委内瑞拉是拉美唯一的欧佩克成员国,原油出口占其总出口75%以上,也依赖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对于石油消费国,油价每提升1美元,其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

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世界石油工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出现真正意义的国际原油市场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儿。也就是从那时起,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开始成形。最开始,欧佩克居于主导地位,但在两次石油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用其金融优势和经济影响力,开始打破欧佩克的价格垄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油期货迅速壮大,全球逐渐建立了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定价体系。

经过几轮大浪淘沙,三种基准价格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立住了脚,即纽约商品的西德克萨斯原油(wti)价格、伦敦国际石油的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crudeoil)价格和中东的阿联酋迪拜原油(dubai)价格。这些价格均分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其中,大致在下一个月交货的原油期货合约因交易量巨大,它对应的原油价格最常被人们用。

北海布伦特原油也是一种轻质油,品质低于西德克萨斯原油,但它的辐射区域却非常宽广:西北欧、地中海、西非出产的原油,还有俄罗斯、中亚和中东出口欧洲的原油均参照这一定价。可以说,伦敦布伦特市场的国际范儿及其高度灵活的交易工具为它在业内积累了口碑,积攒了交易量,影响力也相当巨大。

至于中东各大产油国生产的或者从中东出口至亚洲的原油,则普遍用阿联酋高硫原油作为基准价格,因此它的涨跌往往可以反映亚洲对原油的需求状况。与此同时,欧佩克也会推出官方的原油参考价格,其计算方法是综合科威特、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十多个成员国的原油价格,进而得出一揽子参考价格。

从价格上看,除非出现严重的经济波动,一般而言,wti原油价格会比布伦特原油高5%左右,而二者的价格又会高出迪拜原油。

此外,在远东市场还有两种定价方式。一是马来西亚轻质原油塔皮斯(tapis)价格,主要代表了东南亚地区轻质原油的基准水平。二是印度尼西亚原油官方价格(icp),包括越南白虎油田、中国大庆油田都会参考其价格。

分析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有什么意义

石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将不复存在。

然而目前来看,全球石油供需大体上仍然是平衡的。那么,为何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油价一涨再涨呢?其实,油价的上升,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而非经济需求使然。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渲染和操控,对它国石油的抢占,以及产油地区的安全形势,是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症结所在。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大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也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油价高位震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军事扩张息息相关。

一是利用美元、黄金和石油的比价关系,疯狂套利,操纵原油期货价格。每次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都能看到美国的资本黑手,比如,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低迷,石油价格大涨,严重背离了供需原理,期货市场根本不受美国监管,美国表面上打击投机炒作,实际上是美国和华尔街的联动。

二是通过战争和其它手段渗透抢占石油。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致使盛产石油的国家战乱不断,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美国的反恐战争,也直接影响市场的预期。伊朗作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大国,不仅受到美国经济制裁,还受到战争威胁。无论伊拉克战争还是潜在的对伊朗的战争,无不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恐慌,造成油价动荡不定。美国还通过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进行军事和经济渗透,通过参加石油开发等手段,竭力占有中亚及里海的石油。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已获得里海16%的石油,加上美英合资企业,两国已控制里海27%的石油。美国还对非洲发动能源攻势,目前非洲石油已经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美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操控全球70%的石油及石油运输通道。对此,俄罗斯做出果断反击。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将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主要股份出售给ExxonMobil公司。欲将俄罗斯这一重要的战略出让给的外国公司,实际上是一家美国公司。普京岂能轻易让其得逞?正如俄一位高级官员说,霍氏想出卖石油,这对克里姆林宫简直是一个“灾难性的”。目前,俄罗斯和美国在叙利亚的对峙,美国与中国在南海、东海和缅甸的角逐,都是为了石油。

三通过美国的原油库存变化,影响国际油价的市场预期,对国际油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遇到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根据自身需要,或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期达到抑制油价的作用。或国际油价越是上涨,则越是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不断增大世界石油供给的压力。

四是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也主要操控在美国手中。世界产油储量前十名的沙特、科威特、加拿大、阿联酋、利比亚都被美国控制,国际市场上石油直接以美元定价,因而美元不断贬值也导致油价不断上升。据计算,美元贬值10%,就会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上涨7.5%。美国在控制美元和石油定价权上同样实行“单边主义”,以图保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评论指出,美国把石油作为经济武器,其目标主要对准中国,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如果拥有西伯利亚油价还会那么贵吗

分析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的意义是:长期因素影响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包括影响供给的因素和影响需求的因素,决定国际油价长期变化趋势。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世界石油储量

石油是一种可耗竭,自然储量有限,储量规模代表人类能够开的总的石油量。目前,世界上还有众多可能含油的沉积盆地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偏远没有勘探,勘探技术的发展将使原有油田的储量不断上升,非常规性石油潜力十分巨大,预计人类还将发现也来越多的石油储量。石油储比(探明储量/当年产量)是反映石油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历史数据定量分析发现,储比的变动是油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2)世界石油产量

以中东、美洲和中亚俄罗斯等产油国为主的石油生产国在世界石油供应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国家的石油产能利用率及其在世界石油供应中所占的比重变化,对世界石油价格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世界市场供给具有集性,国通过减产、禁运等方式引发原油价格上涨,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促进石油价格下降。

(3)石油成本

目前,世界上主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新增储量大部分位于地质条件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勘探开发难度加大,常规石油规模日益减少,勘探开发成本显著提高,对油价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油价的变化趋势与成本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油价曲线围绕着成本曲线上下波动,说明石油成本是油价波动不可忽略的因素,决定着油价涨跌长期走向。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世界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油价出现上涨。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走势,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通常来说,经济周期上行时经济活动活跃,石油需求增大,此时即使供给不变,油价也会随经济周期的上行而上升。同理,亦会随经济周期下行而回落。通过历史数据分析,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石油危机在时间上有关联,石油危机产生前的石油价格剧烈波动与石油危机形成的累积效应与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衰退阶段正好吻合,可知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与石油危机在发生的时间上存有同步性。从理论上讲,石油是一种商品,其价格也应该符合这一基本规律。但是,由于石油具有超出一般商品的特殊属性,除了经济属性外,还具有战略属性和金融属性,属于特殊商品,因此其价格形成除了受供求关系影响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影响油价的因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长期因素是影响油价供需的因素,决定着国际油价长期变化趋势。短期因素是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力量。

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不会

西伯利亚石油储备很多

西伯利亚(俄语:Сибирь)是乌拉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亚北部,现属俄罗斯,相当于该国领土总面积的75%。西伯利亚依据地形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所蕴藏的土地、能源和矿产十分丰富,是一片富饶而尚未充分开发的土地。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已经有人居住。末次冰期时代气候寒冷,所以当时的水位比较低。现时的白令海峡,当年有一条陆桥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现时美洲原住民的大多数人口都是透过这条陆桥从西伯利亚来到美洲的。西伯利亚亦是古代不少强悍民族的摇篮。匈奴、鲜卑、突厥、鞑靼、蒙古及女真等等各种民族都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最好能分析现状,原因,对策和预期。谢谢

一、俄罗斯与中东产油国

世界上有五个主要石油开区:中东、非洲、北美、欧洲(北海和俄罗斯)、亚太。里海有望成为第六大石油开中心和净出口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75%,从而可以控制能源进口国的石油供应。中东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5.4%,石油输出组织成员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6%,上述以外的石油输出国占16.0%。因此,非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原苏联境内的石油蕴藏量,特别是里海地区对石油进口国来说,具重要意义。

近几年,由于环保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天然气成为人们关注青睐的对象。70%以上的天然气集中在原苏联和中东,已探明的最大的天然气矿区分布于俄罗斯与独联体,伊朗和卡塔尔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管道运输方面,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伊朗和俄罗斯仍然是传统的四强。在液化天然气方面,埃及、阿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都列入出口大国。目前,中东地区国家每年出口液化天然气在400亿立方米以上,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3%。

俄罗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都非常善于与周边国家组成联盟。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协调价格、增减产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力求与中东、北非等能源出产国展开全面合作。俄罗斯公司已进入沙特市场并已与沙特签署一项石油和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两国达成协议:共同控制石油供应,以维持油价。

俄罗斯与卡塔尔这个中东天然气大国也保持紧密联系,卡塔尔的石油储量为152亿桶,天然气储量为11.2万亿立方米,并且在石油输出组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双方也已确认了加强双边能源合作的意愿。

伊拉克战后许多俄罗斯石油公司迁移到约旦,约旦是通往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和沙特北部的通道,两国希望合作开发伊拉克项目以及建设连接伊拉克和约旦的新管道。

此外,俄罗斯与阿尔及利亚也保持紧密的联系,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进行了会谈,同意近期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一个集团,占据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老大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4.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最新数据显示该储量可增至8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产量有望位居世界第四。阿尔及利亚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第二大出口商,俄罗斯则位居第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几乎全部依靠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和挪威三国。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有望组建天然气集团,形成一个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类似的天然气输出组织。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这个石油卡特尔正密切合作着。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中东有重大利益,俄罗斯除了与传统国家伊朗外,还与沙特、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保持互动,并与一些国家结盟。美国借反恐之机进入伊拉克,无外乎是为了海湾地区的石油,这严重威胁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恢复起来的俄罗斯正在与美国展开能源争霸。

二、中亚与美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东西方较量的前沿,俄罗斯视中亚为传统的后院,不容其他国家染指。“9·11”后,美国进入中亚,改变了该地区的战略格局,随即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席卷了大部分独联体地区。俄罗斯利用手中的石油天然气与美国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中亚成为能源争霸的前沿,为此俄罗斯将加大对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投资。

中亚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形成自己的能源利益。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该地区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俄罗斯为中亚能源出口国提供油气过境运输服务,围绕管道铺设权和利用海上终端站出口油气形成了激烈争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介入其中,与俄罗斯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美国为削弱俄罗斯中亚能源老大地位,修建了世界上最长且“最具政治意义”的油管巴—第—杰石油管道。它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该管道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把阿塞拜疆生产的里海石油通过管道直接运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杰伊汉,然后直接用船只装运到欧洲和美国。首先,它将成为里海深处的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重要的一条石油出口路线。巴—第—杰石油管道对于位于管道终点的土耳其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投入运营,土耳其将成为东西石油运输的大通道,控制过境管道会加强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影响力,在里海石油的外运上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它的修建使得美国在中亚获得了一条能够避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线路。美国、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均强调该管道的地缘政治意义,它能加强里海国家的独立性,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影响。美国一直积极实施其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美国提出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旨在把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入欧洲。

据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称,2008年俄罗斯过境哈萨克斯坦运输本国天然气的总量将超过470亿立方米,中亚国家天然气总量将超过54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成立于2000年,现有输气管超过1.1万千米,年输气量达到19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这种合作包括哈萨克斯坦石油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向国际市场出口以及两国联合加工石油原料。哈萨克斯坦完全赞同过境俄罗斯领土将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输送到海外。2008年哈萨克斯坦共出口石油5230万吨,其中有4200万吨石油是过境俄罗斯领土出口的。两国同时签署了包括共同建立国际铀浓缩中心在内的一系列间协议。俄哈石油核子能源合作上台阶,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有关共同建立全球首个国际铀浓缩中心的间协议。同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实现油气出口多向性。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罕默多夫也表示,土库曼斯坦将根据协议按时足量地保证沿里海管道项目所需天然气供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库曼斯坦将放弃参加跨里海管道的建设。

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于2003年4月10日签署了25年的天然气领域合作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相应期限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长期买卖合同。俄罗斯打算对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资,在2007年前完成跨越哈萨克斯坦领土运输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的工程造价为10亿美元。俄罗斯还准备投资改造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和建设到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天然气管道,估计其工程的造价将在7亿~8亿美元。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通过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运输。根据间协议,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保证通过俄罗斯领土向乌克兰运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除此以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承担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运输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任务。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就位于伊朗相邻的陆架油田达成协议,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国家首脑峰会上土库曼斯坦表示不允许单方面开里海石油,与俄罗斯立场一致。另外,俄罗斯还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领域。

围绕里海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问题,两场“能源峰会”同时落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就共建中亚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达成一致;波兰、乌克兰、立陶宛、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五国首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代表在波兰举行的非正式能源峰会,宣布成立能源问题国际工作组。两场“能源峰会”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较量。一方面,俄罗斯力图继续掌控中亚能源的流向。中亚-里海地区是极具潜力的能源基地,石油储量高达328亿吨,天然气为18万亿立方米。

推进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能源工业的一体化是俄罗斯能源政策中的战略方针,因此俄罗斯利用能源外交紧紧将中亚控制在手里。2007年12月20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莫斯科签署了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间协议,向俄罗斯输送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对中亚天然气出口的控制。这条名为“Pricaspiysky”的新管道将沿里海东岸铺设,把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北上输送至俄罗斯的萨拉托夫地区,年输送能力为200亿立方米。管道使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直送俄罗斯,之后进入俄罗斯向欧洲运输网络的输气管道。媒体评论称,这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能源控制权争夺战中取得的又一胜利,并且再一次确定了欧洲能源出口大国的地位。中亚能源争夺战俄罗斯胜出,俄罗斯期望掌控中亚能源流向达到了目的。

三、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按能源生产总量计算,中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清洁能源及进口集中于波斯湾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推进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保证中国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

中国与中亚有地缘政治关系,环里海大中亚丰富的油气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国非常重视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已累计进口原油653.74万吨,实现贸易值32.25亿美元。2006年中国通过阿拉山口进口原油量首次突破300万吨。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主要买主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伊朗等。但中国被认为是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潜在消费者。2006年4月中土签订了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从2009年起,在未来的30年内,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天然气协议实际上仍处在纸面协议阶段,由于价格等问题尚未谈妥,以及管道必借道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所以要进入实施阶段还很困难。乌兹别克斯坦支持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一项协议已于2006年签署。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自2009年起在30年内每年将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建设管道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原则协议。从土库曼斯坦通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应该在2009年1月1日之前竣工,这意味着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项目会比俄罗斯提早两年登陆中国市场,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土俄天然气争夺中国市场的局面。俄罗斯专家认为:鉴于俄土的传统关系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的实际影响力,中国要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开发,必须是在俄罗斯的默许之下才能实现。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会冲击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鉴于俄在该地区能源垄断局面,必须走中俄战略伙伴下的中亚合作。中国不宜过多依赖中亚能源,应在周旋的同时,坚持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四、中亚油气国的能源外交

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家,各国经济政治利益不同,导致对外政策不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建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建了中亚经济共同体,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建立了古阿姆集团,可谓中亚地区各国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中亚内陆地区没有出海口,历史上乃至今天都摆脱不了依附于某一大国的命运,中亚作为连接东西方交通乃至能源管道的通道,自身又拥有丰富的油气,备受世界瞩目,更是各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亚各国目前还没有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能源外交政策。

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 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 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 ,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 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 让经济萧条^_^

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6.0l万吨,同比增长 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 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

?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

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

?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

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 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

其次是OPEC继续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 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

第三是探明可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新的石油将更加困难。

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

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

一是世界油气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占世界的70.2%。

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

三是世界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

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 30美元/桶。

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

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 6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

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从2014年6月下旬开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2014年全球油价暴跌了42%,进入2015年,国际油价继续大跌近10%。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而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油价重新推高缺乏动力,因此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较低水平。中国作为原油最大净进口国,油价下跌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影响。综合来看,低油价对中国经济有利有弊,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一、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因素

1、拉动经济增长

油价走低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原油进口成本下降。由于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2014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而总体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将直接降低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业成本,并通过产业链传递,降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成本。油价下跌还将对中国消费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繁荣。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油价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国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个百分点,2016年则提高0.5至0.9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油价大幅度走低给中国经济更大的自我调整空间,降低了转型升级成本。

2、推进能源领域改革

国际油价下跌会降低整体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实际上,我国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改革挑战不是技术问题,主要改革障碍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满足能源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能源价格长期受到管制,运用成本加成原则来制定能源价格,公众也因此习惯了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对价格上涨非常敏感。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们的支付意愿限制,能源价格改革进程比较缓慢。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为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理顺相关价格体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事实上,中国已决定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势。

3、为扩大石油战略储备提供了机遇

石油储备在战略保障上的意义不言而喻。国际能源署规定一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安全线”相当于该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根据估计,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加上商业储备)为70天左右,距离90天的储备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更低于石油净进口国平均172天的现有水平。201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根据预测,到202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超过65%、到2030年将攀升至75%。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发布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储油好时机。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037万吨(约为717万桶/日),环比增加近两成,同比增长13.4%,刷新了有记录以来的单月进口量最高纪录。2014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了将近10%,达到3.0838亿吨(约为23亿桶)。

4、加快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中国对国际原油价格没有丝毫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目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准价都是以期货市场来定价,推出我国原油期货,争取原油定价权的呼声已持续了多年。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批准上海期货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后续具体上市时间将择机对外公布。目前的低油价时期,是推出原油期货、建立定价影响力的有利契机。未来“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会为原油的价格安全提供保障,意味着中国在获得国际原油的定价权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1、强化了通缩预期

2014年12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低于2%;PPI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连续34个月处于负值区间,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进入通缩的担忧。原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品种,还是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原材料,原油价格下跌,不仅意味着输入性通缩增强,还会拉低中国国内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带动整个物价水平下降,可能进一步强化我国的通缩预期。

2、不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

石油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近年来,油价高企,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进入激励,并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如果国际油价长期维持低位运行,降低石油使用成本,增加了石油的市场需求,将可能会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尤其是对正在大规模进行商业化阶段的新能源,在配套市场环境不成熟、不完善的情况下,更会加速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低油价可能会带来全社会增加石油消费,高耗能产业获得复苏机会,不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也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石油类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很大,是全国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3、降低石油行业的产量和产能

石油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短期内将降低石油企业产量,长期内减少产能。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甚至是下跌,会降低石油行业的利润和盈利能力。如果石油价格跌破成本,还会导致石油企业亏损。短期内,石油行业企业为减少损失会减少产量。在长期内,将会减少石油产能,甚至会使得部分石油行业的企业退出,并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石油行业相关的人才、技术、要素市场发展。

三、中国应抓住油价下跌的机遇

首先,应借此契机全面推进石油及相关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石油产业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增长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计算,更多是靠要素投入增长支撑,而不是要素生产率增长支撑。石油工业要实现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根本出路是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其次,应逐步完善石油的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和资产储备布局,对冲国际油价波动的系统风险。我国作为世界石油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在油价持续下跌时期,应逐步增加全球石油资产的股权多元化投资,而不仅仅是绿地投资。同时逐步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形成石油全球资产多样性组合对冲系统性风险;再次,应做好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在石油跌价之时,加快煤炭能源结构的转型,鼓励更多的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大天然气能源站、光伏电站、风力电站等新能源建设,以便在未来石油价格再一次高涨之时,充分发挥能源补充作用;最后,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力度。在国际油价下跌时,中国作为最大进口国在商业合作中话语权有所增加,可以借此机会拓展与俄罗斯、中亚与东南亚国家以及加拿大等石油出口国的谈判与合作,在逐步降低对中东国家油源过度依赖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缅等油气运输管道的建设,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