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

2.个人养老金账户需要开吗

3.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位于哪个省

2021年5060养老金补贴政策_5060养老金价格

1、副教授、副高:副处(县)级待遇。?

2、教授、正高:正处(县)级待遇。

3、高级工程师对应教育类副教授,研究类副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对于研究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高级工程师在工程界为技术专家或技术能手,在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很强的工作能力。

扩展资料

1990年,人事部发布的《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女性高级专家,凡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可到六十周岁退(离)休。

本规定所称高级专家,系指: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正副主任医师、正副编审、正副译审、正副研究馆员、高级经济师、高级统计师等。

退休之后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

1.享受4050更好一些,因为交费时间可以更长,将来的养老金更多,并且医保可以一直享受

2.不好估计的,我个人认为不会有什么大变化

3.也不好估计,我认为不会变,每年都会涨的,但不是比例上涨,是交费基数上涨,因为交费基数的依据是社平工资,社平工资每年会涨

个人养老金账户需要开吗

我公公57年的,别的先不说,既然提到50后、60后,那么对这一批人,我们最先关心的就是养老问题。

先晒一下我公公的养老金,公公的养老金可以分成三部分:

1、就是社保,这一项,每个过了60岁的农村老人都有。在我们村,像我公公这样已经领了6年了,每月120元左右,一年1240元。

2、我老公是独生子女,公婆有一份独生子女的补助,这一项好像是没月80元,一年960元。公婆两个人加起来一年1920元。

3、公公以前是村里的民办教师,经过过年的协调,像公公这样做民办教师9年的,每个月补助20元,一年一共240元。

4、就是家里的土地收入,其实现在公婆都不是种地的主力了,他们的地都是我们在种。我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我们家人均7分地,就算两亩,都种的黄桃。去年黄桃价格还不错,两亩地算10000元,不能再多了,再多了你们不相信,我也不相信。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农村老人的养老,像公公这样的在农村占不到1%,所有的进项加起来不到7000元,而村里同样是老师的五叔,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就7000-8000元。

而刨除公公独有的两项,独生子女补助,以及民办教师补助,基本就是一个农村老人一年能支配的收入,有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

公公在村里还是极 少数的存在,如果我们按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个老人每年所能支配的收入只有不足5000元,这还必 须要不能失去劳动力,如果不能种地了,每月只有可怜的120元,当然这是国家最 低补助,在农村如果你没有病,120元也可以勉强生活,但人年纪大了最 多的就是身体上的病。

结婚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公公是一个真男人,在很多方面比我老公强多了,就是他身上那股劲,让人感到敬佩。

公公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他能上学,但最后因为成分问题没能参加高考。高中上了一年半赶上运动,不能上学了,就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学生成绩在全管理区数的着,但还是因为上面的问题,最后没能转正。

但公公他是个要强的人,说白了,他就是不甘心一辈子当一个农民。教师做不成了,他成了第一批下海的人,同我姑父(公公的姐夫),在镇上办了第一家塑料凉鞋厂,姑父负责生产,公公因为有学问就负责跑业务。那时候,他是几乎是村里第一走出去的,在日照,沂水开门头,卖凉鞋。现在家里还有那些凉鞋,统统都是黑色的,特别结实,耐穿。

后来,鞋厂黄了,我不知道因为什么,也没问。公公又同一个亲戚合伙买了一辆半挂,跑长途,专门去大同拉煤。大概80年代中期,公公敢贷款,敢买挂车,敢走出去,我觉的着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魄力。

87年,公公就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第一台熊猫的黑白电视,第一辆摩托车,第一个红砖红瓦的大瓦房。别人家院墙还没拉起来的时候婆婆就住上大瓦房了,就因为这瓦房的存在,甚至还给我老公定了个娃娃亲。

但后来,三角债流行,大概89年的时候,公公就欠了人家9万多元,成天的出门要账,要账的人也堵在家里,公公甚至想到过自杀,那时候他才30多岁吧。当然,这些都是平时跟婆婆聊天知道的,公公从来不会主动说起来。

婆婆说,公公背着30斤煎饼在罗庄人家厂子里蹲了两个多月,钱也没全要回来,挂车直接卖了还账了,为此还和合伙人闹僵了。到92年的时候,三角债的麻团才被解开,但早已经无济于事了。

公公在村里属于风云人物,毕竟那么多光环加在他头上。还有上面说的拖拉机也是村里第一台,出过不少的力。但不管公公在外面如何,回到家里总是最听婆婆的话,可能是因为公公成分的原因,婆婆身高才150多一点,公公总是说要不是你婆婆我就是光棍了,所以,他们两个几乎就没吵架过。

再后来,渐渐的农村活了起来,公公买过打井的机器,去新疆打过井,还收过木头,去东北大山里的原始森林里买木头。

但无论怎么折腾,公公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成功过,也失败过,但从来没走出过农村。

现在公公年纪大了,也没有以前的“雄心壮志”,只是一味的对我们说,一定要让君浩和佳慧(我儿子和女儿)好好上学,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日子太清苦了,我们有成功,你们就要更加努力,让孩子有个好的将来。

现在想来,公公做过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他这一生也可谓是波澜壮阔,比起现在的我们来说精彩好多倍,但他还是没有成功。

我觉得公公一辈子可以看到很多老一辈人的影子,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又赶上时代的大潮波澜壮阔。

他们这一代人,吃的苦,我们绝对吃不了,他们那种精神我们也学不来。虽然公公最后失败了,但很多的人却成功了,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拼搏,才托起了 社会 进步的原动力。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我们80后这一代人也渐渐的成为了生活的中流砥柱,我们托着 社会 前进的速度也并不慢。

50年代的人都已经老去了吧,公公今年66了,还没有失去劳动力,一直就在帮着我们。他没有走出农民,不是他的错,是时代没有给他机会。

看着公婆日渐衰老的身躯,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50后,60后者一代人正赶上 社会 变革最剧烈的年代,在他们身上不仅仅提现了老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提现着这50-60年国家最剧烈的变化。

像我公公一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年轻时候因为有点文化,他们都拼搏过,走南闯北,有的人成功了,现在不乏一些大佬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但大部分的人失败了,就像我公公一样,过成了一个普通人,不能说坏,因为与以前相比,现在好的太多了。也不能说好,因为与别人相比,他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还是比较差的。

公公今年66了,渐渐的失去了劳动力,虽然他每天还想干活,还想努力的干活,但我们却不希望他干的太多,经历了那么多,现在也该休息一下了。

50后,60后都已经老了,我们就不要再纠结于他们过的怎么样了,只希望他们过的好,过的愉快吧!

我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在过的还不错。不过大部分人没有离开农村,过的不算太好。这里的所谓好不好,主要指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

我算那个时代农村出生的幸运儿,那时候还讲成分,我家是贫农,亲戚也都是贫农出生,所谓“红五类”,干什么都受到照顾。

幸运的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上高中,以前我们村最高学历的是两个初中生。我们一个村有五个人坚持到高中毕业,在周边村不论总数和比例都是最高的。有的村子,竟然连一个都没有上高中的。一个高中生在当时农村就是最高学历了,这为以后工作带来好处,我的几个同学都还不错,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老师。

我走的最远,应征入伍到了首都机场。这也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成分最好、当时高中生是招兵的首选。

一个人过的怎么样,除了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外,还有许多。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已到了晚年,快乐和 健康 最重要。愿我们的同龄人好好享受生活, 健康 幸福的走到终点。

这个问题对于六三年出生的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要问过的怎样?我用事实告诉你,让您去评说。

生于闹大水,开口子的年代,被嫦娥提前抛弃到凡间的小白兔,早产降临到了一户半工半农的家庭。我有幸读完了高中,赶上责任田分包到户,怀揣梦想的人首先,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了两年,学会了一个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属于自家的田地里和不会交流的,牛马驴骡一起耕播希望。不安分的我下地拿着喜欢的文学小说,终于身背不孝之名,毅然选择了从军的人生。五年的军旅生涯,更加让我懂得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诱人。立功入党满足了我的梦想。退伍回家,又到了美丽的海河岸边工作12年。

步入中年的我,为了圆父母心愿,抛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农村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失去了工作,自己四处打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建筑工地的搬砖工,公司食堂的勤杂工,文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为了晚来的儿女,所收入的钱都交给了教育,10多年把儿女供进了高等学校,欣慰的是,爸妈看到了我给他们带来传宗接代的孙男,不在说我不孝。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是,我很知足。我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儿子在求学的路上需要我的助力。

我无怨无悔,每天继续坚持在打工的路上!

我的堂叔,1959年生的,今年62岁、年轻的时候找老婆太挑剔了,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 人到中年的时候想将就,却被女方骗了钱,本来想依靠自己的大哥家里,无奈却被人算计,最终只能领养老金。

堂叔在25岁是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光,那时候他做鸭鹅倒手生意,每天几乎日赚斗金,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奸商 , 从水库养殖户抓来的鸭,再用一个自己制作的设备,把沙子和水,还有一点稻谷,用设备把它导到鸭子的肚子里面,在赶集的当天就抓到街上去卖,这样操作,一个鸭子可以赚一倍的成本。

只要是当天没有卖完的鸭和鹅,到晚上几乎都会死掉, 所以那段日子里天天都有鸭肉吃,因为有时赶集下雨的时候,几乎就卖不完了,回到家里必须要快速处理,把它杀掉,多的鸭子就便宜送到烤鸭店,少的就自己在家里处理。

做生意赚了一些钱,然后就传的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而且当时他正处于年轻力壮,人长得又挺帅的,十里八乡就有很多媒婆,天天当上门来想拉一条亲戚,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就是媒婆上门说媒。

每次别人带女孩子过来看的时候,不是嫌女孩子家里太穷配不上她,就是觉得女孩子长得太高或者太矮,又或者太胖太瘦,总是没有看上眼的,不过这也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去选择,谁叫他是成功人士,有一些毛遂自荐的长得确实漂亮,但是又嫌弃人家胸部那个位置有一颗印记,最终到了27岁都还没娶到老婆。

那一年叔叔的妈妈出车祸去世了,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而且也得了一笔赔偿,那笔赔偿他和他大哥两人平分了,在家里觉得已经没有家的感觉了,然后就想着出去外面广东闯一闯,一出去就是10多年。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已经娶老婆,生了两个小孩,小孩都蛮大的,他哥哥得了癌症,熬了半年多也没见他回来。家里人都不知道堂叔在外面是死是活也没收到一封信,大家就当他不存在,正常的生活。

他的嫂子在家里带着两个小孩,过得确实很辛苦,没有任何的收入,只能靠家里种一亩三分地的田来维持生活,家里的房子都是土房子,下雨的时候经常漏水,他们是属于比较穷的一家了。

我现在来重新归类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要不可能你在读这篇文章的话有点懵,不懂我的角色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我所指的堂叔就是和我爸爸的爷爷是同一个爷爷。

在他世后,那一年堂叔就突然回来了,而且看样子在外面混的也不是很好,都差不多40多岁的人了,连老婆都没有。

听说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别人介绍了一个离异的妇女,听说那个**带了一个儿子,而且自己的丈夫已经死掉了,想找一个男人依靠,叔叔本来想着和别人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但是后来还被别人骗了钱,把身上骗得精光,然后别人就离开了他。

叔叔这次回来很多人就开始纷纷的议论,说叫他跟嫂子将就着过算了。叔叔就经常跟别人说,自己愿意嫂子也不一定愿意啊!而且还有两个侄子。

他们住的房子是同一个院子里面的,至于他们在一起住的时候,有没有发生那种关系,别人就不清楚了,因为后面引发的事情让别人很是怀疑。

叔叔自从回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外面广东打工了,而是在家里开始耕地种田。嫂子家因为没有男人,所以他就经常帮嫂子干活,也常常引到一些人的议论,觉得他们的关系有问题。

那一年,家里发生了洪水,把家里面都泡了一天,很多那些泥房都被泡化了,叔叔她家的房子还有他嫂子的房子也是一样,房顶都掉出来了。

他嫂子准备再建新房的时候,向叔叔借了几万块钱,叔叔也毫不犹豫的掏了出来,嫂子还说等以后等他老了,她的儿子他们就会养他,而且这个钱只是暂时借的,等以后有了会还的,他把这笔账登记在一个本子上面 ,那一天我无意间被我看到了。上面记录着,拿小叔的6万块 ,还有小孩姑姑的,18,000.。

可能是他的嫂子给了他的希望,或者给他许了什么承诺,那一年房子建好了,叔叔就到我们隔壁镇上的一个砖厂上去打工,工资收入也还可以,但是就是太辛苦了。

在那边有吃有住的,但是他每个月都会回来一两次,真的不得不让别人怀疑他和手机有另一层的关系,而且他每个月赚到的钱都拿给他嫂子来装修房子。

直到有一年,事情发生了很大的转折点,叔叔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砖头砸到了脚,后来脚就瘸了,就不能继续来在那里工作,回到家里来养老了。

他的嫂子对他的态度好像是180度大转变,建的那个房子留了两间给他,而且两个人之间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最终还闹到了分开住和吃,因为他以前没有找到老婆,一直都是跟他嫂子一起住的。

现在他因为脚瘸了,他的嫂子就对他这种态度,让他活了大半辈子,现在才看明白,这么久来他的嫂子一直在利用他,把它当成了一个摇钱树,把它当成了一个赚钱的工具。

现在非常的后悔,自己把赌注给压错了,想着靠这两个机器来帮他养老,还为他们家付出了这么多,到头得来一场空。

现在叔叔在一起过得非常的苦,在我的眼里看来。但是我找他聊过几回天,从他的言论中,我可以得出,他已经把这一切都看开了。他现在每天早上到他的菜园里面去挖点坑种点菜,中午的时候就和村里的老人吹吹牛。

到下午的时候就到菜园里面去领点菜,摘点菜回去,维护一下他这个破菜园子,一个月领700多块钱的低保和养老金。

我问过他钱够不够用,他回答我说: 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每天早上煮一锅粥,一吃就可以吃到一晚上,半个月再到芭蕉园里面逛一圈,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无忧无虑等老等死,每天来菜园子这里就是在消耗时间。

我的二姐生于1952年,同样是50后的二姐夫已经离世19年了!19年来,守寡的二姐已经流干了眼泪,并煎熬出一身的病痛,所幸二姐有两个孝顺又能干的女儿,在二姐夫去世不久大女儿一家就搬回了村里,但因为女婿在城里做工程后买了房,前几年女儿和孩子又去城里定居了,他们想带着二姐一起去,没有文化又在农村生活惯了的二姐怎么也不愿意去城里住楼房,65岁的二姐又开始了一个人守着一幢大房子独自生活,除了种点蔬菜其他的农活也不干了。现在的农村无比冷清空旷,二姐一个人的日子真是寂寞难熬啊,无奈之下并不喜欢宠物的二姐养了一条狗壮胆兼作伴。心脏不好又有高血压的二姐年前得了一场重感冒几乎送了命,从那以后好几个月没有缓过来,人也变得精神恍惚几乎像换了一个人,我们都开始为二姐担忧,两个女儿都愿意接二姐去城里,二姐也跟着大女儿去城里住了一阵,可是无论如何都不习惯,精神稍好以后还是固执地回到村里一个人生活了,但是谁也不知道二姐一个人的日子还能撑多久!

农村像二姐这样的50后准老人如果没有失伴两个人的日子还能过得可以,一旦剩下一人儿女不在身边日子就很孤单凄凉了,因为现在50后、60后的农村人儿女基本都还在城里打拼。

再说说老家一对60后夫妻,男人年轻时因为穷困没上过几年学,0了才好不容易成家!唯一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却在城省落户了,因为学历和专业所限工作并没多好,只是勉强立足,结婚买房都靠父母支持,生了孩子更是必须去带,女的一去不知多久能回,留下男的一人在家还得设法拼命挣钱并源源不断地送去省城,不然儿子的房贷就面临断供!不到60岁的男人无奈过起了独居加劳苦的生活,一边种地养猪一边还不停地打短工,真是苦累无比!

可以说,农村的50后、60后多半都是非常辛劳煎熬的两代人,他们很多人还上有更老的父母要养,自己的儿孙更是离不了他们的帮衬支持,其中很多夫妻(主要是60后)为了儿孙还不得不无奈地过着城乡两地分居的日子,一个带孙无限操劳,一个挣钱什么都干,自己的晚年根本无暇考虑和安放!实际上即便是城市里的50后、60后境遇也多半如此,很多退休了也是在上下两代人的挤压下苦苦支撑! [捂脸][流泪]

五零六零这代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首先说是幸运的一代。新中国刚刚成立,虽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结束了战乱之苦,人们不再流离失所,推翻了封建剥削阶级。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们安居乐业。五零六零人又是有故事的一代人,有文化的人不多,十年浩刧,这一代人的少年没有学倒好多知识。上山下乡这一代人最多,计划生育基本上都是这代人,下岗工人又是这代人最多。别小看了五零六零这代人,新中国的建设,各项各业这代人是主力军,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已基本上是这代人,好多能人都是这代人。享受太平盛世最多的也是五零六零这一批人,过了四五十年的好生活了。现在牌桌上打牌的大部分是这批人,跳广场舞的, 旅游 团的基本上这批人多。五零六零是新中国幸运的一代,是创造的一代,是太平盛世幸福的一代,大多数都过得很好。

我就是农村的50后,我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这个问题与我息息相关,我用我的经历做个现身说法的回答。

我这个50后有点是赖上的,因为我是59年出生,从懂事那天起,我就进入了60年代了。我是生在城市里,长在农村中,因为我们家是60年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也就是说,在我不满一周岁时,我就在妈妈的怀抱中,从城市人变成农村人了。这实在不能赖我呀,我那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呀,因为我那时不跟妈妈走不行呀,一个是我离不开妈妈的乳头呀,一个是我还不知哪的事呢,父母也没和我商量,就武断地把我带到农业了。

其实在成长的几十年里,与农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没觉得农村有多么不好,入乡随俗吗,反而感到农村也挺自由的,风景好空气新鲜,生活艰苦点吧,那时都是一个样,富的也没强多少,穷的也没觉得太丢人。长大了结婚生子,人家怎么生活,咱也怎么生活,干自己的活,吃自己的饭,自己的老婆自己看,该生孩子,到时候瓜熟蒂落,当爸爸了就是人生的分水岭,才知道自己真的成了大人了。

春华秋实下力求财,娶妻生子责任在肩,在披星戴月中,孩子长大了而自己老了,以前孩子靠咱养,现在孩子成了咱的靠山。最大的遗憾就是,咱干了一辈子连个退休金也没有,不过现在国家富了,只盼着那每月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啥时候再涨一涨,说实话,有点太少了。

我与老伴现在在女儿家,给女儿带孩子做饭打扫卫生,儿子今年参加工作,就盼着儿子快找个对象,趁着我们老两口子,身体还感觉有点力气,如果儿媳妇不嫌弃,还能帮他们带带孩子,也算是天伦之乐吧。

女儿挺孝顺的,钱从来不管我们怎么花,就是随便我们花,可当老人的谁不疼孩子啊。孩子这么大方,咱也不能啥都买呀不是?这不女儿给我们买了房子,正在装修呢,看来这是想让我们常驻沙家浜了。可我老家还有一处老房子呢,那是一处还挺新的四今天院宅子,我真舍不得它呀,唉!往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反正老房子我也不打算卖,以后万一不想在城里住了,自己也有个退路。

一言难尽啊!5060后,经历了风风雨雨,好在晚年赶上了一段好时光,他们大都子孙满堂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都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虽然有不小了差距,但是很可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熬过来,陆陆续续的付黄泉了

我表哥生于1955年,小时候是玩伴,曾寄宿在我家读书。

表哥有一儿一女,早已经成家,按照老一辈习俗,他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是年近古稀,身体还好,也没什么病。

前一段时间,我们见到他,问他生活怎么样,他笑呵呵的说:不缺吃喝,帮着儿子种种地,看看家…

从言谈中,我了解到儿子种有十几垧地,大部分活由他干,收入当然由儿子经管,原来的一点积蓄也都给了儿子,手里空空。

说到儿钱,表哥眼睛里流露出无奈,平常也不花什么钱,人情随份子就和儿子要呗…

表哥生活还好,只是失去了财富自由,再老些什么样,不能自理会什么样?表哥说:不想了,想那么多干嘛呀!

按照农村和城市里相比,大多数人赶不上城市里,城里人一般到了这年龄都有了自己的退休金,而农民还在苦熬。

主要是农民就只能领1oo多块钱的养老补助,没有能力享受 社会 生活,只能啃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个别老人们的工资卡儿子拿着,也不能随意花,只能是等闲度日,感觉不到幸福生活一说,这是农村人的普遍现象,在说儿子承上启下,顾老管小,心用在自己孩子上,也只能这样子了,坐享其成,等待着天上掉馅饼,只能是落空望想。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位于哪个省

今天来聊聊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件事。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首次将一个账户+多种金融产品的结构呈现给大家,完全由个人缴费,个人自愿参加的,有税优,可调整的账户制度落地了。

关于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几点:

谁可参加: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者(涵盖面广)

如何缴费:个人自愿,年度缴费上限为12000元(月均1000元,未来可能会根据经济情况上调)

如何投资: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储蓄存款及商业养老保险等(收益没有保证,完全看投资情况,自行决定)

如何领取:退修领取基本养老保险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其他情况。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可转入个人社保卡,按月、年领取,或者一次性。

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有税收优惠,限制灵活性,变相强储蓄

这次的政策可以说是国家再一次喊你”自己存钱养老“啦!

01 三条腿走路

防止老龄危机,世行在1994年就提出了养老金三大支柱体系,即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这是强制性税收融资的公共支柱,采用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这是企业和个人共同缴交的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这是政府给予税收优惠、以个人名义自愿参与的养老金,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理财等多种形式。

中美现状对比

美国的三大支柱分别的占比是8%(联邦社保基金)、57%(401k等)、35%(IRAs)。

我国的情况是“一支独大”,第一支柱占比达到71%,第二支柱大概是接近28%,而第三支柱几乎空白,不到1%。

如此巨大的差别,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已是重要的国策,箭在弦上了!

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后,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再次把老龄化问题展示给大众,依靠国家养老是难以继续的,特别是社保养老金从2005年起的,已经连续17年涨幅,这是跟随中国经济腾飞之时才有的红利,经济放缓,出生人口下降,平均寿命提高,去年的人口净增长仅48万,未来缴纳社保的人少了,领的人却越来越多,如没有改变措施,预测到2035年,社保基金将面临“耗尽”,而当下辛苦缴纳社保的708090们,未来退休领取的时候不可能再向当下已退休的5060后们有这么客观的退休金了。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为了让晚年有美好(至少不该是凄凉)的退休生活,提前规划很重要。这里,不仅是国家需要出力,企事业给力,更重要的是自己要用力!

02 发展粗壮的第三只腿

第一支柱的社保只能解决最最基础的温饱问题,而第二支柱取决于企事业单位。一般来说,只有福利好的企事业,才会给员工提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比如,很多央国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等。截止到今年3月底,来自人社部的数据,第二支柱的参保职工有7200万,累计基金大概有万亿,也是不少的一笔养老补充。

我的前东家中信银行也有帮正式员工购买企业年金,可以通过中信银行的网银查询到。中信银行的企业年金是由中信证券来做投资的,我看了一下自己的账户,现在余额有5w+,在职的三年内,大概个人和企业缴费3w+,算下来,年化收益率8%+,真的相当不错了!只是,暂时领不到,因为在职缴纳年金的年限可能不太够,届时退休时能领回多少,还需要看政策。更需要看企业年金的管理者,据我所知,有些企业年金的回报率并不是特别高,也就3-5%之间。

企业年金的覆盖率不高,特别是体量巨大的中小企业。

另外是职业年金,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这些职业年金,一般会参考职称评级等,所以职称也是他们很重要的目标。虽然,短暂的在大学校园当过几年老师,但因为是民办学校,并没有职业年金一说。

职业年金的参保率比较高,特别是事业单位,缴费率高达96%。

现在“考公”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在疫情后,很多行业出现巨大震荡,甚至是从前相当风光的教培、地产等行业。

但,这些外在影响因素巨大。企业在面临经济危机时,自身的经营风险都难以管理,更何况要加大企事业年金的额外成本。如果职业发展改变,这些福利的兑现也会存在不确定性。

一个可以完全由自己自愿参与的个人养老账户就很必要了。

政府一直在不断渗透养老靠自己的理念到老百姓心里。通过推出各种政策和金融工具,以期个人可以多维度准备。

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建设起步晚,从2018年起试点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但因为缴费环节操作复杂,抵税力度也不高,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去年试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也在今年不断扩容;以及养老目标FOF基金等等。当然,最核心的还有商业养老年金产品,这些举措都是在不断告诉大家,必须给未来年老的自己储备尽可能多的退休金补充。

这次落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更是一大信号,这个账户建立起来,人均一个,可以放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比起财政压力巨大的社保基金,覆盖率低的企业职业年金,这个个人养老金账户能惠及更多的人。

账户制度更清晰,虽然各项实施细则为逐一公布,但这是参考境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而落实的办法。未来进行三个支柱之间账户的转移,监管都更便利。

投资的金融产品的范围可以更广泛。存款、理财、基金都可以。

上限12000元为目前的税优额度,未来也会随着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你会发现,上述图表中的养老保险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都可以去购买配置,用一个账户装多种金融工具。但很要的一项就是装进去可以,拿出来就不那么灵活了。国家也是为了我们养老操碎了心呀,毕竟任何配置,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于养老退休的,如果买卖过于灵活,对于几十年后的老年的我们来说,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除了三个支柱,还有另外的资产也有人用来养老,比如房产等不动产,出租或者反向抵押养老。其他特别资产,比如未上市的股权的每年分红,一些保值增值的奢侈品等等。当然,这些的门槛相对较高,也更具专业性,没有普适性。

所以,不确定性的未来,还是更需要确定性的方案和可实操性。

最后,个人养老账户的落地是从国家层面去做“说客”,告诉我们三条腿走路更稳妥。靠国家,靠企业,都不如靠自己。

毕竟,人人都会老,人人都需要养老规划。

欢迎一起加入探讨,更欢迎来询,定制你个人的专属养老计划!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

神农架

神农架

香溪源景区

神农架天生桥景区

神农架林区辖6镇2乡、67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324个村民小组,1个林业管理局、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个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1个省级生态园区管委会。辖区面积325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6021公顷。全区户籍人口为79640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2544人,女性人口为37096人,男女性别比为114.7:100。全区共出生997人,出生率为12.5‰;死亡549人,死亡率为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全区常住人口7.66万人,城镇化率为46.21%。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745万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3万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76665万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91357万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9.8:42.1:48.1调整为9.5:41.3:49.2。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219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960万元,同比增长22.5%。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8786万元,同比增长12.9%,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2.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8764万元,同比增长25.1%。

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5551万元,同比增长12.4%。全年粮食产量22000吨,比上年增加1402吨,同比增长6.8%;全年油料产量509吨,同比下降11.9%;蔬菜产量42389吨,同比增长11.5%;茶叶产量84吨,同比增长13.5%;香菌产量105吨,同比增长64.1%;板栗产量804吨,同比增长11.8%。全年肉类总产量5744吨,同比增长1.2%。年末生猪存栏38263头,同比增长4.1%;生猪出栏50603头,同比增长0.8%。年末山羊存栏27020只,同比增长18.6%;山羊出栏15868只,同比增长14.9%。全年水产品产量226吨,同比增长4.1%。2013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2万千瓦,同比增长8.7%;农村用电量117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6%。

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开采磷矿石189万吨,同比增长3.8%;生产-5879吨,同比增长47.7%;发电量3015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6.5%;供电量2997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6.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75.5%,比上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龙降坪区域综合开发核心区农户已全部签订征地和搬迁协议,征用土地900亩;断缰坪天和酒店已启动酒店主体建设工程;槐树屋场农家旅游主题社区六号安置房竣工;偏桥湾君兰酒店主体工程已经完成90%。风情街项目已启动。炎帝大剧院项目已经完成涉及部分拆迁搬迁工作。桃源社区及青天茶村建设前期投资约1900万元。打通了香溪街至保护区家属楼段的通道并开放,新建小广场1个,新建公厕1个。小古茶园拟投资5000万元,2014年5月完成一期项目。桐木公墓区项目建设全部启动,拟投资600万元。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550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541万元,同比增长28.1%。国有经济投资175197万元,同比增长27.1%;非国有经济投资75344万元,同比增长30.6%。第一产业投资13774万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投资54865万元,同比增长42.7%;第三产业投资181902万元,同比增长26.9%。神农架飞机场、红坪温泉酒店和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移民及坪阡古镇迁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神农御酒迁建、中华小蜜蜂等66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20419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1.5%;省重点项目3个,完成投资4283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7.1%;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33646万元,同比增长51%,占投资总额的53.3%。全年全区共引进项目22个。其中新引进项目19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3个;协议资金80274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0万元,同比增长3.7%。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54900万元,同比下降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07万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2011万元,同比增长7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9%。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7%;招投标承包面积37.1万平方米,招投标率10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6%。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600套,基本建成1449套,分配入住680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06户。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00万元,同比增长12.8%。其中限额以上13209万元,同比增长17.4%。从销售单位地域看城镇市场零售额37568万元,同比增长13%;乡村零售额27632万元,同比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50570万元,同比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630万元,同比增长14.5%。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16万美元,同比下降94.8%。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2%,上涨3.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医疗保健类、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6.2、1.9、6.0、1.0和1.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上涨2.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3.1%,上涨3.1个百分点。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7127万元,比年初增加38958万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8993万元,比年初增加26727万元,同比增长20.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076万元,比年初增加5468万元,同比增长6.9%。全区保费收入2793万元,同比增长57.8%。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401万元,是上年的10倍;运输工具保险收入1300万元,同比增长21.4%。支付各类赔款1169万元,同比增长58.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完成3906万元,同比增长8.7%;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3129万元,同比增长3.2%。货物周转量5515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旅客周转量3507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1%。邮电通信业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858公里;局用交换机达到66.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9万户,新增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87万户,新增0.03万户;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0.93万户,新增0.16万户。全年全区登记市场主体5356户,同比增长27.1%。其中:私营企业713户,同比增长20.6%;个体工商户4201户,同比增长29.9%;农民专业合作社124户,新增39家,同比增长45.9%。全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520.3万人次,同比增长24.7%。其中海外游客3.2万人次,同比下降65.5%。实现区内旅游经济收入186466万元,同比增长33.1%。

全年全区受理专利申请32件,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5件,发明专利5件。科学技术经费支出485万元,同比增长34%。农科领域引进新成果3项,引进新技术5项,成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项,引导企业开展成果登记3项。28家企业和3家事业单位与11所高校和4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武汉大学等五所科研院校在本区建立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生活物资采供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聚能药业与三峡大学、百草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开展校企科技合作并建立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着重培育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全年全区在校学生5769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73人,初中在校学生1402人,小学在校学生3094人。2013年,建成了鄂西硬件设施最好的标准化实验初中1所。新建7所中心幼儿园和3所附属幼儿园,幼儿园在园幼儿1575人,学前幼儿3年毛入园率达到76.4%。全区共有群艺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共有各类图书8.17万册。建成了林区非遗数据库,成功申报《祭祀炎帝神农》、《堂纺叠绣》两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薅草锣鼓》已申报国家级项目,正在审批之中。统筹协调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43项。创办“神农架文化讲坛”,邀请区内外文化名人开展讲座8期。传奇神农印象中心建设已进入陈列布展阶段。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扶持特色文化乡镇建成“下谷坪乡堂戏、皮影戏传习馆”。建成74个卫星数字农家(社区)书屋。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通电视的村67个,电视通村率达到100%。电视覆盖人口达7.87万人,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99%;广播覆盖人口为5.75万人,广播覆盖率为72.3%;数字电视用户累计达到2.12万户,比上年新增0.23万户,同比增长12.2%。全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个(不含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23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人;病床床位26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床位3.4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实施,率先在全省实现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全覆盖;建成流感监测实验室,建成中药资源数据库;完成已婚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4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37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77元,比上年增加567元,同比增长11.1%。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854人,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为98.5%;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11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7589人,参合率为98.4%。参加工伤保险8300人,参加生育保险3730人。离退休人员及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大病保险民生工程正式实施。

全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为90.4%。连续33年无较大森林火灾,无疫源疫病发生。全区能源消费总量14.7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14%;万元GDP能耗0.8801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为2.48%。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神农架林区榜上有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神农架林区榜上有名。

2020年3月,湖北省科技厅启动第一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神农架林区入围。

2020年,2019年湖北省各市GDP排行榜出炉,神农架林区以位列第17位。

2019年3月,神农架林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西片区)。

2018年3月,第一批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出炉,神农架林区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