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商银行vs工商银行vs中国远洋

2.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3.如何分析对海运市场的价格把握度的要求

4.世界最大油轮在波斯湾被击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对相关市场带来啥影响?

6.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会有何影响?

7.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8.苏伊士运河通航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将河道挖宽一点,挖深一点?

油价上涨对油轮运价的影响_油价与油轮的关系

伊朗和美国因为石油问题闹得沸沸洋洋,首先是美国退出了伊核协议,紧接着,美国对伊朗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制裁,其中包括禁止各个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虽说很多倒向美国的国家已经这么做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国家无视美国禁令,执意要从那里进口。

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敢这么做是咬准了美国不敢做什么,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中东地区出现了6艘油轮袭击,并且还有两艘油轮被袭击之后发生了剧烈爆炸,损失惨重,至于这件事情究竟是谁做得,众人不得而知,因为不管是伊朗的口中还是美国的口中,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美国表示,自从美国开始制裁伊朗之后,伊朗便心生不满,因为他们想要多的石油的定价权,所以扰乱全球油价最好办法就是打击中东地区的油轮,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国际上的油价受到较大的波动,但是伊朗却表示,这根本就是莫须有的事情,这一而且只是美国的无端指责罢了,因为这件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美国做的。

就在僵持的时候,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大国俄罗斯出手了,他们直接派出了大批的伊尔76和安-124运输机,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军舰也都相继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进入到了地中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军舰和运输机可不单单是为了示威,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伊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各种军车。

由此看来,俄罗斯实在是大手笔,不过这件事情却引起了美军的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俄罗斯就是在升级中东局势,但是俄罗斯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美国想要组建一支护航部队,而这样的举动简直世明晃晃地告诉大众,他们想要封锁伊朗的海上石油运输。

不过美国对此的就解释就不同了,美国表示,他们组建的护航编队将会联合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国,不仅如此,很多国家的军舰也会加入其中,到时候会保护各国的商船,避免受到袭击,不得不说,美军的这一番解释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不过,事实究竟是怎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招商银行vs工商银行vs中国远洋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受到了阻碍。

对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未来3年之内看好远洋:

很多人都认为高油价对远洋是利空,但是实际对其收益影响不打,油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提高运费来降低其运营成本。今年半年报预期利润同比增长90%以上,之前很多机构也是认为油价影响太大,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说明公司运营是良好的。作为全球第一大干散货运输商,远洋的拳头利润来自干散货运输,尤其在每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是全球干散货运输旺季,干散货运输供不应求,预期这种紧张的局面要到2010年才能缓解。远洋一季度业绩每股0.6元,半年报在1.3元以上,今年的每股收益要高于原有预期2.25元,达到2.5元左右。现在601919市盈率只有9倍,增发价格是30,但是现在才21。可以说机会远远的大于风险,现在的价位就是其底部区域,而且今年可能将油轮资产注入,另外远洋还有造船资产等待注入。其业绩高峰期将在未来3年内出现。

所以无论从业绩还是基本面,远洋都有优良的成长性,至少在2010年之前,业绩可以稳定高速增长。该股适合做长线投资,你如果做短线建议你选择其他股票,要是打算持有2-3年可以坚决买入。

更长期的看好工行和招行

另外还有:

工商银行:601398。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银行龙头,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中国石化:600028。完整的产油炼油结构链条,大盘蓝筹,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铝业:601600。中国有色行业龙头,在如今稀缺的情况下,该公司已经在世界各地购买储存了大批的有色,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保险业龙头,业绩优良,成长性优秀。并且正在逐步向海外市场扩张

万科A:000002.地产龙头,业绩优良,超跌严重。

中国船舶:600150.造船行业巨无霸,业绩优良,基本面良好,具有极好的成长性,业务订单已经到了2011年,预计未来3-5年业绩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招商银行:600036.商业银行龙头,行业扩张迅速,业绩连续增幅。

如何分析对海运市场的价格把握度的要求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3年沙特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

世界最大油轮在波斯湾被击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国内海运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宁波海运(600798)、中远海特(600428)、长航凤凰(000520)、招商轮船(601872)、渤海轮渡(603167)、中远海发(601866)等

本文核心数据:集装箱吞吐量、市场份额占比、船舶拥有量、海运量、船舶运力、装货量和卸货量

全球海运市场有四大分类形式

海洋运输又称“国际海洋运输”,是提供海上客运或者货运服务的行业,是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海运可以根据距离远近、经营方式、船舶类型和货物类型分成四大类。其中较为常见的分类方式为货物类型分类,干散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和油品运输是三大运输板块,报告后文将根据货物类型展开分析。

干散货船主要运输大宗干散货,如铁矿石、煤炭、粮食等,货物是装入船舱中进行运输的。油轮主要是原油或成品油的运输,装卸过程是通过管道将原油或者成品油加压装进船内的油罐里进行运输的。集装箱运输是将货物装入统一尺寸的箱子里,再将箱子码在甲板固定卡位,加固,防止海运途中的颠簸造成移动等。

干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三大运力

《2020全球海运发展评述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初,全球船舶运力总计达206194.4万载重吨;其中干散货船运力最强,运力达到87933.0万载重量,油船位列第二,达到60116.3万载重吨;其次是集装箱船运力为27485.6万载重吨。而油船运力增速最高,同比增长5.79%;其次是干散货船相较于2019年初运力增长3.89%。综合来看,油船和干散货船是海运的主要运输船舶类型,且以较快增速不断增长中。

海上原油运输受疫情原因重挫

2015-2020年,全球海上原油运输量先上升后下降。2018年运输量为近几年最高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原油供需两端担忧的重燃、且美国对伊朗制裁予以多国豁免、全球资本市场大跌拖累油价等,致使需求大幅上涨。2019年之后原油价格趋于平稳,运输量回归常态。2020年以来受到原油供需受到疫情重挫,经过初步估算,装卸货量均出现下滑态势,分别为17.00亿吨和20.20亿吨。

海上干散货运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

2015-2020年,全球煤炭海运量先上升后下降,铁矿石海运量波动上升。在全球大力推进新能源的背景下,煤炭海运量有所减少;铁矿石需求依旧十分强劲。

随着经济自疫情带来的破坏中复苏,市场对煤炭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将会激增,铁矿石是干散货运输市场快速上涨的一大推动力。而随着北半球冬季的来临,煤炭进口量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激增。

集装箱船运力稳步增长或众望所归

Clarksons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0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2364.20万TEU,较2019年增长2.9%。这主要因为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规模效益,可以有效实现货物从始发港到目的港的快速运输。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硬件设施的要求随着船公司发展壮大大进程的继续,主要表现在港口水深、基础设施、作业效率等方面。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对相关市场带来啥影响?

世界上最大的游轮是名叫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又叫海上巨人号的新加坡油轮。

在1988年5月14日航经霍尔木兹海峡(Strait of Hormuz)时,遭伊拉克战机以法国产的飞鱼反舰导弹攻击重创,沉没在伊朗的卡克岛(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浅海海域。

海上巨人号

1981年,海上巨人号终于完工下水,主要的任务是在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一带运输原油。

在该船原主人拥有海上巨人号三年后,在船只尚未完工之前就因破产之故,将这艘船转卖给了香港籍的船王董浩云。

董浩云在接手这艘船后要求造船厂变更设计规格,将原本已有48万吨水位的海上巨人号加长了数公尺,而增加了8万7千吨的水位,其高达825466吨的总承载后重量,使海上巨人号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

海上巨人号

海上巨人号的沉没原因

海上巨人号沉没的原因是遭受到了伊拉克的袭击。

因为当时正是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时期,而且在波斯湾附近的战场尤为激烈。所以波斯湾海域的石油运输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伊拉克对外宣布,任何载运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所生产原油的船只都将成为伊拉克袭击的目标,而海上巨人号却选择在这个敏感时期进入了波斯湾海域。

伊拉克对外宣布的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伊拉克战机以法国产的飞鱼反舰导弹攻击正在波斯湾海域作业的海上巨人号,使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最终沉没在了伊朗的卡克岛附近海域。

海上巨人号

海上巨人号重获新生,到处流浪

1989年,海上巨人号被以3千5百万美元的代价转卖给挪威的诺曼国际海运公司,船只在打捞起来后被拖至新加坡的吉宝造船厂,于1990年10月起进行大规模修复工作,这次的维修耗费3200吨的钢原料,更换掉的管线长达32公里,修缮费用约6千万美元。在经过一场堪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修复工程后,这艘船被改名为快乐巨人号(Hy Giant)后重新复出。

海上巨人号

海上巨人号到处流浪,终被拆解

1991年时他们将这艘快乐巨人号以3千9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家挪威亚勒海运船公司,并改名为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

之后又卖给了新加坡的公司,改名为现在的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

2009年12月,该船被出售给印度的拆船业者,改名为Mont。

2010年1月4日,该船于印度古吉拉特邦亚兰市(Alang)拆解。

海上巨人号重达36吨的船锚最终保存于香港海事博物馆用作展览。

海上巨人号

结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冒险行为买了单。

战争的破坏力实在是可怕,不管你是不是世界之最,都不要轻易触及战争。

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会有何影响?

伊朗油轮完全收回被美没收的石油,准备离开希腊这个消息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对相关的石油市场也会带来重大影响,伊朗的这个行为也是非常大胆的,也是对于美国的挑衅或者说是行为的反抗之举,是非常有勇气的行为。这批石油也会重新的流入相关的市场,会缓解某些地区石油紧张的状况。而油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出现下跌,反正不会上涨的。

伊朗的这个行为也是值得大家认可和支持的,是不甘于被大国欺负,走出自己的路线,独立自主的发展自己。对于石油有着自己的打算和筹划,让相关的石油市场可以增加一些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好事情。相关市场石油不会过度的紧缺,这也不会导致供不应求。石油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回落,对于人民来说也是喜闻乐见的。

但这个行为触及了美方的利益,美方有可能会取很多的措施来制裁伊朗,让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过不管美方取什么样的措施,伊朗都不会害怕。因为伊朗没有破坏任何的国际规则和国际关系,完全是尊重世界的行为。伊朗的这个行为完全是从自己国家利益角度出发的,相关市场是平稳发展还是波动还有待确定。

这批石油背不会浪费,只是换一种方式流向需要它的地方。对这些人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以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石油,让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推动石油的发展和开。这一种举动也让很多人不得不担忧伊朗接下来的处境,对此希望大家保持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不要过度的带入自己的个人情感。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目前为止涨幅在2.07%~2.22%之间。苏伊士运河是跨越亚洲,非洲和亚非边界的主要航运海道。这条路线对于将石油运输到液化天然气是必不可少的。据Braemar ACM船舶经纪公司研究部负责人Anoop Singh称,每天大约有60万桶原油从中东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欧洲和美国。据统计,全球海上货运量的20%,欧洲和亚洲国家之间的货运量的80%,以及全球25%的油轮都通过苏伊士运河。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种?怪兽?作为?塞子?可以说是非常尽责的:船首卡在一侧的岸上,船尾几乎碰到了另一侧的岸,它被卡在河道上,迫使苏伊士运河从北向南瘫痪。

据了解,这架货机来自台湾长荣集团,名为? Ever Given?,中文名字为? Chang Ci Hao?,? Cawei?也是真实的交易。该船长400米,宽59米,吃水深度15.7米,船上装有数百个集装箱,总吨位219,000吨,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轮之一。?长赐号? 于3月4日出发,并于3月22日到达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原定于3月31日到达荷兰鹿特丹。

这也造成了苏伊士运河的双向交通拥堵,苏伊士运河别无选择,只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宣布一项禁令。目前,至少有100艘船正在等待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或地中海,还有10艘载有1300万桶原油的油轮也受到影响。不仅可航行的船只受到影响,而且今天,港口和水运部门的股票也受到了威胁。

中远海运控股有限公司跌幅最大,招商港口跌幅超过4%,港口水运行业总体跌幅2%。但是,油价已脱离?深V?趋势。到目前为止,布伦特原油价格报每桶62.05美元,涨幅为2.07%。 WTI原油价格报每桶59.04美元,涨幅为2.22%。要想把?长赐号?移走,用埃及当地的话说,要从搁浅海域周围挖走大量沙子,这需要几天时间。?

苏伊士运河通航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将河道挖宽一点,挖深一点?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

s://.ixigua/i6820317340387770893/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你好,好多人疑惑:西奈半岛一马平川,机械化推进也不慢,苏伊士运河挖宽挖深简直轻而易举,这些年埃及人是不是太懒了,否则也不会出现当下大堵船的盛况。

一、网上说法:扩宽拓深要花很多钱,意味着过河费涨价,得不偿失啊

目前苏伊士运河的问题的确是水深不够,当年的船舶为了能通过运河必须造成吃水浅的特种船。然而这类船只在大洋中抗波能力极弱,越大越容易出事故,越大速度和形状正常的船只的差距就会越大。

如果埃及人选择再拓宽又得花很多钱,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也就是说,这些钱需要从过河费中收回,意味着又要涨价了,如果价格再升高,可能会导致很多船走只好真的走好望角了。

如此算来,埃及人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去拓宽拓深,似乎毫无动力可言。

二、回顾 历史 :苏伊士运河是怎么挖的?

有人问:苏伊士运河可以双向通行吗?这个问题要看时间,在2016年以后是没有问题的,但在2016年以前就很遗憾了。何况该运河竣工于1869年,在那样一个年代,面对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相当浩大的工程,能够挖出一条单向航道已属不易。

此前从欧洲进入印度洋的所有船只都必须绕行南非好望角,遥远路途不仅增加航行不确定性,贸易成本也是一项巨大压力。185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工,惊人的工程量需要无数人手,很多当地穷苦的埃及人成为苏伊士运河劳工,而运河公司分配给工人们的劳动量是繁重的,但付给的薪资却极其微薄。

当时卫生条件恶劣,1863年和1865年工地先后爆发伤寒等疾病,工人成批死亡,而运河公司甚至连搬运尸体的人都找不到。在这样情况下,运河依旧在1869年宣布完工,除去许多意想不到的政治和技术问题,单是工程造价就高达1860万镑,超过最初预算两倍多。工程完工后,河面宽度在280米至345米之间,这样的宽度并排放两艘货轮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编队航行的话就存在很大隐患。

因此,鉴于苏伊士运河通行规则,编队发船是唯一选择,即便在复线开通后,船舶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依然是成批编队通过。

不过2016年后,苏伊士运河东侧再度修建起一条并列的运河,从此双向二车道的轮船可以互不干扰地相向行驶了,可惜好巧不巧,这次被长赐轮堵住的就是单车道部分。

三、既然埃及再度修建,这次被长赐轮堵住的是单车道,为何竟然还没有拓宽?

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已经经过多轮拓宽、疏浚,不过,由于只有一个航道,它一直没能实现同时双向通行,南下的船只能排队航行到运河中部的抛锚大苦湖等待,等北上的船也来到大苦湖之后,两只船队交汇之后才能继续前进。

为什么埃及方面当年不把南部那37公里也开挖成双车道呢?

后来,航运业对“双车道”的反应其实也不是特别强烈,因为大家都担心埃及会把这笔建设成本转化成运河通过的费用摊到自己头上。实际上埃及也是这么干的。但涨价也得有个限度,因为苏伊士运河毕竟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也就造成了苏伊士运河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拓宽拓深的真正原因。

我是一名远洋海轮船员,曾经多次经过苏伊士运河。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过一次苏伊士运河是按船舶的吨位进行收费的,我们船的载重量是20万吨,过一次需要缴纳30万美金,苏伊士运河每天的大概有60艘船舶通过,一天的收入也就是1800万美金。所以苏伊士运河也称为了埃及的“摇钱树”,即便埃及整个国家不劳动,单靠运河收入也足以养活一个国家的人口。这也是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在 历史 上多次被西方列强争夺的原因。

第一:我在去年五月份开船经过了苏伊士运河。到达运河锚地不仅要排队,还要申请埃及的引航员上船协助,并且对于大型的商船必须要依靠拖轮的协助。截止到今天苏伊士运河依旧是单航道,每次只能通过一艘船。如果把航道加宽,来往的船舶增多,在航道里面更容易产生拥堵,来来往往的拖轮,也加大了船舶的危险性。就类似于我们平常过独木桥,一次只能过一个人相对比较安全,在桥头指挥得当的话,通行效率比较高。但是突然独木桥变成了一条小路,来来往往的拖轮增加,再加上船舶想要刹车,随时停下来是非常困难的,并排通行两条船也会造成巨大的航行隐患。与其这样,还不如单航道的通行效率高。

第二:苏伊士运河的军事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如拓宽河道,西方很多国家乃至于埃及自己也是坚决不允许的。 历史 上有多个国家为了争夺苏伊士运河而大打出手。就比如现在的“长赐号”集装箱货轮,一条船在河道里搁浅,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船舶都被迫堵塞。这足以说明苏伊士运河的战略位置多么重要。简直是咽喉要道。如果发生战争,埃及在封闭苏伊士运河,或者在运河里面沉入巨轮,这个情况下,任何军舰和航母都是无法通过的。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由于苏伊士运河比较狭窄,很好被控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海上优势。一旦运河加宽,就达不到这个效果了。所以他们不愿意把运河加宽。就是为了国家安全和治海优势。

第三:目前苏伊士运河的归属国是埃及。埃及虽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国内的相对比较匮乏, 科技 水平比较落后。国土面积大部分为沙漠。属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苏伊士运河全长193公里,对运河进行加宽无疑是一个特别巨大的工程。并且单纯的加宽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必须要满足大型船舶的吃水深度,这也就设计到船舶的加深。

目前这种大型的工程船只有我国以及西方的某些国家才有。埃及即便是想加宽加深,自己的 科技 力量似乎还不能独立完成。另外运河加快后,要时刻考虑到潮汐的问题,因为潮涨潮落,时间久了泥水回填,运河深度不够,更容易造成船舶搁浅。所以无论从那个方面考虑分析,苏伊士运河都不能被重新加宽加深。

目前苏伊士运河因为“长赐号”的搁浅已经堵塞几天的时间了,对埃及方面造成的损伤也高达亿万美金。另外对全球各国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运河还迟迟没有通航,全球的经济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离我们最近的就是,油价上涨。因为我国的石油很多都在靠进口,苏伊士运河堵塞,油轮被困,时间长了石油缺乏,自然油价也会上升。

目前苏伊士运河里面的搁浅船舶还在进一步的救援中,但是最新消息,船首部由于搁浅比较严重,出现了钢板断裂漏水的现状,船上人员正在抓紧进行抽水工作。其实在苏伊士运河里面船舶搁浅还是非常危险的,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也说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救援失败导致船舶倾覆,虽然并不能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整个河道基本上就堵死了。到那个时候再找打捞船进行打捞,可就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了。另外船上还有两万多个集装箱呢!所以救援工作一定要慎重。

我曾经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感觉和我们长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比我们长江的水要清,比我们长江要短。但是两岸的情况就和我们的长江差不多。

关于苏伊士运河为什么不加宽,不加深。你们还有其他的看法吗?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近日,因为“长赐”号大型集装箱船抛锚苏伊士运河,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苏伊士运河,何时能恢复通航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有相关机构统计,因为运河堵塞,全世界贸易每天至少损失20亿人民币,不过这一数字的准确性待评估。当前可以确定的是,苏伊士运河所处的埃及,依靠运河通行费每年收入大概是56亿美元,所以运河每阻塞一周,埃及的损失就高达一亿美金,很多人不免会问,埃及为什么早不拓宽苏伊士运河,既能应对突发情况,又能增加通行费收入。

原因有两个,第一地形不符合,如果单纯修建运河,那技术并不复杂,即便埃及自身建设不了,也可以外包给国外企业,就像1859年那般,苏伊士运河由英国牵头历时10年完成。早在2015年苏伊士运河就进行了新建,但新线路仅限于大苦湖以北,大苦湖至苏伊士湾这一部分没有合适的地方,如果在原有运河西侧修建,那要穿越苏伊士居住区,拆迁成本巨大,而在西侧修建,又超出了大苦湖的承接范围,所以埃及新建苏伊士运河时,只新建了北侧。

第二个原因是成本,说白了也就是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虽然埃及依靠苏伊士运河每年可收取巨额通行费,但有相关调查机构做出过统计,即便苏伊士运河全线再拓宽一倍,埃及的收入也不会翻番,因为世界船只贸易量基本是固定的,并不会随着苏伊士运河的拓宽而增加,平均每天50多艘的量已经处在持平状态,毕竟相比于世界航路而言,苏伊士运河只是很小的一段距离,远洋船只大部分时间在航行,因此埃及不会单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而耗费巨资再建一条。

最后, 要是再建一条运河收益巨大,埃及早就建设了,根本没必要等到现在,因为早在2004年,苏伊士运河就发生过油轮搁浅,当时苏伊士运河中断了3天时间,但并没有看到埃及有意向在南侧再建。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就西方的施工速度来说干个三五年太正常不过了,不说苏伊士运河的股东不同意,就是那些做远洋贸易的欧洲国家都绝对不同意长期封闭航道

苏伊士运河占据世界海洋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十二,如果扩宽短期内是不能继续通航的,远洋货轮就只能绕路走好望角,这一绕就是数千海里,运费增加物价就会水涨船高!

人家都有大数据的,为啥要将河道挖宽挖深?这就像你开家饭店,24小时爆满,排队多好。非得扩大经营增加成本干啥呢?24小时的生意12个小时做完了。空的时间不就浪费成本了嘛

工程的改造量巨大,目前航运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目前来进行升级改造,那么好多船只,要继续绕好旺角,费用会大大的增加。

亏本的生意没人做,埃及人又不是傻瓜,他们觉得合算就拓宽,不合算就不动手。有人提到各种工程修建的难度,这其实都不是问题,只要钱到位都好办。退一万步来说,真的埃及人没能耐,可以花钱请“世界基建狂魔”开拔,我们中国人能行……

话说,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由法国人在1858年启动开凿。到1869年通航之后,英国人眼红插手埃及事务,他们利用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的财政危机,在1875年成功控制住苏伊士运河。

英国人一旦掌控局面,就开始第1波的拓宽工程,让苏伊士运河宽度增加到365米。 随着通行量的增加,英国人是名利双收,不仅每年的过路费不少,还能通过运河加强全球殖民地的关联。因此,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河道的后续工程一直在做,因为这符合掌控者的利益。

二战后,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让英国、法国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结果,导致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最后英法两国在国际压力下撤军。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被迫关闭,一直到15年复航。 紧接着,第2波的运河扩宽工程启动,第一期工程在1980年完工。 这时候,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的最大吃水深度增至53英尺,20万吨的船只可半载通行,37万吨的船只可空载通行。

这条运河太赚钱,埃及人根本停不下来,他们继续拓宽、挖深河道。到2006年,运河已经加深至62英尺,并装上电子追踪和监控系统。当然,伴随着的是运河过境费的“水涨船高”,如18年是5.13亿美元,到2004年已经翻到32.9亿美元,近些年的每入已经超过50亿美元。

埃及收钱很欢乐,那些承运商也不是没对策,他们根据苏伊士运河“量身打造”船只。后者是商人思维,用规模效益的策略,你埃及有多大规模的运河,我们就订购多大规模的船只。

1968年,世界上第1艘超级巨型油轮(ULCC)诞生,总载量达到25万吨。而在19年,有史以来最大的油轮“海上巨人号”被日本投入使用,总载量超过55.5万吨。每天通过运河的船只数量有限,埃及人一算账发现,“拓宽运河的成本”与“完工后的收益”并不是很合算。

所以,埃及人并不积极动工拓宽运河,现在就是最好的收益状态。 不过有时候也挺尴尬,像今年3月23日,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货船“长赐号”,在运河搁浅造成航道堵塞,还是形象说明苏伊士运河需要下一波的工程。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从这里通过的船只就有1.8万艘,而埃及是所有国,每年可以从苏伊士运河获得数十亿美元的通行费,2020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实现56.1亿美元的收入。那么,苏伊士运河每年给埃及带来这么大的经济效益,埃及为何不把河道挖深一点,挖宽一些呢?

其实,苏伊士运河是先后经历过多次加宽加深的,自从1869年开通以来,通过该通道来往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船只就络绎不绝,而埃及也因此得到了很高的经济回报。

苏伊士运河从开通之初,到现在也就一百多年时间,从最初的每年400多艘船通过,发展到现在的1.8万艘,这条河道沟通了亚欧非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济交流。

建造之初,苏伊士运河只是一条深8米,宽22米的运河,只能通过载重量小的小型船只,大一点的船通过都会搁浅,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该航道宽度不够,所以只能是单向通行,如果有船只正在通过运河,那么后来的船只只能在港口排队等候,所以效率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如果把河道加宽加深,能够双向通行,那么效率一定更大,每年也为埃及提供至少10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不过,由于是单向通行,运河的各种原因,在运河史上也有多次货轮搁浅,甚至发生撞船事故,对苏伊士运河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增加运河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埃及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后期,都在增加对苏伊士运河的扩建,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苏伊士运河也成为西方国家的生命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当今时代快速发展,波斯地区石油潜力巨大不断被开,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轮油轮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在此巨大利益的影响下,埃及几乎每一年都在想方设法将河道凿宽凿深,目的就是从中获取财富,因为每一年全球至少1/4的石油都是从这里经过的。

这么好的机会,埃及当然不会错过,到了2006年的时候,运河已经可以通过22万吨级的船舶,水深也超过了22米。

到了2014年,埃及又再次提出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能够双向通行的航道,截至目前,该航道的扩建工程已经竣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也得到大大的提升。

这是一个大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钱还需要技术啊,不是随便一个国家都有咱们的造岛神器的。这种工程对埃及这样的国家来说有点强人所难了,毕竟开挖运河都不是埃及搞得,只是后来收归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