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布为什么崩溃卢布为什么会暴跌?

2.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3.09年,中国用250亿美元“救”了俄罗斯,自此打开能源合作新局面

4.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5.用宏观经济学谈谈最近发生的俄罗斯卢布崩盘的原因

苏联国际油价大跌_苏联石油分布图

这涉及到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对比。简而言之,俄罗斯经济实力不强,所以最容易被拖垮,中东产油国则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至今还没被拖垮,但不可否认已经有很大问题了。

从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来对比是最直观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汇率稳定性,也就直接关联了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

我们可以拿沙特和俄罗斯做对比,选几组数据:

2014年沙特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73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1739亿美元,外债规模为零。

2014年俄罗斯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42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2868亿美元,外债规模6000亿美元。

沙特和俄罗斯的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没有太大的境外留存和境外循环,因此外汇储备基本就是应付进口和债务支出的唯一蓄水池,而石油出口在两国出口结构中都占到了绝大比例,因此石油出口就可以看做是当期现金流。简单对比就能够看到,尽管沙特石油出口规模大于俄罗斯,似乎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应该更大。但是沙特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达到约42个月进口额,而且没有任何外债压力,这使得即便油价下跌,沙特也有足够财力应对政府开支以及弥补国内投资缺口等。

而俄罗斯则相差巨大,即便全额认可官方储备数据,也仅仅相当于约17个月进口额,再加上庞大的外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全额外汇储备,因此一旦油价下跌,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当期收入发生明显萎缩,意味着为外债还本付息以及支付进口开支的现金流立即就会出现紧张,如果石油价格下跌太大,那出现现金流断裂也几乎近在咫尺。当期现金流一旦断裂就意味着债务违约、进口萎缩。须知俄罗斯进口商品中,食品、轻工产品占到了大多数,一旦进口被迫缩减,打击的就是国内民生,那政治格局就有可能受到冲击。种种风险叠加下来,当然会向国际商界透露出崩溃的迹象。

何况俄罗斯对外支付的蓄水池——外汇储备,其官方数据又有极大的泡沫。简单来说4200亿美元里,首先需要扣除120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和450亿美元黄金,因为这两项都不是现金,变现也都很困难,因此很难缓解短期支付危机,需要被扣除掉;其次还需要扣除82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和90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基金,因为这两项基金在绝大部分其他国家里,都不算外汇储备。这些基金有明确的限制用途,不能因为短期支付而损耗,除非修改联邦财务制度(当然俄罗斯是可能做得出来这种事情的,但是“理所应当”和“强行为之”还是差异巨大的)。扣除上述项目,实际上俄罗斯能够动用的外汇储备只有1910亿美元,根本无法支持进口、企业外债支付、国家外债支付这三项巨大的支出。因此其财政摇摇欲坠、国际信用屡次陷入崩溃边缘,也就不奇怪了。

沙特则不同,其7300亿美元(2014年的数值,现在没那么多了)的外汇储备中有1300亿是外国银行存款,其余超过5200亿是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其中以美国国债及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证券为主。也就是说,沙特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现金,或者可以很快变现成现金。自然有着极强的支付能力。国际商界也就不会去担心沙特的对外支付能力和信用情况了。

因此,我们看到,油价一旦下跌,俄罗斯的货币就会出现很大的贬值压力,甚至出现前段时间的卢布大崩溃,进而导致国内民生困难。而沙特尽管财政也在紧缩,但是却似乎并没有非常致命的影响。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可不是因为“选择性宣传”误导,或者无良的媒体无良的政治导向等等,而是真实植根于两国绝然不同的财政实力。

有实力的,就挺得住,没实力的,就只能崩溃。世界是现实的。

卢布为什么崩溃卢布为什么会暴跌?

这是打击俄罗斯经济最好的武器,俄罗斯经济现在基本依靠石油出口维系

根据俄罗斯联邦银行计算,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2%,低至80美元,就会导致俄罗斯财政大出血。

俄罗斯财政预算平衡折合国际油价的数字是动态的,在2008年前后是70至95美元。这几年,由于物价上涨和普京近似疯狂的十年扩军计划,导致平衡点抬升至114美元,原油价格要维持在114美元/桶,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俄罗斯今年的财政预算就是以2014年初能源产能出口量折算石油价格114美元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油价如果低于这个数,俄罗斯财政将发生赤字,现在的油价已经低于90美元,在80美元附近徘徊。如果油价跌至每桶70至80美元,俄罗斯经济将陷入极端困境,深度衰退,大规模财政赤字,巨额资本外逃…

美国曾操纵油价下跌"玩死"苏联

通过能源价格打击对手,历史上有过成功先例。在冷战末期,美国就曾操纵石油价格下跌"玩死"苏联。

苏联解体主要是内部原因导致,但来自外部的颠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价格是促使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1967年11月,苏共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红场演说中,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概念。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苏联这个对外宣称发达社会主义的底气,并非其经济发展有多好,主要原因是石油和能源产出获得的收益。

1971年初,国际石油只有1.8美元/桶,1973年初涨到2.95美元一桶,到1973年的年底突破12美元。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超美国,至1979年成为第一大产油国。这段时间,苏联因为产能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坚挺,从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巨量的石油美元,再加上苏联红军的强大武力,这个地球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表面上异常强大,四处对外扩张,与西方国家搞对抗。

1981年,国际油价格继续坚挺,一度高达39美元/桶,这时苏联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完全不把欧佩克的限产措施放在眼里,产量连年增长。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美国在开始实施遏制苏联的战略,一是把苏联引上与美进行军备竞赛的快车道,从经济上消耗苏联国力,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二是通过施压对欧佩克施加压力,促使其增产,使世界石油价格低位运行,切断苏联军备竞赛所需资金来源,从而拖垮苏联经济。

美国的这两手措施非常有效,1985年,在美国怂恿下,沙特阿拉伯指责苏联、墨西哥等产油国无限制开采,决定不再捍卫欧佩克价格,迅速提高产量,追回市场份额。沙特的石油出口从不足200万桶/日猛增到约600万桶/日,85年末更达到900万桶/日。其它石油出口国纷纷效仿。这使得苏联在一夜之间损失了超过100亿美元的硬通货,几乎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一半。

油价下跌,苏联首先在军控领域屈服。

世界石油产量猛增,爆发了战后国际石油市场最惨烈的价格战,石油价格暴跌,到1986年跌到只有12美元每桶。至1990年一直压在20美元/桶以下。据当时计算,石油价格每桶下跌1美元,苏联每年外汇收入就要减少5-10亿美元。天然气的价格也与石油价格挂钩,因此苏联出口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数十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元贬值使莫斯科收入每年减少大约20亿美元。

是苏联继能源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大部分出口到了中东国家以换取美元。由于油价暴跌,1986年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减少了46%。结果,苏联销售量在1986年减少了20%,莫斯科又失去了20亿美元硬通货。

由于油价下跌,使得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致使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美欧则享用了低油价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红利。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谷物和食品进口国。尽管与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识形态斗争,但苏联当时已被深深地卷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中。到了80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靠石油出口,而其一半以上的外汇支出则用于进口粮食和食品。因此,苏联的经济状况直接取决于世界油价和谷物价格的波动,取决于世界对石油和粮食的总体需求态势。

80年代的苏联实质上已经沦落为一个依靠石油换取食物的落后国家,工业体系完全为军工服务,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到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完全陷入了用增产维持石油美元收益的怪圈。经济结构失衡,工业技术工艺落后。苏联在80年代初已形成极度的军工经济特征。军品占机器制造业的60%以上,军事支出占国民总产值23%,到80年代末上述指标分别提高到80%和28%。

所有这一切,导致苏联人民在整个80年代饱受生活物资短缺的痛苦。苏联经济接近崩溃、民间怨声载道,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了……

苏联人排队领取面包,生活物资短缺令民众怨声载道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普京面对油价攻势毫无还手之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政治动荡,工业、经济结构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倒是过去10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帮助普京在克林姆林宫站稳了脚跟。普京在2012年提出十年强军计划,仅2年时间,俄罗斯军费开支就跃居世界第三,军力迅速恢复。过去两年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使得普京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与西方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于是我们现在看到历史重演了。

美国认为仅仅通过鼓励沙特扩大石油开采量就能把油价打压到85美元,这价格对俄罗斯相当有杀伤力。为什么沙特乐意按照美国的战略指示行事?因为低油价能帮助沙特挤垮死敌伊朗,一般认为伊朗油价需要超过100美元以上,才够维持其预算的平衡,而沙特的总体出口成本只需60美元。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贬值的大背景:苏联的***和人民都相信自由市场、金融开放、'自由’选举取消政府监管才是苏联繁荣的基石。这时苏联***开始了放弃统一领导,打开了国门,甚至主动解散苏联。

首先进行的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通过有价证券化(股份制)瓜分国有企业,每个人分到大概10,000~15,000卢布的国有资产。如果按照当时的汇价就是三四万美金,这可是不小的一个数字,可以说全苏联人民都在狂欢。

与此同时,苏联金融也逐渐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进入苏联,这些'不用排队’、'微笑待客’、'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如同雨后春笋

般遍布了苏联每一个城市。他们的免费的咖啡,和蔼的微笑,无疑给苏联人民带来了一种感觉:这些外资银行比那些国有银行强多了!在此背景下,这些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和一杯免费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苏联民间和企业的卢布储蓄。人民的存款大搬家,从苏资银行搬到了外资银行。另外外资银行还通过各种灰色手段向苏联-俄罗斯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大肆套取卢布款项(各种工程项目的贷款等等,类似中国目前的假房产按揭贷款)。

在完全是借贷来的苏联储户和苏联国有银行的卢布的数量充足后,一场在市场开始唱衰有价证券(股票)的行动展开。“那些债券都是'没有什么分红能力的国有企业’的债券(股票),与其留着无用不如抛出换到现钱!”苏联人民开始纷纷卖出债券(股票),债券(股票)暴跌。同时市场上外资银行开始悄悄的私有化债券收买行动同时展开。就这样整个苏联国有企业就被苏联人民卖掉了。

在悄悄收购债券的过程中,外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欠了天文数字的卢布债务,即使是每年的利息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个债务足以拖垮这些外资银行,令他们破产。然而整个人类金融市场上最令人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发生:这时美国的友好金融专家小组提出了来出自有'友好目的’的建议——进一步放宽对卢布和美元自由汇兑的监管来'对抗 ’交易。而当时苏联正在民主化,美国以及苏联的'金融专家’和'独立的媒体’反复对 '行政金融监管手段’肆意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对金融监管权力和做法都说成是'集权式的行为’,而人们对于新得到的政治民主非常兴奋,在这种友好的建议下,于是金融管制放开了,而根本没有看到后面的危机。

金融开放以后,私人银行外面排队更换美元的场面出现了。人们为什么要将卢布换成美元呢?因为苏联国内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这要讲讲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苏联经济的增长长期依靠粗放性的投入。然而早在60年代末,苏联的财力、物力乃至人力已十分紧张,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趋向已相当明显,而到80年代末苏联的生产投入要素已基本枯竭。在供给制度下所有的主要消费品都是凭票供给的,然而生活货品供应严重不足,市场供应与居民货币收入之间的缺口已达50%左右。也就是说某人发了100卢布的工资,却只能凭票最多买到50卢布的生活用品,剩下的50卢布只能存在银行。80年代末苏联人民在银行有许多的存款,一旦实现了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的买卖生活用品,在货品奇缺的条件下,多余的卢布存款就会追逐短缺的商品,导致通货膨胀。换句话说,原来那50卢布的商品就会涨价涨到100卢布。长期的货品短缺与货币过剩,在市场经济开放的短时间爆发出来,累计的能量是惊人的,所以恶性通货膨胀就开始了。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人们就会想如何保值,而换成稳定的美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于是人们开始排队换美元。

此时,脸上焦急的苏联大大已经没有注意这些'服务良好、不需排队的私人银行’,再也不提供免费咖啡了!他们面对的微笑已经变成了冷笑:因为此时,他们在私人银行眼里,不再是高贵的客户,而是乞丐!兑换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重而很快到来了——卢布从1卢布兑换2.8个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100卢布:1美元。外资银行的卢布外债瞬间变得微不足道。通过媒体对恐慌性的渲染,苏联的泪流满面的人们纷纷抛出每一张卢布,买进美元。卢布市场很快毫无悬念的崩溃了!整个旧卢布最低实际贬值112000倍,40新卢布:1美元,也就是40000旧卢布:1美元。

美国只用了几亿美金就买下了价值28万亿美元的原有苏联资产。

卢布贬值主要原因

油价下跌是卢布暴跌三大主因之一

在专家看来,国际油价的暴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才是造成此轮卢布暴跌的三大主要原因。

美国咨询公司McGladrey LLP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鲁苏埃拉斯表示,卢布贬值和近期油价下跌有直接联系,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出口。石油是俄罗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油价下跌也降低了俄政府对本国货币的支持能力。

中信资本旗下对冲基金CCTrack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萨维奇认为,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令俄罗斯融资受限。尽管俄罗斯有不少外汇储备,但一方面要支持不断下跌的卢布,另一方面还要偿付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这令俄罗斯捉襟见肘。

此外,美元的走强使得包括卢布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承压。萨维奇说,因为经济形势不同,美国和欧洲的利率走势完全相反,市场预期美国的利率将上升,欧洲利率水平将下降。市场的预期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使得美元不断升值,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市场回流至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货币面临下行风险。当市场对于卢布的担忧加剧,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将加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温,卢布的暴跌便在所难免。

卢布的暴跌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是否有投资机构对其大举做空的猜测。对此,华尔街人士指出,投机行为仅占卢布下跌原因的一小部分,目前市场缺乏流动性,未出现投资机构大规模做空卢布的现象。

一些对俄出口的国内企业或受影响

卢布汇率暴跌是否会影响到我国市场?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对俄出口比重较大的国内企业或受到影响。

大通证券许鹏表示,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份额中,比较传统的是轻工产品,如服装、鞋、皮革等。另外机电出口占据的比重也较大。而从上升速度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对俄的出口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仅从家用车领域来看,国内有超过10家家用车品牌企业在向俄罗斯出口。最高的年销售接近25000辆,而卢布的下跌无疑给这些出口车企带来打击—毕竟在当地销售是以卢布结算,而卢布的暴跌会造成这些企业明显的汇兑损失。截至昨日,已有在港上市的车企发布了盈利预警称,今年的纯利将大幅下滑,而该股在香港市场的表现也甚为惨淡。

卢布暴跌对传统的轻工产品也必然带来打击,瑞银投资刘东升建议投资者,如果发现手中个股的主营业务中有对俄罗斯出口的项目,短线应注意风险。

卢布的暴跌是否会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正面影响?刘东升认为,虽然卢布汇率下滑意味着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从俄罗斯买到商品,但这种剧烈的下滑会让相关的经济体陷入“休克”状态,从俄罗斯进口的如化工品、原木、纸浆等大宗商品以及电子商品可能陷入停滞状态。

“总体看,卢布汇率的暴跌还处在短期冲击的层面,并没有显现出对国内实体经济构成实质性影响的迹象。”许鹏说。

1、国际油价的暴跌、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才是造成此轮卢布暴跌的三大主要原因。因为经济形势不同,美国和欧洲的利率走势完全相反,市场预期美国的利率将上升,欧洲利率水平将下降。市场的预期和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使得美元不断升值,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市场回流至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货币面临下行风险。当市场对于卢布的担忧加剧,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将加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温,卢布的暴跌便在所难免。

2、专家指出,俄罗斯要想真正扭转卢布的跌势,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油价止跌回稳,二是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缓和,三是俄罗斯央行斥巨资来支持卢布和加大银行间的流动性。

卢布为什么崩溃 - :首先进行的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通过有价证券化(股份制)瓜分国有企业,每个人分到大概10,000~15,000卢布的国有资产.如果按照当时的汇价就是三四万美金,这可是不小的一个数字,可以说全苏联人民都...

卢布为什么会暴跌?俄国卢布暴跌的原因是什么?: 俄罗斯经济太单一,基本就是靠油和气带动. 如果油价下跌,加上美元升值,那么卢布就会快速下跌. 这次主要是美国一系列的针对俄罗斯的经济政策导致.

苏联卢布崩溃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吗?还是有个过程?如果有个过程,在过? : 一夜之间的事情

卢布崩盘对中国的影响大吗 卢布为什么崩盘原因揭秘 - : 卢布的崩盘原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搞鬼 制裁了俄罗斯的经济

俄罗斯经济崩溃的原因 - : 1、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继续下跌将造成俄罗斯进口成本显著上升,对俄罗斯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本来俄罗斯增长萎靡,通胀压力加大时,会有滞胀的风险.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俄罗斯外债负担,降低国际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的信心,会导致外国在俄罗斯的资本进一步撤离.2、尽管美元升值以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国货币都在下跌,唯独卢布下跌势头最猛.原因在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冲突.北约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打压俄罗斯经济,不排除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压低油价,进一步打压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卢布贬值是为什么 - : 因为实施了市场经济改革,休克疗法,整个工业体系全部瘫痪了,市场上没有物资供应,但是人们手中依然有大量的钱币,这样,仅存的物资价格自然就会疯狂涨价,货币自然就疯狂贬值.

苏联解体以后卢布到底贬值了多少 - : 1992年俄罗斯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1991年 1美元 = 0.9卢布. 或者说百万(旧卢布)富翁就是百万美元富翁 随着前苏联走到解体边缘,1990年11月1日卢布官方汇率在30年后第一次大幅度贬值,由1美元兑0.6卢布贬到1美元兑1.80卢布....

卢布大崩溃,人民币会步其后尘吗 - : 不会的,卢布崩盘是美国在搞小动作,而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这种风险

苏联解体后,卢布贬值情况如何? - : 由于“休克疗法”,人民仅在1992年就损失了9000亿卢布以上.改革把大部分俄罗斯人抛向了贫困线,甚至赤贫. 1992年俄罗斯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000%.1991年 1美元 = 0.9卢布. 或者说百万(旧卢布)富翁就是百万美元富翁 2. 1994年11月...

中国为什么阻止人民币升值,而俄罗斯确阻止卢布暴跌 - : 中国有一万多亿美国国债,如果人民币升值20%,美国就可以少还20%.俄罗斯卢布暴跌,造成物价飞涨,人们多少年的积蓄在疯狂缩水,引发抢购,进而银行现金会告急,银行没钱,企业就无法生存,经济会迅速崩溃.

09年,中国用250亿美元“救”了俄罗斯,自此打开能源合作新局面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对于老股民来说,2007年股票熊市可谓是记忆深刻,从那一年开始,股市遭到重创,股票暴跌,无数人破产。起因就是2007年美国乃至全球遭受到了“百年一遇”的巨大金融危机,从房地产到信贷,再从银行到金融,美元主导的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崩溃。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危机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其中,那次的经济危机对俄罗斯打击最为严重。

对于美国经济危机,俄罗斯的一些专家从一开始对于此事带来的影响是 过于乐观 的,他们认为俄罗斯所依赖的实体经济是十分稳定的,不会被金融危机所击倒。

的确,俄罗斯土地辽阔,国库充盈,是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国,同时石油天然气这种所有国家都十分需要的天然资源储备丰富,似乎无须担心经济危机的事情。所以从一开始, 俄罗斯甚至可以看作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 金融状况一度积极发展,俄罗斯的股市持续增长,似乎并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然而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

2008年8月,俄罗斯证券市场就开始出现下跌的趋势。9月16日,一日之间,俄罗斯股票大跌,俄罗斯交易指数(RTS)下跌11.47%,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MICEX)下跌17.75%。到了第二天,9月17日,股市再次暴跌,RTS指数下跌超过9%,MICEX指数更是大跌15%, 两家交易所被迫停牌 ,防止股市进一步下挫。

20天之后, “黑色星期一”再次上演,股市又一次大跌,交易所又一次被迫停牌。 同时,俄罗斯政府为了挽救低迷的股市多次向银行系统注资,然而投进去的钱就像是水滴遇到了火焰,快速蒸发,阻止不了总体上持续下跌的股票。

RTS指数一度从2008年5月中旬的最高点2478.87回落到10月31日盘中最低点758.71,短短5个月跌幅高达69.39%。

俄罗斯的经济政策缺陷导致的巨大隐患被彻底爆发。

因为欧美市场的银行利率比较低, 所以很多国外的投资者都会把钱存到俄罗斯银行里,这让俄罗斯银行的外债逐年增加 ,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也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安全岛”。然而等到了金融危机爆发,“安全岛”并不安全,很多国外投资者抽资出逃,把自己以前存的钱取出来,这样持续的 资金外逃,后果就是俄罗斯银行面临破产。

要知道,银行的资金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它要靠资金的流动性来获得收益, 只出不进,银行最终会有没钱的那一天,对它的客户无钱可付。

俄罗斯银行在2008年面临的这个问题,让大量资金外逃的同时,没能有新的资金进来,因为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就是严重短缺的,此时没有人想要存钱,也就不会有贷款给银行,与此同时以前的贷款又面临赔偿问题,这样让俄罗斯银行根本支持不下去。

另外,因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俄罗斯本国居民也开始大量从银行里取出钱财,短短几个月俄罗斯银行流失千亿卢布存款。

为了自家的银行能够支撑下去,俄罗斯政府倒是积极地在进行拯救, 不仅政府用国库储备多次注资,注资金额达11万亿卢布。

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同时召开紧急经济会议,帮助银行获得了巨额信贷,据估计, 银行从国家的反危机资金中获得了84%。 然而救下的大部分还都是储蓄银行、外贸银行、天然气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 其他中小银行还是摆脱不了破产、并购的命运。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就像多米诺骨牌,俄罗斯国内的经济一个接一个受到影响。

首先就是,银行带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 卢布的贬值 ,资金外逃,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迅速减少,新的外资进入缓慢,卢布持续贬值。同时,俄罗斯经济过于依靠能源出口,卢布的价值与能源价格息息相关。

然而此时国际油价持续性下跌,油价愈加下跌,卢布就愈加贬值, 恶性循环让俄罗斯经济是雪上加霜,状况不容乐观。

金融危机的扩散同时影响到了实体经济,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减少, 俄罗斯的油气公司纷纷面临破产危机 ,公司经营资金短缺。不仅俄罗斯银行需要钱,这些公司同时也需要大笔资金来维持稳定。2008年,俄罗斯4家天然气巨头致信时任普京总理, 要求俄罗斯政府拨款偿还所欠的外债800亿美元。

除了油气公司之外,俄罗斯的 建筑企业,不动产价格, 汽车 制造业,冶金公司,零售企业都出现了大量的资金短缺,失业人数暴增, 国内消费需求下降,俄罗斯面临巨额偿债,一切在都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2009年,一切发生了转机。

俄罗斯其实是不止一次发生过金融危机了,早在1991年和1998年就发生过两次金融危机,所以即使面临如此困境,俄罗斯政府也是有过去的一些经验去应对的。

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场打击,但同时也是一次俄罗斯改变的机会。西方资本早就对俄罗斯优厚的天然资源眼红,他们也想要分一杯羹,俄罗斯面临经济危机恰好是他们想要看到的,他们想要 蚕食掉俄罗斯的能源企业。

此时,俄罗斯做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决定, 向东看,是时候与接邻的东方大国——中国,合作了。

俄罗斯早就开始计划 “远东开发计划” 了,而这次卢布贬值反而会让俄罗斯加快融入 “亚太经济圈” 。同时,俄罗斯与中国合作,也可以让俄罗斯避免过于依赖西方市场,缓解自身的压力, 在政治上达到制衡的目的。

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的经济有问题自然也会影响到自身,俄罗斯经济状况不好,中国对于俄罗斯的出口贸易等也会受到冲击,所以帮助俄罗斯尽快回复自身经济,也对中国有利。

所以与其说当时是中国向俄罗斯“输血”拯救了俄罗斯,不如说是趁此机会 双方达到了互利合作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同时因为中国的众多人口,中国一直是 能源消费大国 进口大国 ,而这次经济危机恰好是 中国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有效时机 。并且俄罗斯的油气勘探开发 历史 悠久,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他们的技术和能源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这次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虽然以前俄罗斯与中国也是拥有多次在石油上的贸易,并且贸易量也是与日俱增的,但大多都 是现货交易 ,中国购买俄罗斯开采好的石油,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可以长期合作的规模。

就这样,2009年2月17日,中国与俄罗斯正式签订著名的 “贷款换石油” 协议,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总计 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 ,固定6%的利率,而俄罗斯则用石油换贷款,从2011-2030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段供给石油。

就这样, “贸易油”变成了“合同油” 。

2009年9月23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中国签署了《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再一次加强了 能源协作战略 的互惠互利。

同时, 2009年10月中俄成立第一家合资石油天然气公司,象征着中俄对于能源领域的合作更为紧密。

“贷款换石油”中的250亿看似很少,毕竟俄罗斯政府此前为了拯救自家银行、企业,注资就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但是却给了西方资本家一个信号,不仅仅是西方有钱款储备,东方也一样。 如果西方资本家不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停手,让彼此之间能够 相互制衡 ,那么俄罗斯与东亚联手对抗,最后的结果就是 两败俱伤 。对于国家目前这个情况,俄罗斯并不会被搞垮。

最终,俄罗斯度过了这次金融危机,并且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仍然在继续,并逐步形成了 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国际能源合作的模式 ,直到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 “一带一路” 的贸易发展模式,更好的应对油气、矿产资源对外进口依赖度过高的问题。

随着欧亚地区的紧密合作,有朝一日,“超级霸权”的国家也许不会存在,而 世界格局将会是多极化的 ,都拥有自主话语权的。

俄罗斯与中国的这一次合作,不仅改善了俄罗斯本国的经济环境,长远看, 更是俄罗斯在政治上对欧盟美国的一种牵制。

说起油气资源的合作问题,能源消费国与东道国的各种博弈中,不得不说各国都在争夺的一个重要地区—— 中亚

中亚地区作为欧洲、亚洲和中东的中间地带自然是具有其独特的地位,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权力真空地带,在大国博弈中主要形成了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相互竞争角力的政治格局。

俄罗斯一直都是中亚地区能源政治格局最核心的力量,中亚天然气管道和穿越里海的天然气管道等 欧洲能源走廊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均在俄罗斯的掌握之中 , 但是这种掌握自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

多年以来, 美国一直在利用资金优势打入中亚的能源圈,让中亚成为其自己的能源供应基地,打破俄罗斯对于中亚能源的垄断。 同时,美国还从政治军事等方面介入中亚事务,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 军事基地 ,还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获得了 多个中亚油田的勘探和开采权

中国经济发达之后,也在与中亚国家积极建设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并 成功打破了之前中亚各国对与俄罗斯和美国的依赖, 让中亚各国在大国平衡这一外交政策发挥到极致,更是在提升中国自身在国际上能源政治中的地位。

所以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也是 能源政治中博弈的结果

2009年,俄罗斯调整了能源出口的战略方向,能源战略开始向东亚蔓延。由于地理原因,亚太地区的石油煤炭产量有限,很大一部分都要依靠进口,所以整个亚太市场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是十分庞大的。

其中, 作为人口超级大国的中国,自然是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巨大,有着巨大的贸易空间。

俄罗斯与中国“贷款协议”的成功,让中国看到了另外一种关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的方式, 2009年,中国继与俄罗斯签订“贷款协议”之后由又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签订了 “贷款协议” ,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逐渐形成多元化, 从一开始单纯的油气贸易到后来的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油和油气销售 等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不仅如此,中国还发展出了 多种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就是 “贷款换资源”模式 ,这种贸易模式确定了未来的油气资源的供应,对于中国本身的油气需求来说,是一种保障。

对于能源供应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来说,能够缓解资金压力,是双赢的局面。但是由于签订的时候本质上还是“空头支票”,从本质上并没有实际控制到油气资源,还是具有不确定性,而且价格也是没有办法做到最优的。

继“贷款换资源”之后,中国又与俄罗斯发展出了 “双向合作”模式, 成立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俄能源资本开始合作。 中国能够学习俄罗斯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也能让中国在俄罗斯境内的勘探开发合作打下基础,对于两国的能源政治来说,未来前景光明。

还有 , 与国家石油公司联合经营模式 , 此模式的背景就是因为西方国际石油巨头已经在中亚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合作基础,同时中亚地区因为政治、战争、宗教等因素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中国在中亚各国的石油勘探开发虽然相对稳定,但同时是有隐患的。 如果中国与中亚各国还有俄罗斯的石油公司直接组成战略联盟,就能够规避风险,进行有效的合作。

最后就是“油气-经贸”合作模式, 也就是 “一带一路”。

现如今,中国已经深入发展了 “一带一路” ,这不仅仅是在能源方面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合作,在其他方面,比如铁路、公路、航空、电网等互通网络,让资金贸易有了显著发展,同时中国也因为其消费大国的身份,在“一带一路”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稳定与持续。

用宏观经济学谈谈最近发生的俄罗斯卢布崩盘的原因

苏联在最巅峰时期,经济也没有太强,只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苏联的强项在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经济一直是苏联的短板。苏联之所以会解体,很大原因就是由于阿富汗战争的消耗与国际油价下滑,导致的经济陷入困境。苏联经济在最巅峰时期,达到了美国体量的40%。不过,苏联经济以重工业为主,民生工业薄弱,发展非常不均衡。更重要的是,苏联国防投入最多时,占到了GDP总量的20%以上。事实上,苏联与其说是被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联手搞垮,不如说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

苏联时期的阅兵

第一,苏联在最巅峰时期,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40%。苏联经济在1975年达到了巅峰,当时国家油价处于高点,而美国受到越战与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1975年,苏联的GDP总量为6859亿美元,美国的GDP总量为16889亿美元,苏联GDP总量约为美国GDP总量的40.6%。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与美国同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何巅峰时期的GDP总量仅仅相当于美国的40%?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苏联能够成为超级大国,依靠的是政治影响力与军事实力,而非经济实力。再加上,苏联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缓慢,个人消费水平更是远低于美国。如果按照GDP来计算,苏联GDP总量远低于美国也不足为奇。最高峰时期,苏联将国民收入的20%以上投入到了国防军事领域,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苏联时期的菜市场

第二,苏联末期经济遇到困境,占到美国经济总量下落到10%以下。时间进入了19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联合沙特等国,压低了国际油价。苏联财政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再加上阿富汗战争的庞大消耗,苏联经济逐步进入了困境。等到了苏联解体前夕,GDP总量甚至不足美国的10%。1990年,苏联的GDP总量仅为5168.14亿美元,仅仅占据世界GDP总量的2.28%。美国当年的GDP总量为5.96万亿美元,占到了世界GDP总量的26%以上。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GDP总量一度下滑到1999年的1957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的GDP已经接近于10万亿美元!第一家麦当劳开业,苏联人排起了长队

第三,历史上经济总量最接近美国的是1995年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只有日本GDP总量占比美国达到过最高峰。199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了53340亿美元,美国为760亿美元,占比高达69%。不过,日本随后进入了经济衰退期,目前的GDP总量仅为5万亿美元,而美国已经超过了21万亿美元。

苏联的强大主要在于军事的强大,而不在于经济的强大。也正是因为军事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才会导致苏联经济逐渐衰落,并最终解体。

很难单纯用宏观经济学解释,这个本质还是个金融问题,宏观只能解释里面的几个传导机制。俄罗斯自苏联解体,经济表现就一直低迷,过度依赖能源和军工出口,经济结构畸形丝毫没有改变,虽然普京政府一直倡导发展民用尖端科技,但实际情况是俄罗斯的技术竞争力无法与美日欧相比,甚至不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美国页岩油技术突破以后,国际油价和替代能源价格急剧下跌,俄罗斯政府收入下滑非常严重,甚至无法应对正常支出,而海外美国日本欧盟对俄的制裁又导致俄无法通过主权债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得足够的资金同时使得大量俄罗斯企业失去巨额海外订单,出口和政府支出双双下跌,直接拉低了俄罗斯的均衡产出,俄罗斯的卢布资产因为出口萎靡和俄的企业资金链恶化而导致预期收益率大大降低,自由资本会抛掉卢布转投更加稳定的美元等其他货币,因而卢布汇率出现急剧下滑,同时因害怕普京政府强行实行汇率管制,也加剧了人们抛售卢布。前段时间俄罗斯央行为了阻止卢布贬值,已经把利率拉高到了17%,可是这样在长期内是不能改变卢布的疲弱,反而进一步加大了俄罗斯企业的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