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石油股票为什么一直下跌 知乎

2.关于未来两年的经济走向问题?

3.中国未来两年的经济分析

4.未来两年 石油 电力 板块哪个更好?

5.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6.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一个时代落幕的开始

7.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致风向?主流经济体又是哪些?

未来两年中国石油价格_未来的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高的原因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政治局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上,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死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从勘探到开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的勘探和开,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的勘探和开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

中石油股票为什么一直下跌 知乎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政治局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上,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死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从勘探到开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的勘探和开,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的勘探和开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

关于未来两年的经济走向问题?

为什么中国石油会跌得这么狠呢?原因有两个:

第一,上市后过度炒作,中石油是2007年上市的,按照2006年的业绩来看,当年实现净利润1326亿元,而中石油上市时48.62元对应的市值大概是89000万元(总股本1830亿股),市盈率高达67.11倍。中石油发行价是16.7元,发行市盈率是22.44倍,对于一家超级大盘股来说,给出这么高估值的发行价本身就存在泡沫,而当时股票上市首日是没有涨跌幅的,一上市就被炒到了48.62元,泡沫巨大。

第二,业绩没有持续性,A股里也有很多长线牛股,比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但这些公司营收利润都是持续增长的。而中国石油业绩是起伏不定的,比如2013和2014年,每年净利润都超过1000亿元,而2015年下滑了66.73%,2016年更是下滑了77.84%,即便是2017年大幅增长188.52%,净利润也只有2014年时的20%左右。也只有2006年的17%,所以股价不断下跌也是必然。

因此,中国石油上市后从48.62一路下跌至5.89元,不断创新低,确实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A股市场投机氛围重。所以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克制,不宜盲目炒作,不能盲信各类媒体的研究报告,需要保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中国未来两年的经济分析

中国银行今日在本报独家发布的报告称,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出现拐点,衰退的导火索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中国经济将同步放缓,但在财富效应和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今年股市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报告看好今年股市保持较高增长的前景。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包括,支出结构、收入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产出结构的失衡。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报告认为,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这些风险包括: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市场危机、美元疲软、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恶化、重大疫情发生和贫富悬殊拉大等。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逐步放大传导效应,未来1-2年内经济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但报告认为,全球经济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因素。

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与全球同步放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陈卫东 王家强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形势变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未来2-3年全球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的可能,由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问题。2008年以后,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将与全球同步趋缓,但结构将更加合理,发展将更加稳健。

一、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

从2001年低谷开始,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周期已经长达6年。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周期开始错配,客观上提高了全球经济的灵活性。第一季度,欧洲和日本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第三季度,欧洲和日本经济开始放缓,美国经济则强劲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脱钩于单一的发达经济体,速度、质量和效益都在提高,金融体系更为稳健。随着最近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是否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为,在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地缘政治冲突、油价高涨、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下,未来两年内发达经济体可能不会再现2007年的好运,从而步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但是仍然不会陷入大萧条,其主要原因包括新兴市场在日益扮演着稳定全球经济和金融增长的角色、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未完全消失等。

第一,从经济发展周期看,全球经济增长将迎来拐点。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对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纯货币周期、投资过度周期等数十种理论解释,并划分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其中,熊彼特“创新”经济周期较为典型,并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实际较为吻合。即: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等因素,使经济增长呈现大约50年左右的长周期波动,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大约9-10年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平均约为3-4年的短周期。按此方法划分,18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产业革命、蒸汽动力革命、电力动力革命、福特制大生产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5个创新因素带来的经济长周期。

最近的一个长周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产品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周期大幅缩短,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的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从时间跨度看,本轮全球经济长周期从1983年开始,至今持续了接近25年的扩张,如果以长周期的规律演进,2009年左右将可能是本轮世界经济长周期的下降期开始;本轮长周期由若干个9-10年的中周期组成,从2001年开始的最新一轮中周期可能持续到2009年前后。

总之,人类社会几百年来所观察到的数据显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过长期的强劲扩张之后陷入调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在增强。因此,仅从经济周期的一般运行规律出发,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完全有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第二,本轮全球经济增长周期有其客观原因。全球经济的本轮中周期从2001年的短暂衰退开始,此后经历了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的加速增长,2005年轻微回落(共4年的短周期),2006年又有所加速。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未来两年的预测数据看,2008年虽会放缓,仍然会持续较为强劲地扩张(共3年的短周期)。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展现出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这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全球低利率政策。为应对2001年经济衰退,美国将基准利率一度下调到1%的历史低点;日本实行了6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其他区域的利率也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低利率刺激了全球流动性的高涨,全球主要经济体M2与GDP的比率普遍提高了2-3倍。充裕的流动性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膨胀和投资、消费的增长。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推动。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融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如果用国际贸易额、国外总资产、国外总负债与GDP的比率来衡量全球化程度,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比率大约增长了3倍。同时,、人力在全球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全球通胀的威胁,也提高了全球产能的极限。

信息技术革命继续发挥作用。本轮长周期的技术动因是信息技术革命,全息网络助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创新周期呈级数般缩短,推动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

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2001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在总体上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三,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许多重大风险与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挑战,四大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前景。

(1)经济因素

尽管全球失衡无序调整和贸易保护升级的冲击力巨大,但目前都不大可能发生。当前最具威胁性的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对此二者的影响做好应对准备至关重要。

首先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观察9.11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关键。其基本的发展主线是:①网络泡沫破灭,在“9.11”导火索的引发下,美国经济衰退—→②美联储降息,乐观预期心理回升、流动性过剩—→③住房抵押火暴,房地产泡沫吹大—→④正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强劲增长—→⑤公司利润猛增,推动股市膨胀,进一步刺激消费—→⑥美联储利率升至高位,房屋需求下滑,房价开始下跌—→⑦住房建设投资下滑,次级抵押问题浮出水面—→⑧股市和衍生品市场动荡—→⑨信贷紧缩和财富效应冲击,投资与消费受到影响—→⑩美国经济减速,进而波及全球。

2007年美国经济尚能维持放缓的趋势,但未来1-2年内走向衰退的可能性增大,因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刚刚开始,其传导效应将在1-2年内达到最大。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房市不景气导致了经济滑坡,在美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其他区域或许能够与美国脱钩,但是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世界各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来看石油价格的冲击。石油是全球最为重要的能源,在美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石油价格却攀升到历史高位。石油价格持续攀升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能源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第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石油出口国家组成了联盟,随时可能通过限产抬高价格,因此石油供应的前景较为悲观。第三,地缘政治冲突和金融因素随时在推高油价。第四,金融因素推动。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与衍生金融工具参与了石油价格的炒作;加之美元贬值趋势不断,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也会持续攀升。

2006-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似乎未对全球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今后石油价格可能持续居于高位,高油价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重大风险。事实上,全球通胀压力的一个根源就是高油价的传递效应,其基本途径是:高油价→替代能源开发→玉米价格上涨→粮食、肉类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其余商品价格上涨。高油价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是:第一,油价高涨,消费需求下降,以汽车、化工等为代表的石油消耗相关产业会受到连累;第二,高油价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各国央行即使在经济陷入困境时,货币政策也无法放松,经济增长笼罩“滞胀”阴影;第三,高油价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能源冲突,一些主要的强权国家随时会发动战争机器,从而威胁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

(2)金融因素

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可能发生转折、股票和衍生品等金融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美元面临贬值危机。这些因素彼此联系紧密,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其他因素的联动反应。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泡沫深度调整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可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风险。

股票市场泡沫是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的结果。但是,当前全球突然的流动性紧缩随时可能发生,最为关键的是市场信心。市场信心发生逆转,全球股票市场泡沫破灭的风险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全球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同时在透明度和监管力度上严重滞后,这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高度关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效应,对交易者和监管者都提出了更大的管理压力。

美元汇率自2000年以来的持续下跌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在未来1-2年内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下滑乃至衰退,美元危机的脚步将会走近。美元跌势加剧,资金将会从美元资产流走;但是,当美元重新大幅反弹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将可能远甚于次按风暴。

(3)政治与社会因素

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严重冲击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包括:世界战争、地缘政治冲突、国内战争、转型国家的贪污腐败、少数的突发更替、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等。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战争与社会动荡。

当前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部分地缘政治冲突包括:一是美国基于石油争夺战略的考虑,可能会借阻止核武扩展的名义发动对伊朗的战争,国际油价推高,全球遭受重创。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冲突,甚至有专家认为2015年美俄之间将会发生战争。总之,随着未来全球对石油、的争夺,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将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利剑。

由于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动荡,也可导致一国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冲突。非洲长期的动荡不安就是典型例子。广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在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贫富差距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动荡的风险将大大提升。

(4)气候与环境因素

气候与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短期内不为人们所控制的突发因素。目前最具全球性的是气候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引致的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也在增多,对未来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以气候变化为例。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一些评估认为,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层出不穷的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法规,全球大多数行业必须考虑为此额外投入巨额成本。在这些行业中,农业和旅游业在恶劣的天气变化面前受冲击最大;银行和保险业也会因此损失严重;增税政策必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影响。

第四,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可能出现中度调整。

面临上述风险因素的威胁,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将在何时结束,或者说未来5年中在哪一年可能陷入衰退,目前国际上有着不同的看法。乐观者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延长了本轮经济的扩张周期,而且全球经济随着宏观管理政策的成熟而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悲观者认为本轮经济周期由货币扩张刺激而成,将随着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的破灭和全球失衡的调整而陷入衰退。

把握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在推动本轮经济增长的各种动力因素中,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其推动作用是否会受到制约;第二,在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中,哪些可能发生,其具体影响有多大;第三,各国实际上不会坐视危机不管,可能取的应对措施将发挥多大作用。

我们认为,未来2年内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可能性增大,衰退来临的导火索将可能是次级抵押危机。第二,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增加。

同时,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还会面临一些有利因素,包括:第一,全球政策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的损失,由于各类组织与研究机构在不停地发出警告,主要国家的事实上也在清醒地调整政策,这些行动虽然不可能根本消除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产生的可能,并可在风险因素发生后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程度。第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消失,包括:全球流动性过剩未完全逆转、全球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而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仍然明显,以及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等。第三,全球新兴市场经济规模日益庞大,而且增长速度持续高位,增长质量日益提高,金融体系稳步完善,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避免全球衰退的中坚力量。

综合分析,2007年,全球经济尚可保持较高增速。2008-2010年,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中等程度的调整,但不至于走向全面的衰退或大萧条。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可能会受到经济减缓、金融市场波动冲击;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三、应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

当前最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正积累着日益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稳妥地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中长期内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支出结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

中国以高投资形成的产出,在内需有限的背景下,只能大量地通过出口予以消化,这使得中国消费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振。与各国比较,中国目前的投资率也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这种支出结构的风险是,一旦国外需求大幅下滑,势必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降直至面临关闭风险,带来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2006年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引起了汽车、住房消费的升温,消费支出结构趋于改善;高投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反弹压力犹存;同时,出口增长仍然很快,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成为当前推动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将会变得更为脆弱。

2、收入结构:与企业收入增幅相对较高,居民收入占比较低

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下,中国职工工资增长水平相对较快。有资料显示,过去15年中国的工资上涨是全世界最快的。尽管如此,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税收与企业盈利大幅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仍然远低于与企业的收入增长。

这种收入分配结构下,由和企业投资主导的高投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但是,在新的体制下,我国的医疗、社会保障尚未建立起来,受财富效应和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3、行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增加,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第三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充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9.4%。近年来随着中国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接近了50%。总体上,中国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这显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仍然处于较低端的地位。过度的工业化将对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需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活跃和发展。

实际上,由于禀赋和国际分工的差异,全球经济增长的结构必然存在差异,但是中国是全球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环节已经较大程度地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国家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分工,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则主要依赖本国条件,在初级产品开等产业取得较展。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50%左右。

4、区域结构:东部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东部先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18年到2006年,中国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51.2%上升到了60%,中部地区从29.6%下降到了23%,西部地区从19.2%下降到了17%。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未能有效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崛起战略起步晚,也导致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同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拉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2006年这个差距已经达到3.3比1。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其风险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对经济发展形成威胁。

5、投入-产出结构:高消耗与低附加值产出并存

中国具有低人力成本优势,缺少技术创新。中国成为全球加工制造大国,造成了和能源消耗过多。而且,为了使产品保持长期的低成本优势,生产企业削减成本,在环境治理、劳工、安全保护、产品质检、知识产权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能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但是,中国能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水平。2005年,GDP仅占世界的5.0%,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分别占全球的7.4%、41% 、30% 、27%和40%。单位GDP能耗大约是日本的7.20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全球的3.28倍。

由于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生产利润实际上大部分被国际资本和专利技术拿走,本国居民留下的是劳动力报酬低、消费低和生活环境改善缓慢,整个社会损失较为严重。在高投入—低附加值产出—低消费的增长模式下,经济发展将日益受到、环境的约束,从而制约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周期由波动频繁向稳定增长转变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展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8年以前,波动频繁,大起大落;18年以后,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超长的时期;19年至今,经济增长步入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期。对比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周期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包括波动的路径上移、波段加长、波幅减小等特征,特别是19年以后经历了一个超长的经济加速增长周期,同时伴随的是较低的通胀水平,在新中国经济史上乃至与同期世界各国相比都是少有的。

中国独特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成因包括:

第一、中国具备了劳动人口众多、自然丰富、对外开放积极、政治稳定和中产阶层兴起等重要条件,这是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

第二、高储蓄、低劳动成本、积极的引进外资、对外开放并加入WTO,使中国高投资的资金来源、高产出的消费市场得到有力保障。

第三、中国以和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保证了效率得到发挥的同时,宏观调控措施更为成熟和有效,可及时熨平经济中过热或过冷的苗头。

第四、中国实施了成功的改革措施。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经济改革措施,极大释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增长潜力,制度红利充分得到挖掘;积极稳妥的金融改革与开放措施,有效化解了外来金融风险的冲击。

第五、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建设和谐世界、韬光养晦的对外政策,为中国营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总之,支持中国经济超长周期增长的内部缓冲机制或自我调节机制在增强,抵御外部非常冲击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从而有效克服了诸如重大洪灾和疫情、亚洲金融危机和9.11等外部冲击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持续长期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周期前景如何?在三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短期内面临下行的周期性风险,甚至是硬着陆的风险:第一,通货膨胀失控导致宏观政策急刹车;第二,全球经济崩溃导致中国出口经历严重的衰退;第三,产能持续以高于总需求的速度增长,继而发生产能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因此,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将上述三种情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将可以延长此轮经济增长周期。基于中国具备的基本经济增长条件,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未来两年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但增幅会趋于下降。

首先,全球经济崩溃的可能性并不大,中度的调整不足以导致中国出口严重衰退。同时,通货膨胀在相当程度上是短期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产能,这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条件。只要目前在货币政策上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并不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中国内需呈继续扩大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亦趋于合理。未来数年中国国内消费将进入高增长期,人口老化问题不会在未来10年里阻碍中国经济增长,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意外衰退导致外需下降。同时,城市化继续发展,今后经济增长不仅来自中等阶层的贡献,更多地来自于城市化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增加。

第三,改革、教育和技术的推动作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多项经济社会改革,只要改革能够持续,中国经济就将持续增长。此外,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还有教育和技术,在教育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一个经济体长期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它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目前,中国的技术创新潜力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中国依靠技术引进的后发优势还远没有被充分利用。中国完全有能力挖掘潜力,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维持高速增长。

四、未来两年展望:

中国经济与全球同步放缓

总之,全球经济正在面临周期性调整的风险,会与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共振效应。同时,中国经济近30年来持续高增长的背后,积累了一系列结构问题,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压力,根本原因也是上述问题的综合体。这些结构问题,是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国际分工体系演变下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形成挑战。

本届已经充分认识到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规划和决策。比如,扩大内需,加强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开发,征收各种税,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在教育、社会保障、科研等事业上加大投入,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引导资金和的配置;加快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走向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利好因素。只要中国能够稳步地推进改革开放,对内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对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在未来可以维持较高的增长。

近期国际经济发生着风云变化,尚未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2007年以后股市持续向好,财富效应推动消费继续增长,2008年又适逢奥运会举办带来更大的拉动效应,因此2007年和2008年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借助奥运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的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稳步回落,质量和结构更趋改善,走向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为未来20年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以后,奥运经济效应减弱,全球经济走向中度的调整,中国经济也随之稳步回落。

东莞、广州、深圳的的优势在于

1、独特的地理优势,靠近香港

2、交通环境非常好,有海陆空大动脉

3、优良的、配套齐全的产业结构

4、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

5、民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6、特色工业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优势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优势还在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人才聚集。

而成都的优势很明显的就是西部大开发以及过去的三线经济(国防、重工业等国家重点企业)。成都缺少明显的经济发展优势!

未来两年 石油 电力 板块哪个更好?

中国证券报日前独家获得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预测,早则2008年,迟则2009年,中国住宅市场将进入较为低迷状态。报告建议,工业化完成前要长期抑制房地产增长;加快出台不动产税,可按人均30平方米进行税收减税,超过部分征收保有环节税。

此外,报告预测,2009年国民经济增幅可能首次降至10%以下;投资增长可能“先抑后扬”,预计增长22%;住宅投资将会进一步高涨;消费将继续平稳快速增长,预计增长13%;出口或将明显减速,预计增长18%;物价水平将有所抬头,预计CPI增长1.5%-2%。

最近两年中国的经济下调,国家经济紧张,使得房屋价格跳水,股票在今年奥运结束会有动荡.

美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钱是比武器更厉害的武器--人民币的升值与中美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 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我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中国)“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当时的后来说过:“决定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国综合势力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权威,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在强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 央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央行行长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在,大家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控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么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储备,为什么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规定,为什么中国一直要求进出口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南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着台海,盯着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种:即“侵略战争”和“卫国战争”。而军事上的“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领对方领土,进行掠夺和控制奴役和剥削对方的国民。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达到奴役和剥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拉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济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了。现在轮到我们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武器,只是数量少了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 策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着,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团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进行世界性的技术垄断。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币,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国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数量远没有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那么多,因为,任何一种货币,只要能保证本国正常的经济活动就行了,因为印刷货币的成本是很高的。 举个例子:中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的财富拥有量为1万元每人,中国总共有13万亿元财富,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财富都带在身上,这里就平均一下,平均每个人身上携带1000元现金(携带量为10%,其实这个量已经是很大了),其余的存在银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的流动现金量(术语为:现金流量)为1千亿元,乘以一定的突变系数,(这里为了便于计算,就理想的取值100%),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下,中国只要发行2千亿人民币就可以满足本国的经济活动了。 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是国内的消费量变大,也就是使国内的现金流量的需求变大,这样,我国为了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就会大量印刷和发行人民币来满足这种需求(当年的日本就是这样)。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元。 其中只要有1%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在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895584万亿元人民币.货币的发行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量(1万亿美元)的10倍,算把中国的全部外汇储备都拿来也难对付对手,此时,我国的国有经济就是负9.895584万亿元,不能算上全中国人民的全部财富,因为,国家经济崩溃了,我们手中的财富也就一文不值了。 如果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中国国内将会余留大量人民币。那样,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在这次的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决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将,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高。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外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元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3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改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宏观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权威,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不顾及了?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有经济学家分析,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相当于前10多年的升值总幅度。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家讳莫如深,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后果就是人民币大量从不同渠道流出境,国际的势力乘机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国贪官的钱都洗白了。可以说,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而“盗匪?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相反,我国要是***的决策失物就控制不好这个局面,我国的经济将会崩溃,国内将?我国的国力衰弱后,必将遭受外强的军事打击。我们都清楚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环境有多恶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 用战争手段夺取别国别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能看到。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谁占领了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任何太空非军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圣人说得好:落后是要挨打的!中国只有具备了彻底摧毁对手的实力,别人才不敢欺负中国。 同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 19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在少迟一点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和财政司司长任志刚,在中国中央的支持下,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中央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的扶盘行动。经过几个月的较量,香港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把香港当作机的企图。那次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恒指变动1点,期货的买卖就会相差2.3亿港币。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过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强大中国做后盾,会不会发生“八国联军”攻打香港的可能呢?毕竟香港干预香港股票市场违反了当今国际主流社会的“规矩”。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投资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在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在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 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人民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我总觉得有人要以人民币汇率为突破口,搞垮中国的经济,夺取中国人民的经济成果。从要人民币升值和自由浮动的叫喊声中,我好像闻到了军事战争的火药味。 现在有一个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得说法,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来决定。难道市场是有鬼决定的吗?由市场来决定,听起来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权。但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中的呢?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说穿了就是由他们来决定。 中国政 府和人民一定不要忘记19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现在外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们就等美国把中国的门撞开(人民币汇价自由浮动),把人民币捧上天,牟取暴利。 总之,中国一定要建设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军事战争。同时中国一定要建设热爱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竟争规则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人民的财富才会得到保护!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未来两年你说的两个板块说实话这个说不好的,因为谁知道两年内又会出什么政策,石油价格现在大幅下降,三季度发电量急剧下降,这些都显示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石油和电力板块难以有所作为。

我的意思是选择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防御性好的板块来做,比如农业、医药和消费类,前两类不管再怎么金融危机,都是平时要用到的,是无法避免的,消费类虽然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中国毕竟是有13亿的人口,而且你也说了要刺激内需。

一般来说刺激内需后应该选择该板块的龙头股,而长期投资就应该考虑其基本面,我们认为基本面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但作为一般投资者我们并没有时间去长时间研究一只股票的基本面情况,所以我们认为一般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入手,主营利润、主营成本、毛利率、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率。虽然只有这几个指标,但对分析一只个股的长期基本面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还应该考虑诸如金融、房地产、大盘蓝筹股等的表现,这是拉动大盘的根本动力,但也是你所持有的这只股票上涨最根本的来源。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我认为你可以选择双鹭药业和北大荒来做为长期的投资个股,不过如果大盘仍旧停滞不前,也不要指望这两个股票能涨到哪里去,因为能在弱市中推出强势个股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还是长线。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一个时代落幕的开始

石油化工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石油(601857)、东华能源(002221)、华锦股份(000059)、恒逸石化(000703)、荣盛石化(002493)、上海石化(600688)、华鲁恒生(600426)、康普顿(603798)、卫星石化(002648)。

本文核心数据:行业发展、行业现状、行业前景

产业概况

1、定义:原料-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2、产业链剖析:产业流程复杂,产品众多

石油化工产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开与炼制行业,包括油气开和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游为基本有机与高分子行业,下游行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炼油和分解过程,会添加化工催化剂以提高加工效率。

产业发展历程:一部艰苦奋斗史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分落后,广大石油化工干部职工,在旧中国“一穷二白”薄弱基础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

行业政策背景:从大力发展到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制定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碳中和或带来石油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电力、石化、煤炭等行业正加速转型。不少上市公司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石化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较大压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包括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的机遇,推动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向由可再生能源主导,这一过程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需要更加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在实现碳减排目标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形态。

产业发展现状

1、成品油产量:产量再创新高

2020年受疫情的冲击,汽油市场需求大幅下滑。2020年全国汽油产量为13179.7万吨,同比下降7.03%。全年来看,中国成品油产量低位出现在第一季度,由于2020年春节期延长,疫情蔓延令众多炼厂开工负荷迅速下滑,主营单位和山东独立炼厂均在一季度迎来年内低点。2-3月份因疫情全国处在封锁状态,3月份汽油产量最低,后随着复产复工,汽油产量逐渐增加,基本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年,汽油产量达15457.3万吨,累计增长17.3%。

我国柴油产量从2018年起,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到2020年中国柴油产量下降至15704.9万吨,相较于2017年柴油产量下降了2413.1万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炼油厂成本不断上升,但是价格却保持稳定,使得炼油厂生产柴油的意愿降低,柴油产量下降。2021年全年柴油产量16337.0万吨,累计增长2.7%。

2010-2019年,我国煤油产量逐年增加,到2019年产量达到5272.6万吨,同比增长10.6%;2020年,受国内突发公共卫生的影响,春节期延长,各行业延迟复工,中国煤油产量仅为4049.4万吨,同比下降23.2%;

2021年中国煤油产量3943.9万吨,同比下降2.6%。

2010-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波动范围较大。2019年我国燃料油产量为2469.7万吨,同比增长19%。2020年,燃料油产量为3406.3万吨,同比增长37.9%。2021年,燃料油产量为4350.2万吨,同比累计增长22.1%。

石脑油(naphtha)又叫化工轻油,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轻质油,主要用作重整和化工原料。因用途不同有各种不同的馏程,中国规定馏程为初馏点至220℃左右。作为生产芳烃的重整原料时,用70℃-145℃馏分,称轻石脑油;用作溶剂时,则称溶剂石脑油;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时,用70℃-180℃馏分,称重石脑油;来自煤焦油的芳香族溶剂也称重石脑油或溶剂石脑油。

近年来,我国石脑油产量逐渐增加。2020年石脑油产量进一步增加至4232.0万吨,同比增长8.6%,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

2021年我国石脑油产量4951.7万吨,同比增长12.6%。

2、化工产品产量:乙烯产量增长显著

近两年,受市场价格回升等影响,停产多年的多套合成橡胶装置恢复生产,中国合成橡胶市场供需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我国合成橡胶品种产量增长到751.32万吨,增速为0.99%,但多套装置能否按时投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我国主要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2.6%。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乙烯产量2159.96万吨,同比增长5.25%;2021年乙烯产量2825.7万吨,同比增长30.82%,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5883.37万吨,同比增长8.59%;2021年化学纤维产量6124.68万吨,同比增长4.10%,预计未来新增产能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分布明显

当前,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迎来产业重构,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的同时,推进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结构在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不断淘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企查猫对“石油化工”进行精确搜索显示,2021年底,石油化工产业现存355291家相关企业,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和广东省。分别为41531家、31605家和26789家。

注:企查猫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油化工代表企业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黑龙江省等内陆省份。

2、企业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为行业龙头

目前,布局了石油化工开、冶炼、精密加工业务的上市企业中,中石油、中石化在石油化工氧化物、石油化工聚合物等产品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石油化工产业产业链上的其它代表性企业业务布局及竞争力情况如下:

按主营业务营收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以2万1千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占中国石油的市场份额占全行业的比重高达1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排在第二位,营业没有超过两万亿元大关,以1万9千亿元占据中国石化的市场份额的17%。加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及荣盛石化五家特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约占全行业的50%。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石油化工发展趋势:“补短板”和“补空白”

2、石油化工前景预测:互联网+时代,石化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石化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发展机遇,未来随着互联网+化工模式逐步深入,企业将从生产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最终实现与金融市场的紧密结合。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致风向?主流经济体又是哪些?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SH:601857)在A股风光上市,首日开盘价被疯狂的投资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达到80456.02亿元。彼时的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接受央视访的时候表示:

2015年,这位基本满意的董事长犯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后的2020年尾,中国石油总市值跌落至75亿元,只剩下2007年那个疯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这位基本满意的董事长在看到这个数字时,会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个来自福建的民营企业。2020年的最后一天,宁德时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亿元,比中国石油高出582亿元。

在此之前十几天,董事长曾毓群在一次行业活动中告诉同行,

作为对比,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不过100GWh左右。

也就是说,在曾毓群的预测下, 中国未来5年的时间内,锂电池将会面对一场十倍级的产能扩张,宁德时代在其中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40%。 而支撑这些扩张产能的,正是快速增长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

曾经贵为A股 历史 上市值最高企业的中国石油,仍然是每个人开车出行的必然选择,2.2万座加油站遍布全国。但已经远远地离开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个追捧的“亚洲最赚钱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么的宁德时代,却和新能源 汽车 一起,成为了这个时代资本眼中最美的大红花。

也许大多数人还没有适应“宁德时代=中国石油”这个等式。但两者的命运,真实地在2020出现了令人瞠目的汇合。我们也是时候讨论下,未来这个等式是否会变成: “宁德时代>中国石油”。

讨论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的关系,就绕不开资本市场里成长与价值的区别。

注重成长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市值的提升,投资者利润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在上市后不断成长,企业规模扩大,抢占市场空间,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投资者获得的是更大市场空间带来的利润,是寻求更大市场的 “增量思维”

而价值型的投资者则认为,企业市值是价格,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价值。价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投资者需要在企业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这时市场往往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然后在市场恢复景气、企业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卖出,获得利润。

这种投资类型的投资更看重存量价值, 偏向于“存量思维”。价值型投资者在观察上市公司时,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够低——也就是说,股票的售价是否够便宜。

从价值的角度看,宁德时代的价格确实相比价值出现了非常大的偏离:一年的时间,股价从100元左右上涨到350元以上。但从财务数据方面去观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甚至都是负增长。

观察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经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数字落差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大幅度的股价上涨,怎么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团取暖的结果。

中国石油的情况看起来更糟。虽然按照2020年收盘价格计算,市净率已经跌至0.63,但雄厚的资产规模却并没有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利润。

几年的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中国石油的业绩随波逐流。

东方财富Choice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之间,中国石油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净利数额从1379亿元直线下滑,一度只剩26.34亿元。

到2017、2018两年其利润表现经过了暂时的反弹,但从2019年开始却再次陷入了利润下滑的漩涡里。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石油的股价也只是没跌而已。

成长股的投资者,以成长的思维投资宁德时代,并不在乎它收入、利润的负增长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国石油的财务数据,包括价值型投资者在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提不起兴趣,做不出来“价值低于价格”这样的判断。

机构投资者往往更看重价值,大宗交易是观察机构投资者动作的路径之一。从公开的大宗交易的数据看,中国石油并未获得机构投资者的抄底买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资料中,只有两次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中国石油,分别是2020年12月17日机构席位以3.73元的高折价买入8.23亿元,2017年6月14日,某机构专用席位以7.66元的价格,买入了315.67万元。

对于一个万亿级市值的大企业来说,这样的交易数字异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国石油股价从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现在的4元出头,腰斩有余。 而同一时期,大盘的涨幅接近30%。

重仓中国石油,意味着基本和这几年的结构性牛市无缘了。

难看的财务数据,是投资者放弃中国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宁德时代的财务数据也远谈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个财报季,很多数据看起来甚至是让人望而却步。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长,这会直接展示企业业务的拓展情况。

2015-2019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557.93%、160.90%、34.40%、48.08%、54.63%,对于依赖投资拉动、边际成本较高的制造业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看的增长数据。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速则变成了-9.53%、-7.08%、-4.06%,下滑明显。有投资者依此判断宁德时代的成长性被高估了。

整个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宁德时代出现了部分产能闲置甚至是停产的情况,甚至有些工厂都出现了停工。

实际上不仅是宁德时代,整个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都面对着同样的困难: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况好很多。

整体来看,2020年1-11月份,中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累计50.7GWh,同比累计下降3.5%。但 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都没有因此看淡后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恢复快速增长,宁德时代很快全面恢复生产,进入满产满销的状态。

数据显示,目前宁德时代还有多个在建项目尚未达产,产能基本维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收入的更快增长,就必须打开产能天花板。

2月底,宁德时代斥资100亿元部署、规划产能45Gwh的宁德锂电新能源车里湾基地项目开工,在2021年底达产;

7月,宁德时代宣布定增1亿元,高瓴、本田、瑞信、国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机构参与认购,这些资本将全部投入到总计52Gwh的产能扩张中。

未来两年,随着车里湾、江苏时代等这些新项目的竣工达产,宁德时代的总产能将提升至大约160Gwh。

也就是说,2020-2022年间,随着宁德时代在建产能的陆续完工与投产,其营业收入将随之出现翻倍增长,而 这种增长在新项目开工之前,完全无法在财务数据中体现出来。

目前宁德时代超过200倍的动态市盈率,是以2019年产能作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产能达产后的总利润规模。

未来具有确定性的需求,与产能随之扩张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产能计算利润,也具有足够的合理性。这最终导致目前宁德时代看起来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续下降,也是宁德时代为人所诟病的一个“黑点”。

宁德时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实已经持续很久。自2016年开始,从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报的27.41%,只看趋势的话无疑很难看。

有分析人士认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体现。 国产厂商扩产之外,日韩厂商也获准进入中国市场,这将进一步拉低宁德时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石油同样作为一家高市场占有率、行业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业,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么 同样作为能源型的制造业企业,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如果长期维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显然并不合理。

如果宁德时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续下去,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将会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拉低产品价格与毛利率。

让毛利率回归能源企业、制造业企业的常态,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不仅符合产业规律,同样也可以“劝退”一部分潜在的竞争对手, 这是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种壁垒,我们可以称之为“低价壁垒”。

对于中国石油来说,虽然能够依靠政策与市场寡占地位,获得相对较高的毛利率,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就此“坐着数钱”了。

作为央企,中国石油必须履行更严格的 社会 责任,在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不裁员、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厂区,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会 责任,投入社区管理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石油身上的“出血点”,让其在毛利率与净利率之间产生巨大的差额,这对于关怀企业职工与履行 社会 责任来说都是有益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却并非如此。

作为典型的民营企业,宁德时代显然不会像中国石油一样承担各类 社会 成本,因此对于投资者(也就是股东)来说更加“友好”。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宁德时代的锂电池产品,代表着 汽车 行业的未来。 在碳中和的预期之下,新能源 汽车 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取代,已经几乎成为了板上钉钉的确定件。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年、几十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的燃油车。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于政策推动,但出行场景的智能化,则更多是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引发。 传统燃油车由于电路系统、智能设计的局限,无法适配大量智能设备,而新能源车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电池作为所有新能源车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占到了整车的40%。 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像新能源车这样确定性极强的赛道,是没有理由不去参与的, 这必然会引发“超配”,从而进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车,由中国石油提供动力;发展中的新能源 汽车 ,由宁德时代提供能源动力的载体。两者之间的对比,在未来仍然将会被不断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们将会看到市值越来越高的宁德时代,万亿也不会是终点。而留给中国石油的,更多是对那8万亿市值的回忆与感慨。

注:文中K线图均来源于东方财富。

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趋势

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成为三大主线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世界都在瞩目中国的复兴之路。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未来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能源产业、粮食安全等十方面经济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

经济国际化明显地反映在新兴市场的金融和资本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深度与广度上。分析师们认为,未来十年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步伐,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储备、外汇交易中的比重都将明显提高。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

分析师们对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作出预期,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

产业高级化表现在新产业的拓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两方面。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将支撑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分析师们预测,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同时,新能源汽车可能把中国带入汽车强国。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产业高级化还表现在,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文化创意产业将迅速崛起;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

市场深度化表现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 百货公司 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的形成,同时也表现为实体经济外延扩大化和服务高端化。分析师们认为,到2015年,我国新车销售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十年之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占国内市场比例将提高到60%,出口将占我国汽车产量比例的20%。

未来十年,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新中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p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 资产池 。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p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p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p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 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 融资中介 为核心向以 财富管理 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 存钱罐 和 批发商 ,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 金融百货公司 。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 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p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 三分天下 。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 三分天下 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p

趋势之六: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等数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意,并将加速创意的商业化实现。今后10年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将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个综合性旗舰企业。2020年,这些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约7%。

今后10年将是我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其他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未来10年,扩大内需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将为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催化剂。潜力最大的还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高新技术将是文化创意经济的加速器。数字传播技术传入千家万户,使个人随时随地参与和发表创作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创意。

个人化属性强烈的数字传播技术还将催生无数中小文化创意个人和企业。目前,我国已有约32万家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从中将会崛起一批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文化多媒体集团,其中将会产生三到五家跨国界的超大型旗舰集团。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p

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 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消费类数码产品设计将呈现出更加便携化、个性化的趋势。小型化、超薄化并具有时尚、轻巧、简单易用特性的数码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类电子产业首要关注的焦点,节能、环保、健康的产品设计理念,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10年,高科技结合人性化、个性化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追求和研发哲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消费电子产业的边界将日益模糊,产品门类五花八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屏幕、可上网液晶电视、大容量快速存储技术、晰数码影像产品、高度集成的信息终端等产品将实现结构的不断创新和彼此无缝连接,在工艺设计领域趋于实现人与信息的充分完美结合。

数字家庭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未来的强劲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家庭应用实现了家电产品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

数字产品设计更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用户的情感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追求让用户在使用中得到乐趣甚至是惊喜。工业设计由产品设计转向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由硬件设计为主转向软硬件设计融合。超薄产品进入普及时代,无数新产品将以更轻、更小的面貌呈现。

健康消费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的主流之一。消费者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关注点已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未来10年, 物联网 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 物联网 ,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趋势之八: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

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左右,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水平。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却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1%。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1.13%。根据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5.5至16亿亩,粮食产量将达到5.7至5.9亿吨。若此期间,粮食单产能保持年均增长1.70%以上的较高水平,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突破六亿吨关口,达到6.1至6.3亿吨,步入一个新台阶。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良种将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首要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将接近100%,大豆将提高到95%以上,良种因素可使粮食单产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预计未来10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10%左右;农业机械化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提高粮食单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

生态农业和转基因技术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趋势,短期内还不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也难以很快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主粮大规模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仍将受到严格限制。

要保障未来10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做到 四个确保 :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稳步上升,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5.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实现400公斤;确保我国大宗谷物基本自给,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给率力争恢复到55%60%,豆类、荞麦、谷子等小杂粮扩大出口;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25%30%的水平上,小麦和稻谷的储备量分别保持在50%和25%左右;确保形成建全和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系统。#p

趋势之九: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从 新兴加转轨 向成熟市场的过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未来10年,上海将跻身于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OTC衍生品、产权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创业板主战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给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注入生机。

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80100万亿元人民币,比目前翻两番,上市公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其同基金、信托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90%左右。

届时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股票市场,可能会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至4倍,债券融资占国内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将陆续推出,能源、金属、农粮畜牧产品等期货品种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外汇期货也相继推出。

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同时,其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也将基本完成。

市场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一是市场在产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监管要求上,将具有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个层次。二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从目前代替市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作实质性判断和审批,转变为完善各市场的监管规则并监督市场参与者执行。三是投资者可视其需要自主选择参与哪个金融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监管部门决定其参与哪个市场以及如何参与。

未来10年,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之内,外国企业很可能有望获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同时更多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随着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松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改革,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成为上海、深圳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掌管投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其次,人民币 外国债券 ,即国外、企业在中国大陆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第三,到2020年在海外还将出现相当规模的人民币 欧洲债券 市场,我们认为中国香港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 欧洲债券 的主要市场,上海也将为人民币 欧洲债券 交易提供离岸市场服务。#p

趋势之十:城镇化率将接近六成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八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生育政策将长期实行,因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城镇人口增加与过去20多年一样,将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移。

按户籍计算,我国目前城镇人口不到五亿,比常住人口少一亿多。这一亿多城镇常住人口属于 不完全迁移 ,其特点是单身、短期流动,人在城市工作,其家庭、消费、权利行使和保障都在农村地区进行。这部分 不完全迁移 人员今后若得不到制度设计的保障,将成为中国社会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现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的完善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将加快,进一步清除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在城市落户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由此,今后10年我国实际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约37%提高到4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