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2.今晚每升油涨价0.16元是真的吗?

3.OPEC+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4.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5.油价2021首次调价,未来的油价走势会如何?

6.2004年的年度新闻

油价60美元_55美元油价突破

 自去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连续三次上调。但去年11月后国际油价下降后,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出厂价跟进下调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却始终居高不下。

从今年1月开始,海南、四川等地相继下调不同标号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坚冰”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成品油价格“只涨不降”?

翻一下近年来的“旧闻”便会发现,油价“只涨不降”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2000年12月20日,原国家计委曾发出通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0元和300元。

2001年11月24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再次降低。

最近的一次宣布调低成品油价格是在2003年5月10日,当时广东成品油批零油价全部下调了近一成,上海油价降幅在7.5%到8%之间。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会有油价“只涨不降”的印象呢?

从总体上说,近几年油价是在涨落起伏中螺旋式攀升的。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大幅上升。从5月到8月,油价连续形成两个上涨高峰,国内成品油价格迅速跟进,在不足半年时间里连续上调三次。在北京,号汽油涨至每升3.90元。

油价涨落究竟谁说了算?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没有一种商品能像石油这样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得如此紧密;同时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国际石油的波动。

由于此次国际油价下跌未能传递到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不少车主质询加油站,加油站的说法是“没有接到上级降价通知”。媒体访到了加油站的“最上级”———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成品油市场价格管理权在国家发改委。”而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回答是:发改委物价管理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向,目前尚不做调价决定。

根据目前中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不止是油价,还有电价、水价、农资价以及颇受关注的电煤价格等等。近年来,由于能源、水等全面紧张,价格呈增长之势,发改委正处在公众关注的“火山口”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日前关于油价问题的解释,给了目前“沉稳”的成品油售价一个较好的“说明”。蒋表示,2004年8月即国内成品油第三次涨价以后,国际油价仍一路疯涨,到10月下旬,纽约商业期货原油价格突破了55美元/桶。但国家发改委当时从稳定市场出发,并没有第四次调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两大石油公司也为保稳定而亏本经营。由于当时国内油价一度明显偏低,甚至出现从国内向境外走私油品的现象。

国内油价还会不会降下来?

国内、国际油价的“脱节”果真源于两大公司此前的“亏本经营”?

答案是否定的。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声音说,目前国内油价虽然已与国际油市接轨,但为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安定,国内油价的涨落一般要滞后于国际油价1到2个月。也就是说,影响油价涨落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市场。

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1月5日,中石化在成都下调90号、93号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06元;1月6日,中石化海南省加油站93号和号汽油零售价也悄然下调。2005年1月10日夜,中石油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开始降价行动,成都地区90号、93号、号汽油分别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现在,更大的期待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总体分析国际油价走势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很小。

首先,可以对国际原油市场做个回顾。2004年8月9日,纽约商业期货原油期货价格涨至44.98美元/桶;8月22日,又涨到49.40美元/桶,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继1983年原油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价”。国家发改委正是在此压力下于8月25日做出当年内第三次上调国内成品油的决定。

同时,再看看眼下国际原油市场的最新行情:从2005年1月油价止跌回升后,到1月14日,纽约商品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这个价格与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25日做出上调国内油价时的价格相差无几。“如果在国际原油价格几乎相当的价位上,期待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做出降价调整,这种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说。

油价年内第11次上调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欲望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中央、院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今晚每升油涨价0.16元是真的吗?

6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的“第11轮”调整,您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因为从目前国际原油变化率的观察来看,6月14日国内成品油大概率会上涨,而且涨幅应该不小。在本轮成品油调整周期内,截至6月9日的第8个观察日,国际原油变化率大约是6.8%,对应的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大约是320元左右每吨,相当于每升汽油要上涨0.24元以上。

在5月30日成品油调整之后,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92号汽油已经达到9元以上,即便便宜的地方也基本上达到8.8元以上。这意味着,如果6月14日国内成品油继续上涨0.2元以上,那国内92号将全面进入9元时代。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已经变得麻木了。进入2022年以来,实际上我国成品油已经上调11次,其中第1次是在2021年12月31日24点调整,但真正调整时间是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

在这11次油价调整当中,上调的次数是10次,下调的次数是一次,如果6月14日继续上调,这意味着进入2022年以来,油价将会出现11次上调一次下跌的格局。经历这次上调之后,和2021年年末相比,国内成品油累计涨幅有可能达到3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升汽油上涨了2.25元左右,这个涨幅还是非常明显的,相当于加满50升的汽油要多出100多块钱。

对于油价的上涨,其实大家也无能为力,毕竟目前我国的成品油调整是跟国际原油挂钩的,当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幅度比较大的时候,国内成品油调整幅度也会比较大。而进入2022年以来,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国际原油一路不断上涨,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国际原油还只有75美元左右,而目前已经飙到123美元左右,涨幅超过60%,这也是直接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重要原因。

在成品油大幅上调的背景下,大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要么继续坚持使用高油价,要么选择其他出路。比如在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之下,对那些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开车上班了,可以通过搭公交或者地铁的方式去上班,这样既环保又可以省下油钱,一举两得。另外对那些准备买车的人来说,面对高油价,很多人都被吓退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各方面比较完善的城市,很多人都更倾向于买新能源汽车。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时间,在油价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越来越高,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而且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走势来看,尽管4月份整体销量比较低迷,但不排除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00万辆以上,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辆以上。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只适合在城市里面短期通行,如果有长途出行需求,买新能源汽车也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毕竟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比较短,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都低于600万公里,更关键是,目前很多小地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如果轻易购买新能源汽车,万一在半路没电了,那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属于高位,是因为受到一些特殊国际的影响,我相信未来随着冲突的缓和,再加上全球纷纷加息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回落,到时说不定原油价格会有所下跌。

油价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油价为什么一直涨价?

对于众多的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一直都是大家所苦恼的,毕竟当油价便宜的时候大家自然也就有了更加松动的生活资金可以调配到其他地方使用,而当油价上涨的时候就让不少燃油车车主有了怨言,看着油价正在不断的上涨,也让我们的家庭开支方面需要进行重新分配,在加油方面需要花费的资金也就更多,生活开支也只能够是节省下来了。

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油价问题的确是和自己的生活成本挂钩,至此油价也成为了不少家庭关注点之一,而油价即将迎来年内第11轮的价格调整,那么油价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性的上涨呢?

油价的持续性上涨和疫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在疫情的情况之下,有不少的员工都因为被感染的问题而在医院进行治疗当中,至此在开石油的行业当中也就损失了不少熟练的员工,开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在没有多余的人手进行石油的开工作之下,开速度不断下降,也导致了产能在下降当中,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就会使得石油价格在不断的上涨,也导致年内石油价格迎来了第11轮的调整,这对于燃油车车主来说确实是一个担忧的问题。

其次就是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所导致了油价价格正在上涨,国际局势在变化当中,也使得我们看到了石油的重要性,也对于国际局势来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作为石油开的企业来说,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是提升石油价格最好的机会,至此石油的价格也就会一涨再涨,让众多的商家不得不进行购买,国际局势从侧面也刺激着石油的价格,这才导致了石油价格一路飙升。

油价14日将迎年内第11轮调整,这一次油价会上升还是下降?

燃油车主们再次迎来车价的劲爆消息,在6月14日24时,油价将迎来2022年的第11轮调整,预计价格持续上涨。甚至还有车主预测,照着当前九涨一跌的趋势来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油价迎来10元时代。

可能对于不开车的群体来讲并没有明显的感觉,单价涨幅并不是太大,又能贵多少呢?但如果仔细一算的话,你就会明白,大多数家用车的油箱容量一般都在55升,按照当前的9连涨的累计,现在小车加满一箱的话要比2022年初多花费90元左右。想想年后到现在也只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受疫情管控的影响,甚至还有人被管控在家零收入。但是短短三个月,一箱油的价格却比原先上涨了90多元,大货车更是不得了。如此对比压力显而易见。甚至还有车主苦笑调侃一箱油,在原基础上多出的钱可以买辆自行车了。

本来在大多数车主心中,9块已经达到顶峰,但是没有想到眼看还有可能突破10元大关,突破车主的心理极限,这也难怪车主们破防。不过如此一来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原本还2022年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能此时也会更加谨慎,毕竟油价的上涨会打乱很多人的买车。一般的家用车即使不算加油费用,每年还需要耗费1万元左右去保养。再加上油价频繁调度,确实会令人闹心。

尽管电动车当前的充电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寒冷天气,续航力不足,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但按照当前油价的趋势,可能未来还会向上。究竟如何选择,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在这里也提醒车主们一定要在6月14日之前把车加满!

OPEC+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2017年4月12号,今晚每升油涨价0.16元是真的。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今晚24时,汽油每吨将上调200元,柴油每吨将上调190元,创下年内最大涨幅!从全国平均来看,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浮动:90号汽油每升上调0.15元,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6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6元。

4月12日24时,我国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到来。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国际油价创出近一个月新高。受此影响,专家预计本轮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上调,或有望创出年内最大涨幅。

3月份,受北美页岩油强劲复苏、美国原油库存创纪录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我国成品油价格也出现“两连跌”。最近一次成品油调价发生在3月28日24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创出年内最大降幅。

进入4月之后,叙利亚遭遇空袭,国际油价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反弹至近一个月的高点。纽约油价收复每桶50美元关口,布伦特油价也重返每桶55美元大关上方。至此,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周期内,纽约油价累计涨幅超过8%,布伦特油价累计涨幅为7.6%。

上海交通大学华信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由婷说,叙利亚空袭对国际油价可能只是短期影响。当前全球原油市场基本面仍供过于求,叙利亚本身石油产量有限,且目前来看并未持续发酵,预计国际油价不会持续飙升。

近期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于欧佩克是否会继续延长减产时间和提高减产力度。根据去年年底欧佩克达成的减产协议,减产期限仅6个月,今年6月底将到期。

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4月9日,市场经历超级星期四。

众所周知,4月9日是境外复活节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这一天里,不仅美国会公布4月4日当周的初请失业金报告,OPEC+也在当日召开紧急会议,再次协商深度减产问题。此外,当日美联储再次发力,宣布推出2.3万亿美元举措支持地方和中小企业。

4月9日,OPEC+终于在减产问题上达成初步协议。在一份声明中,OPEC+表示,自2020年5月1日起OPEC+将减产1000万桶/日,为首轮减产,为期两个月。同时OPEC+还确认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这是OPEC成立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减产协议,但只是初步协议,正式协议未达成。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减产协议是否以美国周五在G20会议上承诺减产为前提,不过据一位代表透露,OPEC+希望OPEC+以外的G20国家额外减产500万桶/日。

G20能源部长将于北京时间周五20:00举行在线会议,沙特阿拉伯为国,美国和其他国家有机会考虑并可能参与减产行动。

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尾盘跳水,OPEC+减产会议谈判进程令投资者有所失望。截至收盘,WTI原油主力合约跌9.29%,报22.76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约13%,最高触及28.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4.14%,报31.48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超10%,最高触及36.40美元/桶。

周四美股连续第二日收高。截至收盘,道指涨285.80点,涨幅1.22%,报23719.37点,纳指涨0.77%,报8153.58点,标普500指数涨1.45%,报2789.82点。

OPEC+减产协议达成,油价上演超级“过山车”

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尾盘跳水,OPEC+减产会议谈判进程令投资者有所失望。截至收盘,WTI原油主力合约跌9.29%,报22.76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约13%,最高触及28.3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4.14%,报31.48美元/桶,盘中一度上涨超10%,最高触及36.40美元/桶。

4月9日,OPEC+终于在减产问题上达成共识。在一份声明中,OPEC+表示,自2020年5月1日起OPEC+将减产1000万桶/日,为首轮减产,为期两个月。同时OPEC+还确认自2020年7月起减产800万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减产600万桶/日至2022年4月。

此前,一度有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已就大幅减产达成协议,减产幅度可能高达2000万桶/日。

特朗普上周表示,他期待并希望沙特和俄罗斯削减石油产量1000万桶—1500万桶/日,占全球总供应量的10%—15%。特朗普没有承诺美国公司取任何行动。

“油价的第一阶段的底部支撑已经出现,但未来进一步的上行空间取决于疫情何时得到充分控制。在无其他利好推动的前提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布油将在30—40美元/桶的区间内运行。”李婉莹认为。

国投安信期货原油分析师李云旭表示,本次减产协议对原油市场的信心大于实质,按照近期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滑可能高达2000万桶/日比对,减产很难扭转疫情影响下全球油品的累库局面,但供应压力大幅减轻、累库速度放缓为等待疫情好转提供时间差十分重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3月的增产氛围已经是供应端预期最为悲观的时候,OPEC+对此后长期保持减产的预期管理大幅减弱了油价的下行压力。

对于后市,李云旭认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现货及近月合约的疲软将对油价与月差持续形成压制,疫情对原油需求的打击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供应端主动及被动减产对本已较低估值的油价将有所支撑,油价底部宽幅振荡的概率偏大。此外也应注意到,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近1个月来已下降100余台且还在持续 ,页岩油新井贡献暴跌叠加旧井衰减可能使二季度产量环比减少达到200万桶/日以上,供应端大幅缩减的背景下,近期如果能看到需求预期有所改观,油价向上的弹性可能有所放大。

海通期货能源化工研发负责人杨安认为,只靠减产是不能改变目前需求坍塌造成的过剩局面的,因此,即使减产协议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其带来的影响也只能是短期的,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无法支持油价长期上行。

对此,李婉莹表示认同。她认为,市场需重点关注美国方面的动向,减产的实际落地情况以及全球疫情的走向。具体来说,美国方面,众所周知,页岩油的生产成本较常规原油偏高,一般在35—55美元/桶,也正是因为如此,当Brent原油价格跌破30美元/桶后,美国方面就开始敦促OPEC减产。此次美国虽然并未直接参与OPEC+会议,但在会议前,该国曾对沙特等国释放出强制减产等刺激信号。而会议后,美国很快对OPEC+减产协议表示欢迎。另外,还有消息称,美国白宫社交媒体主任斯卡维诺表示,特朗普在会议后开始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沙特王储讨论原油协议。

叠加低油价的持续,将会使得全球石油行业被动进行“供给侧改革”,一些高成本如油砂,深海油项目将首先面临被叫停风险;另外页岩油方面参考前两年的“价格战”,预计也会遭到打击。

实际上,最新EIA数据就曾显示,本周美国的原油产量下滑60万桶/日至1240万桶/日,贝克休斯活跃钻井数量也呈现大幅下跌。不少独立的页岩油生产企业受到冲击明显,甚至已有个别公司申请破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婉莹认为,尽管美国尚未表态减产,但在未来数月中,低油价环境将倒逼相关企业关停一部分成本高,出油率低的老旧钻井。根据估算,设该国的页岩油钻井关停一半左右,美国将有200—300万桶/日的产出下降。当然,这一部分的产量无法立即显现出来,仍旧需要1—3个月的时间,届时还需要考虑油价的整体水平。“结合减产协议情况,我们认为油价的阶段性底部已经形成。”李婉莹说。

至于减产落地情况,在她看来,即便将美国可能贡献的供应缺口考虑进去,对比全球2000—2500万桶/日的原油消费下滑,二者仍旧存在一定差距。换言之,在后面一个月的全球抗“疫”重要时期中,供应端暂时缺乏进一步的利好提振。

实际上,李婉莹认为,此次会议后,油价的上行动力取决于全球疫情拐点何时到来。而在观察境外一些行业专家的模型后,她发现疫情拐点可能要等到二季度末,在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不考虑地缘政治冲突等潜在的“黑天鹅”,油价重心上行较为乏力。因此建议投资者理性对待此次会议结果,谨慎关注疫情情况。

同时,她也表示,在当前的时间点,从囤油的持续性上来看,前段时间的深度contango曲线提振全球低位囤油需求,然而伴随时间推移,曲线有所修复,且可用储罐与浮库数量越来越少,仓储价格也不断创新高。设油价短期内迅速上行,则大型企业将重新考虑囤油布局。“因此,我们认为运费继续上行空间不大,建议投资者逢高止盈。”李婉莹说。

至于能化方面,考虑到最近一段时间减产预期带来的油价上行,以及国内疫情好转形成的利多,燃料油、PTA等能化品种纷纷重拾上行信心。然而,目前伴随OPEC+会议的结束,李婉莹认为油价带来的利多支撑将呈现边际递减。因此,在利多出尽后,市场仍旧需要重点关注需求端受到的冲击。

以聚酯产业链为例,纺服出口占据我国终端消费的重要比例,而对口的国家如美国等大多仍旧深陷疫情困境。根据CCF消息,当前外贸赖单状况时有发生,新订单也十分清淡,鉴于此,6月底前的外需大概率比较悲观。因此,在成本炒作相对告一段落之后,她认为,各能化品种也将回归自身供需基本面,建议投资者近期把握好仓位,可能会面临短期的高波动风险。

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刺激举措

周四美股连续第二日收高。截至收盘,道指涨285.80点,涨幅1.22%,报23719.37点,纳指涨0.77%,报8153.58点,标普500指数涨1.45%,报2789.82点。

周四(4月9日)北京时间20时0分,美联储宣布新的举措:将取措施提供高达2.3万亿美元。市政(债券)流动性措施可提供至多5000亿美元的。主体街(Main Street)便利措施可提供至多6000亿美元的。

据了解,美联储的措施包括有关主要商业的细节,以及为支撑摇摇欲坠的美国经济而取的其他几项举措。此外,美联储还提供了更多有关其市场干预措施的细节,包括以投资级水平购买公司债券以及购买高收益债券(即垃圾债券)的。

根据首次概述的条款,这些将面向2019年雇员人数不超过1万人、收入不超过25亿美元的企业。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将推迟一年。

美联储表示,这些总计将达到2.3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薪资保护和其他旨在向小企业提供资金的措施,以及通过5000亿美元的提振市政财政的措施。

这些措施加强了美联储为保持市场运转和支持经济而取的本已积极的举措。由于防控冠状传播,美国经济已经被束缚住手脚。

“美联储的大胆举措帮助抵消了就业市场上更可怕的消息。我想说的是,美联储今天取的有力行动,突显出美联储拥有无限的火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本周市场的平静。”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驻华盛顿的高级市场分析师Joe Manimbo表示。

美联储鲍威尔周四表示,在美国经济开始从新型冠状疫情造成的伤害中全面复苏之前,美联储将继续使用所有可用的工具,尽管他承认美联储权力有限。

与此同时,美国劳工部发布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报告称,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660.6万,预期500万,前值664.8万。

加上过去两周的数据,过去三周美国的初请失业金人数超过了1600万。若将这一数据与上一月份就业报告中的1.51亿就业人口相比,不难发现,3月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三周内失去了10%的劳动力。

对于今天的数据,有评论认为,过去三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已超过1500万。而截至4月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约为660万,较前一周上修后的687万略有下降,但仍连续两周录得超过600万,因美国依然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经济陷入停滞。

纽约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Gregory Daco称,就业市场已进入创伤期,预计4月份失业率将飙升至14%。

此前有媒体报道表示,在这次疫情期间的失业情况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因为被解雇后可申领的失业救济高于他们的工资,因此很多美国人主动选择被解雇。对于这种明明可以拿工资,却要主动辞职,去蹭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专家表示不会加重财政负担,甚至有部分专家鼓励这种蹭补贴的行为。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有经济学家表示,这段过程中先让联邦预算支付工资而不是让企业承担,这样保证企业不会深陷债务,然后导致一场信贷危机。

受初请失业金人数结束三连升,美联储宣布新举措等影响,美元持续遭遇抛售,最低跌至99.35。

油价2021首次调价,未来的油价走势会如何?

减产协议执行以来,成效显著,2017年国际油价已经明显抬升,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形式好转。在此背景下,OPEC和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OPEC产油国近日再度决定:延长减产协议至2018年底。消息一出,石油市场再度受到提振,截至12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逼近65美元/桶。

有专家表示,石油市场再平衡已经到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家 Jim O’neill 甚至认为,2018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达到80美元/桶。美林证券近日也发布报告预测称,2018年中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触及70美元/桶。卢克石油CEO则表示,油价一旦触及60美元/桶,就不应该再度延长减产协议,油价过高将导致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升,对油价形成再次打压。

面对众说纷纭的油价预测和各方担忧,记者借“2018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访了国际能源界巨擘、IHS Markit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以及现特朗普能源政策顾问: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博士,以及IHS Markit石油市场部副总裁吉姆·布克哈德(Jim Burkhard)。让我们听听这两位世界级能源界大咖如何看2018年的石油市场和油价走向。

2018油价判断——55-70美元/桶

记者: 鉴于近来的国际油价走势,以及减产协议再延期的决定,您对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以及石油市场再平衡状况如何判断?

丹尼尔·耶金

耶金:我认为,全球石油市场仍处于恢复平衡的过程当中,我不会说全球原油市场现已恢复平衡,但我预测,2018年将是石油市场真正恢复平衡的一年。

吉姆·布克哈德

布克哈德: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油价的上涨,2018美国原油生产将更加强劲,并很有可能创造产量新高,加拿大、巴西等国的原油产量也在增加。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将重新作用于油价,将可能会再未来一段时间抬升国际油价。综上考虑合,我们预测2018年国际油价在55-70美元/桶之间。

记者:您曾表示,国际油价维持在55美元/桶附近较为理想,如今油价逼近65美元/桶,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变化?如果油价持续攀升,可能带来哪些风险?

耶金:对于全球石油市场来说,55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当然比65美元/桶更好。我认为,55—65美元/桶是最为理想的油价区间。高于这个区间就有可能导致油价再次跳水,形成恶性循环。我想没有任何一个石油生产商希望再看到油价飙升至100美元/桶。

2018美国页岩油产量会大幅提升

记者:说到美国页岩油,您是否认为减产协议的延期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出?如果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提升,是否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油价断崖式下跌?

耶金:是的,油价提升将刺激美国页岩油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如果WTI 维持在55美元/桶上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60万桶/日,如果WTI上涨至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加90万桶/日。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同时预测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180万桶/日。

OPEC成员国十分警惕油价上涨过程中美国页岩油的反应,美国页岩油产业对于当今石油市场来说相当于一个“新大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因素。未来它将对油价作何反应,以及如何影响油价,我们需要密切关注。

布克哈德:如果油价高于60美元/桶,美国原油产量很可能快速攀升,给予国际油价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断崖式下跌不太可能发生,油价回落至45-50美元/桶这个区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018石油市场变化关键词——合作、未雨绸缪、地缘政治、全球经济

记者:最新消息称,就在延长减产协议的决定刚刚宣布几天后,OPEC成员国便打算商讨一项“如何退出减产协议”的。目前看来,石油市场的恢复速度也确实比我们想象的快。您认为有多大可能,OPEC会提前退出减产协议?

耶金:我认为,谈“退出”为时尚早,OPEC是否提前退出减产协议需要等到明年6月才能见分晓。届时OPEC全体会议将根据市场的恢复情况修正减产期限,原油库存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OPEC时刻关注原油库存的变化情况。

布克哈德:就降低原油库存这个目标来说,OPEC现在还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仍需要大量的工作。

记者:如果不久的将来石油市场再度紧缩,油气企业该如何未雨绸缪?

耶金:石油公司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做“大型项目”。以前的大型项目可能更多的是单独开发,但现在我们更需要将大型项目包装在模块中,考虑其整体的经济性,整体推进。我们仍然需要推进大型项目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记者:您认为2018年有没有可能再发生某些“黑天鹅”,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耶金:2018年,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东地区、委内瑞拉以及朝鲜,虽然这几个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会直接的影响油价,但会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影响油价。

布克哈德:我认为未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一项技术,那就是“无人驾驶技术”。这项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有可能未来某天会突然带给我们一个“惊喜”,从而对全球汽车行业以及石油需求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记者:您每年都会提出年度行业关注热点。2018年,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

耶金:首先,2018年,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汽车行业及其相关政策上。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无人驾驶技术。

其次,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地缘政治。过去几个月,我们可以看到,地缘政治变动又重新反应在了油价中。

最后,要关注全球经济的复苏力度有多大。经济状况会直接影响全球能源需求,继而影响油价。IHS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经济复苏的速度会接近2008年前的水平。

2004年的年度新闻

八涨五跌十二搁浅

2020年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不平凡的一年,各种事物都在经历着不同寻常的变化,而在2020年最后一天,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就给广大群众带来一份不大不小的惊喜。在31号的最后一秒,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结束了一年的任务,以上涨给2020画了一个句号。

相比较于上一次的价格调整,本次的上涨又意味着司机朋友们每加满一箱油,有需要多掏出3-4元左右的毛爷爷。这一消息无疑让广大消费者头疼不已。

根据国家节日安排意见国内成品油的调价规则,在2020年我国成品油一共进行了25轮油价调整,首次调整的时间为1月24日24时,后面每10个工作日一调整。

从整个2020年的油价调整来看,6,7,8月三个月份经历了三次油价上调而10-12月份则经历了夸张的五次上调,油价下调则集中于开年的几个月份,主要是2,3月份,经历了3次下调,9月和11月又经历两次下调,其他大部分时间则是搁浅的状态。

整个2020年,国内成品油的调价呈现出了一幅?八涨五跌十二搁浅?的态势,油价的频繁上涨也是引来不少司机的吐槽。

2020年末,国内油价已经是五连涨,一度涨得让司机们心慌慌,大家都在担心油价会一直涨下去,因为目前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各种不确定性,也给油价的调整带来各种影响因素。

油价受什么影响?

但是广大消费者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油价一直是受市场调控的。

在过去几个月,石油市场经历了堪称灾难的困境,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爆发价格战开始,疫情的肆虐又导致了石油需求的崩溃,欧派克历史性的减产,索性最终并未成行,一连串的导致油价不断下跌,遭受如此重击,想必原油市场短时间很难迎来强势反弹。

虽然这仅仅是短期的状况,但是这也似乎预示着石油市场的末日不远了。

从长期和行业的本质来看,油价的反弹是自然的循环,但是因为,一起的发展似乎又没法循规蹈矩。

通常情况,如果没有经济的迅速增长导致油价需求的激增,油价只能降到如此低的水平。但是目前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巨大打击,导致消费的递减,而目前的储油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当前的需求水平实在难以拯救油价。

疫情不仅对经济有打击,同时带来的是各种封锁,相应的是人们通勤和旅行的减少,石油的需求降低,所以疫情的走势将很大程度决定油价的高低。2020年下半年油价的上涨正是因为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

因此,2021年疫情的走势将成为油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

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发改委现行价格规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是实行挂钩联动机制,因为近期国际油价总体上涨,这也导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

而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后会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刺激,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的下降和中国进口量的激增也会带来利好消息,导致国际油价的上涨。

2021油价走势

短期来看,我们很快就要迎来下一轮的价格调整,而根据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下一轮的调整我们应该的大概率依然是上行趋势,幅度接近于105元/吨

沙特阿拉伯此前已经承诺在2-3月额外减产,而即将推出大规模的积极刺激机会,希望以此提振市场士气,各种因素作用下,下一轮油价上调俨然是势在必行。

由此意味着,我们极大概率要迎来油价?六连涨?。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2021年油价会一直涨下去。短期内,国际油价会维持在50-60美元/桶的价格,但是冲破60美元的概率并不大。

这是之前分析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沙特的减产、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元贬值等等,这些都会支撑油价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油价上调还是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一方面疫情不断反复,经济的复苏并不理想而且很有可能遭受二度重创。

同国际油价一样,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势必会是短期上行的趋势,但是上涨的幅度并不会特别大。

2021年,国际油价势必还是会面临波动起伏的状态,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影响油价的因素太多而且复杂,不论是哪一方的作用力,都会倒是油价的起伏。

全球经济形势在受疫情影响下合适能够恢复,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持续时间,疫苗的研制等等问题都是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油价的情况,需要综合这些方面去考虑。

而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油价稳定的因素则是沙特和俄罗斯能否严格遵守限产协议,另外还有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成为X因素,像中东问题,美伊关系,叙利亚、利比亚战乱等等,太多的问题会最终作用到油价上,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世界走势。

所以与之息息相关的油价走势更是难以预知,只能是根据对于当前形势的猜测而对油价做出一个大概预计。

2021年,只能说全年的油价平均水平会高于2020年,价格水平很可能会保持在45-55美元/桶的水平,具体的情况,还请大家拭目以待。

1月3日和24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向地球发回火星照片,加速了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越南、泰国、中国、韩国等国局部地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亚洲各国开展广泛合作,使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遏止。 西班牙“3·11”系列爆炸案、俄罗斯别斯兰人质等一系列重大恐怖震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有增无减,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5月1日,马耳他等10个新成员加入欧盟。10月29日,25个成员国签署欧盟宪法条约。欧盟的进一步扩大和第一部宪法条约的签署将对欧洲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次曝光驻伊美军虐待战俘的照片后,大量美军虐囚丑闻被陆续公开。“虐囚门”引发国际社会一致谴责。 6月1日,伊拉克临时成立。6月28日美国向伊临时移交权力。由于美军仍然驻留伊拉克,伊国内反美武装与驻伊美军不断爆发武装冲突,伊国内局势未见好转。 国际原油价格从年初开始持续上涨。10月22日和27日,油价更两次突破每桶55美元。石油价格的动荡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8月底,韩国科学家曾进行核物质试验的曝光,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多次派核查组赴韩核查后,决定不将韩国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9日,阿富汗举行自塔利班倒台后的首次总统直接选举,卡尔扎伊当选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 十、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拉法特在法国去世。12日,40多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了在开罗举行的阿拉法特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