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佩克+是什么意思

2.3月14号发生过的大事

3.技术的变革与扩散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4.为什么说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

5.冷战时间,为什么苏联输给了美国?

6.文明的代价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

7. 中东和北非的经济合作组织

1960年石油价格_1962年美国石油价格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1793--1873)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1858年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1859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1876年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煤气机。

1886年①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②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③奥托宣布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1887年①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②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1888年①法国标致公司成立②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

1889年①戴姆勒在他的汽车上用装有滑动小齿轮的4速齿轮传动装置。②6月9日,戴姆勒的V型发动机在德国获得专利,后来卡尔·奔驰在自己的汽车上用了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并付给戴姆勒3.7万马克专利费。③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和差速装置。

1890年①戴姆勒成立公司。②美国人奥兹成立汽油发动机生产厂。

1891年①美国芝加哥研制出第一辆电动汽车。②法国人潘赫德和莱瓦索尔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结构型式,并设计了专用底盘。这一结构奠定了汽车传动的基本型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全世界广泛仿效。

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发明喉管型喷雾化油器。

1893年①德国人狄塞尔在其论文《转动式热机原理和结构》中,首次论述了柴油发动机原理。②法国巴黎开始实行车辆登记、使用车牌并发放驾驶证。③杜里埃研制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894年①狄塞尔展出他的第一台商品型柴油发动机。②法国人米其林兄弟发明充气式橡胶轮胎。③奔驰公司生产了135辆维多利亚牌汽车,并用了米其林发明的可拆卸式充气轮胎。

1895年①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时代》在美国出版发行。②法国人莱瓦索尔研制出用手操纵的齿轮变速传动装置。③美国首次举行汽车比赛,获得冠军者用9小时跑完50英里(80.45千米)的路程。

1896年①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②美国出版物中首次使用“汽车”(Automobile)单词。③美国人将油灯用于汽车照明。④英国人首次使用石棉制动片。⑤德国首次使用汽车计程表。⑥伦敦首次举办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了小轿车、客货两用车和电动汽车。⑦标致公司成立。⑧德国人杜茨成为经营出租汽车的鼻祖。⑨日本进口首辆汽车。

18年①奥兹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兰辛市创办了“奥兹汽车厂”。②美国举办首次汽车刊物展览(5月13日)。③英国兰切斯特牌汽车用了高压润滑系统,发明人由此而获得专利。④美国首次实行汽车保险,鲁密斯对其生产的单缸汽车按0.75%的费率进行了财产保险。⑤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协会—— 汽车俱乐部,即现在的R.A.C前身。⑥狄塞尔制成压缩点火式1.1千瓦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达26%。令世界为之震惊。⑦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成为第一个酒后开车被判有罪的人。

1898年①美国人富兰克林研制出顶置气门4缸风冷式发动机。②第一辆公共汽车问世。③转子发动机问世。④法国人雷诺将万向节首先用于汽车传动,并发明伞齿轮式主减速器传动装置,取代了链条传动。⑤雷诺公司成立。⑥英国人制成柴油发动机汽车。

1899年①第一辆菲亚特汽车问世。②带有整体水箱的的蜂窝式散热器、分档变速器和脚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应用。③纽约成立全美第一家汽车修理厂。④德国人西韦尔成为第一位死于的汽车司机。

1900年①美国奥兹牌汽车投产。②威廉·麦金莱(18-1901年间任美国第25届总统)成为第一个乘坐汽车的。③德国制造出第一辆装甲车。④全金属车身问世。⑤德国人保时捷研制出带曲面挡风板的汽车。⑥奔驰公司以钢材代替木材制作车架。⑦倾斜式圆形方向盘首次在德国使用。⑧纽约颁发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工程师证书”。

1901年①位于底特律的奥兹汽车厂发生火灾,恢复生产后用由各分散车间转包零件加工和装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后来这些车间相继独立,使底特律发展成为了汽车城。②纽约开始发放汽车牌照(带号码的铝制圆盘)。③德国波许公司发明高压磁电机点火装置。④奥兹莫比尔汽车首先使用转速表。⑤低压磁电机点火系统被戴姆勒公司用。⑥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

1902年①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②盘式制动器专利被英国人获得。③鼓式制动器专利由法国人雷诺获得。④后桥独立式悬架被法国人装于赛车。⑤摩擦式减震器在英国使用。⑥用两个前轮的转动代替轴的转动的艾利奥特转向原理开始应用。⑦美国汽车协会在芝加哥成立。

1903年①福特汽车公司成立。②法国研制出第一台V型发动机。③伦敦出现出租汽车。④美国古德伊尔轮胎公司获无内胎轮胎专利。⑤英国生产全钢车身的轿车。⑥“交通安全之父”伊诺出版《驾车的规则》一书。⑦美国波士顿警察最先购买汽车执行警务。

1904年①气压制动系统开始用。②卡迪拉克汽车装用防盗点火系统。③美国研制出防刺漏式轮胎。④英国希思发明液压制动系统。

1905年①法国研制出封闭式驱动桥。②法国研制出轮胎压力计。③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

1906年①带弹簧的保险杠问世。②前轮制动器在德国问世。③别克公司将蓄电池作为轿车的标准配备。④法国勒芒举办首次汽车大奖赛。⑤扭力杆式减震器问世。

1907年①劳斯莱斯公司开始生产“幻影”牌旅行车。②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汽车功率计算公式,该公式后来被一些国家作为汽车征税的依据。③法国用乙炔车灯。④日本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908年①卡迪拉克公司因生产可互换零件的汽车而获得英国汽车俱乐部颁发的杜瓦奖。②福特“T”型车问世,福特流水式生产线建成,开始了崭新的汽车生产方式。③杜兰特创办通用汽车公司。④轮胎刻纹机在美国问世。⑤电喇叭被美国人在汽车上应用。

1909年①美国印第纳州建成第一条高速赛车道,这是印地赛车的起源。②卡迪拉克公司并于通用。

1910年美国出现消防车。

1911年①美国底特律市的公路上首次标出中心线。②美国举行500英里汽车赛,获胜者的汽车上首次安装了后视镜。③德车卡门提出流线型概念。④法国人标致设计出4轮制动器。⑤电灯被美国人用于汽车照明。⑥汽车股票在纽约上市。

1912年①自动起动器在卡迪拉克汽车上被首次装用。②双凸轮顶置式发动机在瑞士问世。③别克V12型发动机用了铝制活塞。④轮胎材料中加炭黑可以提高耐磨性的实验获得成功。

1913年①四门桥车问世。②曲面风挡玻璃问世。③汽车前大灯被置于挡泥板上。④汽车销售首次用分期付款。⑤第一个加油站建成。

1914年①全钢车身的道奇牌客车问世。②底特律出现第一个管理交通的停止信号灯。③云母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英国问世。④英国生产双层客车。

1915年①可拆卸式轮辋代替了嵌入式轮辋。②箱型车身的“T”型车问世。

1916年①倾斜式挡风玻璃流行,手动刮水器被装于汽车。②美国人开始使用停车灯。③英国最后一批“皮尔逊-考克斯”牌蒸汽汽车停产。

1917年林肯汽车公司成立。

1918年①美国登记客车数超过500万辆。②美国人麦克姆·罗西德制成四轮液压制动器并获专利。③雪佛兰与通用公司合并。④英籍德国人阿克曼申请平行连杆式转向机构专利,后来法国人琼特将其改为梯形连杆式。

1919年①福特公司客车产量达75万辆,超过美国客车产量的1/3。②高效制动器装车使用。

1920年①日本成立东洋汽车工业公司。②美国修筑了全长为191千米的高速公路。③雪铁龙和蓝旗公司开始用钢板冲压盘式车轮。④通用公司在车内安装顶灯。⑤林肯牌汽车问世。

1921年①林肯汽车将转向信号装置列为标准配备。②福特汽车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55.45%。③镀镍技术被应用于散热器和车灯。④四乙基铅在汽油中具有抗爆作用被发现。⑤底特律设计出同步交通信号灯和高出地面的安全平台。⑥第一家汽车饭店开张。⑦可调式汽车座椅问世。

1922年①空气滤清器、油量指示器被应用于汽车。②蓝旗汽车用了V6型发动机和四轮独立悬挂装置。③橡胶悬挂装置在美国问世。④专门研究交通工程、车辆管理等问题的“伊诺交通基金会”成立。

1923年①戴姆勒公司发明自动喷漆装置。②奔驰公司生产出第一辆柴油载货车。③福特公司年产汽车200万辆。④菲亚特公司推出调式方向盘。⑤法国勒芒首次举行24小时汽车车赛。

1924年①杜邦公司推出新型快干漆。②美国每7人拥有一辆汽车。③富兰克林研制出离合器中的减震装置。④莫来石瓷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美国问世。⑤波许公司开始生产电动刮水器。⑥第一条收费公路在意大利通车。⑦双丝式前大灯问世。

1925年①奥兹莫比尔5座汽车问世。②本年度供给用户的汽车附属装置有:千斤顶、停车信号灯、水箱锁盖、行李架、反光镜、烟灰盒、点烟器和温度计等。③克莱斯勒公司成立。

1926年①奔驰与戴姆勒公司合并,开始生产梅谢苔丝——奔驰牌汽车。②美国研制出汽油辛烷值测定表,使汽油的抗爆性有了衡量标准。③驱动桥高度降低及双曲线齿轮的用使汽车重心得以降低。④通用公司将汽车大灯变光开关由方向盘移到了地板上,改用脚操纵。⑤通用公司成立车身外形画室。⑥卡迪拉克公司使用防碎玻璃。

1927年①真空自动增压器问世。②通过用在钢制部件中充填毛织物和射流消声的方法使汽车得以消音。③第27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的汽车表明了轿车发展的趋势: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曲轴箱换气装置和后视镜被纷纷用。④“T”型车停产,累计生产15007033辆,它为美国汽车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⑤液力制动器问世。

1928年①福特“A”型车取代了风靡全球的“T”型车。②通用公司推出带有各种豪华饰物的雪佛兰6缸发动机汽车,得到用户好评。③同步变速器用于卡迪拉克汽车。④“宝马”牌汽车问世。

1929年①亨利·福特汽车博物馆对外开放。②汽车尾灯开始安装。③美国将收音机作为汽车的选用品。④“汽车之父”卡尔·奔驰去世。

1930年①超低压轮胎问世,提高了汽车在松软路面行驶的性能。②镀锡活塞问世。③戴姆勒公司将液力耦合器用于汽车,改变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

1931年①用独立悬架的汽车问世。②通用公司确立第一大汽车生产公司地位。③离心式、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1932年圆环形挡泥板被用。

1933年①丰田自动织布机厂成立汽车部,该部后来独立为丰田汽车公司。②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塞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③非贯通式汽车通风系统研制成功。④汽车停放收费计数器问世。

1934年①克莱斯勒“气流”牌客车问世,该车率先用了流线型车身,属于甲壳虫车身的一类。②雪铁龙前轮驱动汽车问世。③半自动变速器问世。

1935年①全球汽车保有量达3500万辆。②手动按扭式齿轮变速器问世。③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始生产氧化铝瓷质绝缘体火花塞。④美洲虎高级轿车问世。

1936年①由刚制扭力杆和双管路紧急制动系统组成的新型安全装置问世。②日本三菱公司开始生产汽车。③最先装用柴油发动机的奔驰260D型小汽车问世。

1937年①丰田汽车公司在立。②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③“普利茅茨”牌汽车开始用安全玻璃。④福特推出V8型汽车。⑤大众公司成立,甲虫型汽车问世。

1938年①空调装置被美国人用于汽车。②人们对汽车升力现象开始注意。

1939年①美国汽车产量达到750万辆。②奥兹莫比尔汽车用了液压-机械联合传动系统。

1940年①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出安全轮辋,它可保证轮胎被刺穿后不脱离轮辋。②封闭式汽车前大灯问世。

1941年①四速半自动变速器及液压联轴器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②四轮吉普车在美国问世。

1942年①因“二战”需要,美国军车产量超过民用车。②水陆两用坦克问世。

1943年通用公司大量生产航空发动机。

1944年①通用公司生产水陆两用汽车。②美国向前苏联提供34.5万辆汽车,以支援其抗击德国法西斯。

1945年通用公司工人大罢工。

1946年①后置发动机客车问世。②全钢客货两用车问世。③米西林公司研制出子午线轮胎。④轿车首次装用无线电话。

1947年①“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去世。②日本生产战后第一批“达特桑”牌汽车。③法拉利牌汽车问世。

1948年①本田公司成立。②曲面挡风玻璃问世。③无内胎式轮胎问世。④奔驰轿车首次装用电动车窗。

1949年①克莱斯勒汽车用点火钥匙起动。②福特公司推出V8船型轿车。

1950年①英国人获蝶式制动器专利。②英国陆虎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汽车。③本年度汽车产量为1057万辆,首次超过1000万辆。④第一台直喷式柴油机问世。⑤国际汽车联合会成立,规范的汽车比赛自此开始。

1951年克莱斯勒公司推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的V8S发动机。

1952年①美国通用公司推出“别克”牌小轿车,该车成为鱼型车身的代表。②转向助力器装车使用。③美国人开始用座椅安全带。

1953年①玻璃纤维薄板加钢筋构成的车身问世。②福特公司第4000万辆汽车下线。③美国人戴纳·富勒创造了264千米/小时的地面行驶记录,该记录一直保持了18年。④通用公司累计生产5000多万辆汽车。⑤美洲虎汽车装用蝶式制动器。⑥晶体管被应用于汽车点火系。

1954年①三角转子式发动机问世。②燃油喷射式发动机问世。

1955年①福特“雷鸟”牌两座位汽车问世,这是最能代表美国个人用车的第一种车型。②福特公司创造了日产汽车10877辆的世界记录。③丰田公司推出“”牌汽车。④电控门锁问世。

1956年①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解放”牌汽车问世。②四大灯照明系统被用。

1957年①林肯-大陆汽车用组合车身。②带冷却片的制动毂问世。

1958年①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速波360”型汽车。②无级变速器问世。③日本公司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

1959年①英国推出的“迷你”牌小型汽车,该车用前轮驱动和横置式发动机。②丰田公司在美国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③奔驰公司首次进行汽车碰撞和翻滚试验。④控制污染的曲轴箱通气阀研制成功。

1960年①卡迪拉克推出“一次性底盘润滑油”。②“雷鸟”牌轿车用外摆式转向轮。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实用型汽车交流发电机。

1961年①奔驰汽车用了带前后司服——助推装置的盘式制动器。②合成橡胶轮胎问世,其寿命比普通橡胶轮胎提高一倍以上。

1962年①聚酯树酯轮胎线研制成功。②丰田公司推广“看板”作业方式,后被世界各国企业界所仿效。③法国研制出碘钨汽车前灯。

1963年①内部带有备胎的轮胎问世,该轮胎能在外胎爆裂以后,利用备胎继续行驶160千米以上。②全球汽车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达到2038万辆。③本田汽车问世。④楔型汽车问世。

1964年①旁蒂克“强力”牌轿车开创了用涡轮发动机的新时代。②福特公司用计算机设计新车型。③自动变速箱上的选择按扭按照“倒车-空档-驱动-低速-高速”的顺序实现了标准化。④福特公司开始用电控喷漆新工艺。⑤半球形燃烧室问世。

1965年①美国颁布《机动车辆安全法规》、《净化空气法案》。②美国汽车厂商仍傲视群雄,美、日、德三国汽车年产量分别为1112万辆、187万辆、298万辆。

1966年①美国用可折叠式方向盘。②英国人设计出车内空气排出系统,该方式后来被普遍用。

1967年①通用公司推出使点火钥匙与报警器相配合的防盗装置。②隐蔽式挡风玻璃刮水器开始流行。③通用公司累计生产了1亿辆汽车。④韩国成立现代汽车公司。

1968年①废气排出控制系统成为各种汽车上的标准设备。②美国累计生产了2.5亿辆汽车。③丰田公司年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9年奥迪轿车获瓦尔德汽车外形奖。

10年①奔驰公司研制出模拟防抱死制动系统。②丰田公司建成多用汽车风洞。③艾柯卡出任福特公司总经理。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11年①德国保时捷公司生产的“月球漫游者”被美国“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送往月球执行任务,创造了汽车在外星行驶的奇迹。②雪佛兰公司推出全铝发动机。③日本本田公司研制出复合涡流控制燃烧式发动机(CVCC),该机装有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其排气净化水平达到美国15年开始实施的《净化空气法案》标准。④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达到3343万辆。⑤奥迪公司被大众公司兼并。

12年①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1500多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所保持的单一型累计产量最高的世界记录。②韩国成立大宇公司。

13年①美国规定:所有在美销售的新型客车都必须安装前后保险杠,并能经受得住9千米/小时的碰撞。②石油危机爆发,燃油价格大幅度上涨。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电子点火器。④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全日本推广,继而引起全世界注意。

14年①美国规定新型客车都必须装备座椅安全带和点火装置联锁系统。②大众公司本部停产甲壳虫。

15年①美国开始实施10年修订的《净化空气法案》,对汽车的废气排放进行极其严格的控制。②美国汽车开始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③依维柯公司成立。

16年①奔驰公司改建成全尺寸现代化汽车风洞,气流速度高达270千米/小时。②标致公司与雪铁龙公司合并。③本田“雅阁”牌轿车问世。

17年①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在美国举行,公上展出了100多辆电动汽车。②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4000万辆,达到4095万辆。

18年①日本研制出复合燃料的汽车,即内燃机-电动汽车。②首次汽车足球赛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

19年①艾柯卡被福特公司解职,后出任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总裁。②雪佛兰公司第一亿辆汽车下线。③巴西生产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④高尔夫车被推向市场。

1980年①日本汽车年产量(1104万辆)首次超过美国(801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②西班牙试制出太阳能汽车。

1981年①前轮驱动型汽车开始在美国流行。②日本研制出可原地转向的汽车。③福特公司研制出以甲烷为燃料的汽车,每升甲烷可行驶11.5千米。④第2000万辆甲虫型汽车下线。

1982年①福特公司的双涡轮V8型高速发动机获得普利克斯大奖。②美国汽车年产量降低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510万辆。③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汽车的重要设计指标。④批量生产的轿车风阻系数首次达到0.3(奥迪100型)。

1983年①福特公司推出符合空气动力学概念的新型“雷鸟”牌轿车。②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被广泛使用。③铜芯火花塞问世。

年①林肯公司的“大陆”和“马克Ⅱ”型轿车用了可调整的空气悬架系统,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流轿车。②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北京合资生产切诺基牌吉普车。③美国研制出全塑料发动机,自重84千克。④通用、丰田公司合营的“新联合汽车公司”投产。⑤美国纽约规定:十人以下乘用车的司机、前排乘客和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带。

1985年①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达到300万辆,为日后两国间的汽车贸易摩擦埋下了导火索。②美国出产的豪华型轿车普遍用了防抱死制动系统。③6 月25-29日,世界第一届太阳能汽车竞赛在瑞士举行,有68辆汽车参赛,获得第一名的奔驰牌汽车时速达71千米。④日本日产公司和马自达公司开发出后轮转向汽车。⑤丰田公司试制出一种车身、底盘和轴距都可伸长、缩短的小客车。⑥通用公司累计生产汽车2.53亿辆。⑦中德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①通用公司收购莲花公司。②丰田公司累计生产5000万辆汽车。

1987年①福特公司投资350万英镑建立汽车驾驶性能检测室。②克莱斯勒公司向中国“一汽”供应发动机技术与设备。③克莱斯勒公司收购美国汽车公司。

1988年①中国“一汽”引进奥迪公司在南非厂的“奥迪100”车身旧模具生产线。②高尔夫车累计产量达到1000万辆。③法拉利去世。

1989年本田可变气门控制系统问世。

1990年①本田导航系统问世。②无人驾驶汽车问世,激光、超声波、电视摄像机取代了人眼。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汽车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性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不断问世,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大跨步前进。

欧佩克+是什么意思

 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共同的利益。现有12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成立目的在于协调各国石油政策,商定原油产量和价格,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保护本国,维护自身利益。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得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平衡世界力量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

3月14号发生过的大事

欧佩克+(OPEC+)是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13个成员国和其他11个非欧佩克成员国。

目前,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它们是: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日利亚(11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年)、安哥拉(2007年)、加蓬(15年加入,1995年退出,2016年再次加入)、赤道几内亚(2017年)、刚果共和国(2018年)。

非欧佩克国家名单包括阿塞拜疆、巴林、文莱、赤道几内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墨西哥、马来西亚、南苏丹、苏丹和阿曼。

欧佩克组织的作用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欧佩克组织在近年曾多次使石油价格暴涨来抗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平衡世界力量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油输出国组织

技术的变革与扩散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1489年——塞浦路斯女王Catherine Cornaro将自己的的王国卖给。 1590年——在胡格诺战争中,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胡格诺派在伊夫里战役中击败天主教联盟。 1647年——三十年战争:巴伐利亚、科隆、法国及瑞典签署乌尔姆停战协定。 1689年——自由议会在苏格兰开会,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和王后。 1847年——朱塞佩·威尔第的著名歌剧《马克白》于佛罗伦斯的佩哥拉剧院(Teatro della Pergola)首演。 威尔第

1900年——美利坚共和国官方宣布美国用金本位制。 1905年-----切尔西足球俱乐部成立。 1917年——中国与德国绝交,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0年——美国科学家克莱德董发现冥王星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47年——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签订,租期99年。 1948年——洛阳战役告捷。 1951年——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队第二次收复汉城(首尔)。 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 1962年——联合国裁员会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1963年——美国妇女玛格丽特·沃德成为第一个驾驶“F-106”战斗机的妇女。 沃德

1964年——涉嫌肯尼迪凶杀案的杰克·鲁比被判处。 19年——等建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19年——北京和东京结为友好城市。 1980年——重申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82年——深圳建设大规模展开。 198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首次同意削减石油价格。 1994年——Linux内核1.0.0发布。 1994年——《辛德勒的名单》获七项奥斯卡奖。 1995年——人类首次从恐龙蛋化石中获得恐龙的遗传物质。 1996年——中国科学家在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 重庆直辖市设立纪念封

19年——重庆直辖市设立。 1998年——索尼亚·甘地被推举为印度国大党。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2005年——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反法》。 2006年—— 委内瑞拉总统宣布用新国旗。 2008年——成为休斯敦火箭队的纪念日。 2008年——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 2008年——美国纽约商品的黄金期货价格首次突破每盎司1000美元大关。 2010年——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会 2010年——印尼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 没有发布海啸预警 2010年——Weer Organisation的FED部门举办第一次纪念日,用诗歌朗诵来纪念美好的青春,此节日遂成为FED的官方纪念日。

编辑本段出生

1804年 爱因斯坦

——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逝世于1849年)。 1879年——爱因斯坦,物理学家,(逝世于1955年)。 18年——潘天寿,国画大师。 1928年——弗兰克·博尔曼,美国宇航员,曾执行阿波罗8号飞行任务生。 1934年——尤金·塞尔南,美国宇航员,曾执行双子星9A号、阿波罗10号、以及阿波罗17号飞行任务。 1945年——小卷,日本演员,代表作《望乡》。 1945年——王立群,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 1946年——韦斯·昂塞尔德,NBA著名球星,NBA历史五十大球员之一出生。 金莎

1958年——阿尔贝二世,摩纳哥王子。 18年——文熙俊,原韩国组合HOT队长 19年——尼古拉·阿内尔卡,法国足球运动员。 1982年——朱木炎,悉尼奥运会冠军,台湾跆拳道选手。 1983年——金莎,中国内地女歌手。 年——马剑琴 &马剑琪(Reborn组合)演员&歌手 1987年——程程,浙江卫视“美丽A之美丽星学院”冠军,2009年在参加《我爱记歌词》超级领唱全国争霸结束后,签约浙江卫视的蓝巨星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专属签约艺人。 1989年——刘晓宇,中国篮球运动员。 1995年——陈芳菲,中国十佳少年 程程

编辑本段死亡

公元前949——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建者。 84 马克思

0年——《查理大帝传》的作者艾因哈德逝世。 1883年——卡尔·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逝世(1818年出生)。 1932年——伊斯曼——柯达相机发明者自杀身亡。 1946年——维尔纳·冯·勃洛姆堡纳粹德国陆军元帅病逝。 1993年——喻育之——参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最后一位老人逝世,享年104岁。 1996年——王洛宾,(西部歌王)中国音乐家逝世(1913年出生)。 2000年——库尼 绘本作家 享年83岁。代表作《艾玛》《花婆婆》 2009年——李钰,大陆女演员病逝,年仅33岁。

编辑本段节日

世界反水坝日 白人节

(white day)——男孩回赠礼物的日子 圆周率日 香港沙士纪念日 台湾反侵略日 国际警察日 FED纪念日——用诗歌朗诵来纪念逝去的青春

为什么说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

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演进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增长,乃至人类社会最大的不确定性,则来自技术革新。

捕捉技术创新的规律极为困难,不过技术扩散的规律是可捕捉的。

美国著名的传播理论家埃弗雷特·罗杰斯经过许多案例研究,在1962年出版了《创始的扩散》一书。罗杰斯总结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创新扩散S曲线。

图:创新扩散S曲线,来源:罗杰斯1

新的技术和产品,市场上的接受程度存有差异。每一产品领域都有先驱和早期用者,在他们之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用该创新产品,产品销售达到高峰;当不用该产品的消费者所剩无几时,销售额开始降低。

所以,罗杰斯根据创新的接受程度,将受众分为创新者、早期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五大类,他们分别对应的用率为2.5%、13.5%、34%、34%、16%,呈现正态分布。

用率可以用市场占有率、市场饱和度来表示。比如,家庭电动汽车保有率表示电动汽车在家庭消费领域的创新扩散程度。

技术扩散比技术创新更加直接地反应在经济周期上,更有利于我们预测经济走向。比如,在第三个经济周期时,内燃机车被早期大众接受时,汽车工业进入飞速发展期,家庭汽车保有量快速提高。

过去三十年,中国家庭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如今千人保有量达170台。不过这一数据,只相当于美国1927年的水平,只有美国现在的五分之一左右(千人保有量为837台)。

若将创新接受程度(市场占有率)累积起来,罗杰斯给我们展现了一条S型曲线,这就是创新扩散S曲线。

图:创新扩散S曲线示例图,来源:罗杰斯1

熊彼特认为,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一样是非均衡的,充满不确定性。但是,罗杰斯从传播学的角度捕捉到了技术扩散的S型规律。技术扩散比技术创新更直观地反应技术对经济的冲击。技术扩散S曲线,决定了经济增长呈现波浪式演进。

技术发明到产品创新,再到产品量产及大规模普及,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198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继承了熊彼特的思想,提出了“技术范式-技术轨迹”理论,论述了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技术遵循自然规律,经济遵循经济规律,技术与经济之间交集具体表现在技术成熟度与规模经济的耦合上。能否形成规模经济,是开发、引进、推广技术的关键考量。

以汽车为例。电动车与汽油车几乎是同时起步的,都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动车还要早一点。早在1863年,比利时人tienne Lenoir就发明了氢能源汽车,比奔驰汽油车早25年。之后,电力技术向工业领域普及,但是电动汽车至今都没有普及。主要原因就是电池技术成熟度不够,未能引发规模经济效应。

我们再来看看内燃机车。1860年,法国人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这台煤气机车的热效率只有4%左右。

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创制了第一台立式汽油机。1888年,德国人卡尔·本茨造出第一台可以上路的汽油车。18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研制了第一台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这台柴油机将热效率提升到26%,这就是著名的狄塞尔引擎。

狄塞尔引擎刺激了整个动力工业的神经。戴姆勒、迈巴赫、本茨都逐渐建立了汽油车制造厂。

但是,具备以上条件还是不够,因为当时的内燃机车成本依然很高——汽车售价高、油费贵、维修成本高。(详见《百年能源革命史 | 新能源汽车何去何从?》)

图:1900年-2009年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来源:智本社

内燃机车大规模应用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福特发明汽车制造流水线。

戴姆勒、迈巴赫也在1889年开始制造汽油车,但当时的售价高达2000-4000美元一台,销量有限。1913年,福特汽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极大地提升了造车效率,造车成本大幅度下降。福特T型车最初售价为825美元一台,相当于当时美国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

老福特的口号是“制造都买得起的汽车”。到1927年停产时,福特T型车一共生产了1500万辆,价格降低到260美元一台。当时,美国普通工人半年收入可买一辆汽车,汽车保有量已达到今天中国的水平。

二是大油田的发现,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汽油车成本快速下跌,内燃机开始大规模推广到工业领域。

三是欧美国家逐渐形成了公路网络,汽油车的续航能力优势展现出来,汽车的使用价值得以提升,同时公路网络降低了维修成本。

所以,技术扩散往往是经济系统协同的结果。当然,罗杰斯承认,并不是所有技术都百分之百被市场所接受,但这并不影响技术扩散的S型轨迹。美国汽车扩散势头曾受二战中断,但随着经济复兴,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最终达到饱和,呈现S型曲线。

我们将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技术扩散S型曲线,与经济增长的波浪线相结合。

图: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来源:智本社

每当基础性创新大规模扩散时,全球经济进入景气周期。如1787年后,英国蒸汽机开始大规模应用到纺织工业领域,纺织业产能大幅度扩张,经济迎来第一个景气周期。

每当基础性创新被广泛接受,技术红利消失,而新的基础性创新又未被市场认可,这时经济便进入衰退周期。如1837年开始,英国棉纺织市场饱和,产能严重过剩,爆发多次过剩性危机。

一旦经济进入衰退和萧条周期,企业便开始缩减产能,减少投资,关闭工厂,解雇工人,降低价格去库存。同时,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可能破产。而另外一些企业则想办法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市场与需求。新的技术扩散曲线,促使经济逐渐复苏,再次迎来景气周期。

如此循环,一条条技术扩散曲线与经济增长曲线高度契合。

在第四个经济周期中,电视、飞机、石化、核能、高分子、航空运输等技术扩散,推动二战后世界经济复兴。20世纪,美国消费家电的家庭保有量图谱,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家电技术的扩散轨迹。

图:1940-2020年基础性创新扩散图,来源:Hirooka,智本社

图:美国家电产品的使用,来源:邵宇2

在全球化时代,技术扩散对他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传播学角度,罗杰斯认为,技术扩散的过程包括知晓、劝服、决策、证实四个环节。从信息特质角度,技术等知识具有外部性和可习得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技术扩散更多来自交换。

后发国家的技术学习与模仿,以及全球化的市场交易,加速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历史上,每一次全球产业大转移,都会诞生一批重要制造业及外贸出口国。美国、德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扩散的受益者。美国、德国属于后发国家,从英国学习、模仿、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及工厂管理。美国、德国日后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之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纺织、铁路、电力、汽车、钢铁、石化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这次技术扩散的受益者。

二战后,日德推倒重来。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及技术向日本、德国转移,促使日本、德国经济快速复苏,日本制造、德国制造获得发展先机。

图:英国、美国、日本与中国的技术扩散图,来源:Hirooka,智本社

到了六七十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加剧,日本、德国国内产业饱和,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向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亚洲四小龙”转移。

到了八十年代之后,欧美国家、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把劳动密集型以及高耗能产业,向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四小虎”以及中国转移。

受益于全球化技术红利,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八九十年代快速兴起。不过,亚洲经济的良好势头被19年亚洲金融风暴终结。

千禧年后,中国成为这一次产业大转移及技术扩散的最大获益者,成就了“中国制造”。

过去四十年,中国借助全球化大潮在广泛地吸收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技术。

欧美的纺织、钢铁、机电、家电、汽车、电子、计算机等通用性技术、流水线,以及金融、银行、股票、治疗、企业、基础科学等一系列知识及制度,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引入中国。全球化技术红利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创新的扩散,罗杰斯,电子工业出版社;

2创新的范式:康波、世界体系与大国兴衰,邵宇,新财富;

冷战时间,为什么苏联输给了美国?

自从原始人懂得使用火以后,能源就成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到了近代,能源技术出现了3次重大突破,即蒸汽机、电力和原子能的发明及应用。这三次突破,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近代,世界能源结构有过2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从18世纪开始从薪柴转向煤;第二次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现在,世纪能源正在经历着第三次大转变,就是从石油和天然气逐步转向新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能再生的矿物燃料,用去一点就会少一点,总有一天会被全部用完。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体系,相应地对能源系统也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其别是要求尽可能地用可以再生的、分散的、多样化的能源。因此专家们认为,新能源是世界新的产业革命的动力,是未来世界能源系统的基础。换句话说,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主角。

据专家们预测,大约再过半个世纪,也就是到21世纪中叶前后,核能、太阳能将成为世界能源系统的支柱。

今天的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今天的能源,已经今非昔比,已经不是指某一两种单一的物质,而是汇合煤、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以及沼气能、氢能、电能等等的总称。

1992年9月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第15届世界能源大会上,提出了“能源与生命”的响亮口号。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呼吁各国尽可能限制化石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据欧盟国家统计,在这些国家中若能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目前所用化石燃料发电量的1%,那么每年将可减少1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这一项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就是十分惊人的。

能源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50~70年代,由于中东廉价石油的大量供应,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13年中东战争爆发以后,由于中东各国限制石油产量,提高石油价格,带来了资本主义世界长时间的经济危机。争夺能源,成了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冲突及1991年春天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导火索。

根据国际能源专家的预测,地球上蕴藏的煤炭将在今后200年内开完毕,石油将在今后三四十年内告罄,天然气也只能再维持五六十年。可见,能源问题必将成为长期困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国际经济界提供的分析统计数据表明,由于能源短缺而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相当于能源本身价值的20~60倍。1956年,美国由于短缺1.16亿吨标准煤,使得其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930亿美元;日本由于短缺0.6亿吨标准煤,导致其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485亿美元。1988年,我国由于缺电而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2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目相当于这一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60,无怪乎人们把能源比作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专家们预计,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将是新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展的时期。根据世界能源会议的有关资料,目前世界新能源的开发总量大约是1.5亿吨油产量,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亿吨油产量。

专家们还预计,在今后30年中,拉丁美洲和中国及太平洋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重最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5%;其次为北美和中南亚地区,约占世界总量的25%。而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来看,北美、拉美和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潜力最大,约占世界新能源发展总量的65%以上。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拥有相当数量的煤和石油,也拥有一些天然气,但是按人均值来计算,我国在世界上仍属于贫能国。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能耗直线上升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更是特別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能源发展战略,要在厉行节能的前提下,取多能互补的政策,特别要下大力气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从长远来看,人类要在这个星球上长期生存和繁衍下去,就非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可。因为化石能源不可能永远利用下去,只有可再生能源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已经充分证明,以天体物理运动所发出的能量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实际上是无限的,它能与日月同辉,和宇宙共存。

知识点

自然分类

科学家将人类所利用的自然分为两类:一是不可再生,二是可再生。不可再生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如千百万年之内都不可自然形成或产生的物质。这类包括自然界的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岩石、石油和天然气等。

可再生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或数十年内就通过天然或人工活动可以循环地自然生成、生长、繁衍,有的还可不断增加储量的物质。这类包括地表水、土壤、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森林、草原、空气、阳光、气候和海洋等。

什么是经济清洁的核能?

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来,核能技术发展很快。现在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在发展核能发电,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核电站总计达500多座,目前核能发电已达世界电力需求的20%左右。核能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它的能量巨大,而且非常集中。根据计算,1克铀235原子核裂变时所发出的能量相当于2.5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能,或相当于1吨石油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能。

2.运输方便,适应性强。有人把核电站与火电站做了个形象的比较:一座20万千瓦的火电站,一天要烧掉3000吨煤,这些燃料需要用100个火车皮来运送;而一座发电能力与此相当的核电站,一天只需要消耗1千克铀,而1千克铀的体积大约只有3个火柴盒摞起来那么大。

3.核储量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管现已探明的陆地上的铀很有限,但海水中的铀极为丰富,每1000吨海水中大约含铀3克,世界各大洋中铀的总含量可达40多亿吨。不过,从海水中提取铀在技术上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核电成本低,一般比火力发电低20%~50%。

目前世界各国的核电站大多数用“热中子反应堆”(简称“热堆”)。在这种反应堆中有用的核燃料是铀235,而铀235只占天然铀总量的0.7%,其余都是核废料铀238。为使目前的核废料变成发电的有用之物,必须加紧发展“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技术。

其实核电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从经济上说,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要比火电站大一些。以我国秦山核电站为例,每千瓦单位造价大约需要4000元,而火电站一般在1900元左右。然而,衡量电站的经济性,不仅要看最初的基建投资,还要计算电站运行以后消耗的燃料、设备折旧、维护管理等费用。以装机容量吉(109)瓦的火电站与核电站作对比,仅每年耗费的燃料一项,火电站需要300万~350万吨原煤,而核电仅需30吨核燃料。请想一想,300万吨煤需要多少列火车、多少艘轮船来运输,又需要多大一个燃料堆放场地!国际上对核电的成本与煤电成本作过比较,在法国,煤电成本是核电成本的1.75倍,德国为1.64倍,意大利为1.57倍,日本为1.51倍,韩国达到1.7倍。美国早在1962年就使核电成本低于煤电成本。这是核电在一些国家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

一些读者也许还在为核电站排放的废气、废物、废水而担心。有位专家这样说,核电站的运行,既不释放火电站所必然产生的氧化氮、二氧化硫,也不产生二氧化碳。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酸雨、黑雨及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因此说,核电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研究、设计者考虑了核电站的三废处理问题。从核电站卸出的核燃料,即燃烧过的乏燃料,在密封条件下作专门处理。废水、废气同样经过安全处理。至于核电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问题,有这样一些数据可以说明:人们在核电站周围住上一年,所受到的辐射量,还不到一次X光的几十到几百分之一。以核电站最多的美国为例,它的核电站使每个美国人增加的辐照量,比自然界原本存在的放射性照射量的0.1%还小。这大概可以说明核电的“清洁”了吧。知识点

核辐射及其危害

核辐射,又称放射性,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核磁共振等、放射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辐射的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文明的代价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

这是经济力决定的,无限制的军备竞赛和经济力的不断衰退最终使苏联解体。

1、这是美元的地位所决定的,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存在,美国人就可以全世界卖美元,开动印刷机,钱就有了,可以说只要美元地位不倒,美国人就可以花全世界的钱,至今天仍是如此。

2、美元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使美国可以控制国际贸易大宗商品的价格,特别是美国刻意操纵石油价格而且实际上也控制了石油的价格,而苏联经济的支柱产业正是石油产业。而苏联的油田大多位于北方寒冷地带,开成本要远远高于中东那些产油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将国际石油的价格压到苏联的开成本线以下,则苏联出口石油亏本,但为了进行国际贸易还不得不出口。

3、苏联为控制共产国际,不顾及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利益和实际情况,导致其他国家无法与其共同进退,如在对华援助上,提出无理条件要在中国境内部署长波电台及海军舰队等,这根本就是对中国主权权力的侵害,而在未得到同意后就撤走全部援华专家,导致中苏交恶。

4、美国的舆论攻势也是非常犀利的,美国人不仅控制着世界经济,还控制着国际话语权,通过其在苏联加盟共和国内部的代言人,不断制造分裂,最终使苏联内部的各加盟共和国四分五裂,后来的欧洲 颜 色 革 命,我们以前提过的 和 平 演 变,就是美国人的此类杰作。

5、无限制的军备竞赛,核武竞赛,在苏联经济力不断滑坡、缺少外援、内部纷争加剧等情况下,最终压垮了苏联,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中东和北非的经济合作组织

史实:水平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9分)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的消耗加剧,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组织:

水平1:叙述体现时序感(2分)

水平2:叙述时序跳跃(1分)

水平3:叙述缺乏时序感(0分)

?

试题分析: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基本上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抗自然地能力增强。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后,煤炭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燃料被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对于煤炭和石油等的消耗加剧,由于煤炭和石油成分复杂,排放出大量气体,当超过自然地净化能力,便造成污染;化学工业的产生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因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了人类共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中东和北非是世界上油气储产量最丰富的地区,发达国家为了获取这里的油气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为了捍卫石油利益和与发达国家相抗衡,中东北非的许多国家联合成立并加入了许多该地区的多个组织。

一、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为了捍卫石油利益而与发达国家抗衡,1960年9月10日,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960年9月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它是一个自愿结成的间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统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成员国的石油权益;确保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确保生产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有效地、节约地和正常地向消费国供应石油,并使他们在石油业的投资中得到公平的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欧佩克的政策重点也在一直发生变化,包括:协调欧佩克各成员国的石油生产立法,特别是在特许权制度和税收方面要统一协调;组建国家石油公司与跨国公司相抗衡;通过国家公司购买股权在外国石油公司中获得参股权;提高与石油有关的税收;对外国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与外国公司缔结服务合同和供应合同;统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为避免石油生产供过于求,确定各成员国的生产限额。欧佩克的成立不仅保卫了石油生产国的利益,而且在石油领域的每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都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欧佩克大会是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各成员国向大会派出以石油、矿产和能源部长(大臣)为首的代表团。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如有需要还可召开特别会议。大会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每个成员国均为一票,负责制定该组织的大政方针,并决定以何种适当方式加以执行。大会审议通过对来自任何一个成员国的理事的任命,并选举理事会。欧佩克理事会类似于普通商业机构的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提名并经大会通过的理事组成,每两年为一届。理事会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执行大会决议,起草年度预算报告,并提交给大会审议通过。理事会还审议由秘书长向大会提交的有关欧佩克日常事务的报告。

欧佩克组织条例要求该组织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因此,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如果石油需求上升,或者某些产油国减少了石油产量,欧佩克将增加其石油产量,以阻止石油价格的飙升。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也有可能依据市场形势减少石油的产量。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其成员除原来的五国外,又增加了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卡塔尔、加蓬、厄瓜多尔等13国。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1992年厄瓜多尔退出欧佩克,1995年,加蓬退出欧佩克。经过2003年的美伊战争,萨达姆下台后,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输出权,实际上,目前欧佩克的真正会员国就剩下10个。

二、海湾合作委员会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钱学文,2000)由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和巴林六国于1981年5月成立。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各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总秘书处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最高权力机构为最高理事会,由成员国元首组成,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六国主要为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5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45%,天然气储量25.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16%。2001年GDP总值33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370亿美元(中国外交部网站,2003)。六国政治、经济体制相似,王室联系紧密,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方面有共同的利益,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

GCC六国处于东西两半球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北与伊拉克、约旦接壤,南与也门及阿拉伯海相邻,东靠阿拉伯湾,西濒红海。境内绝大部分是沙漠,属热带沙漠气候。

GCC六国的自然条件和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石油工业是六国的支柱工业,石油产值约占其GDP的30%,石油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70%。沙特石油储量2615亿桶,占全球总储量25%,居世界第一,年石油收入500亿美元;阿联酋980亿桶,占10%,居世界第三;科威特965亿桶,占9.6%,居世界第四。卡塔尔天然气储量8.8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

为改变这种单一型经济模式,GCC六国在经济来源多样化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各国投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灌溉农业,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积极鼓励发展加工业与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

对外贸易在GCC六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单一的经济结构,除了石油和石化产品外,其他生活和生产所需大都依赖进口。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2400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等国,主要进口国家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在GCC六国的出口产品中,石油出口占90%以上,其余为化肥、化工原料等;进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粮油产品、纺织品、服装、轻工产品等。

GCC六国贸易条件好,无外汇管制,关税较低(一般关税为4%~12%),进口无限制、无配额。

六国还决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

三、中东北非经济会议

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中东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巴勒斯坦和约旦相继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阿以关系出现重要转变。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普遍希望借此机会加强彼此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振兴国家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和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起召开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

第一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于199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美国和俄罗斯总统任名誉,摩洛哥哈桑二世国王任大会。61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以及1100多名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共2000多人与会。大会议题为“中东和北非:和平与经济发展新伙伴”。大会举行了地区投资环境、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旅游、水、农业和约旦河谷开发等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卡萨布兰卡宣言》。会议同意建立四个地区机构:①建立中东、北非开发银行,设立专家小组研究建行等地区筹资机制。②建立地区旅游委员会。③建立地区私人企业商会和商务管理理事会。④大会决定设立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

第二届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于199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约旦侯赛因国王主持下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这次首脑会议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发起的,得到了欧洲联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54个国家的官方代表团和400多家各国公司企业的代表,共约14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地区投资环境、地区贸易集团、经贸政策、人力、私有化、证券市场、经济特区、资本市场、中小企业作用、旅游、贸易资助和水等方面举行了十五场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安曼宣言》。《宣言》强调要促进扩大私营部门对地区的投资,增强国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能够确保实现上述目标的合作,以及努力加强地区合作和发展。会议就建立中东北非开发银行、地区旅游委员会和地区实业委员会,启用经济首脑会议的行政秘书处等达成协议。作为对卡萨布兰会议建议的地区机构的补充,多边和平谈判协调委员会决定在安曼建立一个常设性的地区经济机构——地区经济发展工作小组监控委员会秘书处,以促进和加强中东与北非地区的经济合作。

第三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于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埃及开罗举行。由于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上台后执行强硬政策,使阿拉伯国家认为,以新缺少合作诚意,因此,对此次会议持消极态度。会议由首脑会议降格为经济会议。此次大会的经济色彩较前两届浓重。会议由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主持。来自中东、欧洲、美洲的87个国家的代表团、52个国际、地区组织负责人及2600名企业家共460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建设未来、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以和平与发展、经济气氛、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投资和二十一世纪的中东北非国家等主题举行了全体会议。就私有化、在发展经济中的职能、水、BOT项目、金融货币等举行了三十多场专题小组讨论会。会议通过了《开罗宣言》。

第四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于19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此次会议是在内塔尼亚胡继续执行强硬政策,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多数阿拉伯国家坚持在以不做让步的情况下拒绝继续同以进行经济合作的形势下召开的。埃及、沙特、摩洛哥等主要阿拉伯国家坚持将与会同巴以和谈取得进展挂钩,并最终抵制了此次会议。仅有阿曼等少数阿拉伯国家出席。各国与会级别较前降低。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主持了会议。会议主题为:“为2000年后的经济、贸易发展建立一种新型公营、私营伙伴关系”。大会以中东北非地区21世纪展望、经济政治改革、天然气及基础设施战略、私有化为主题举行了五次全会,还以水、石油及天然气、巴勒斯坦经济、粮食与农业等专题组织了三十九场研讨会,并举行了多次合作项目发布会。会议通过了《多哈宣言》。

四、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du Maghreb Arabe-UMA)

1989年2月17日,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毛里塔尼亚5国发起组织了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简称马盟)。1994年11月,埃及正式要求加入马盟,但马盟迄今未审议埃及的要求。其宗旨是在尊重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马格里布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互补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在外交和国防领域协调立场,维护本地区利益,最终实现阿拉伯统一。

马盟最高机构是元首委员会,由成员国元首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例会,执行由各国元首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会议由元首轮流担任并在委员会休会期间任马盟执行。外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外长组成,负责审议后续工作委员会和各部长专门委员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为元首会议作准备,并列席元首委员会例会。后续工作委员会由成员国负责马格里布事务的秘书组成,负责落实元首委员会的决议。部长专门委员会现有粮食安全、财政经济、人力和基本建设4个专门委员会。

组织机构中常设秘书处:原为总秘书处,由各成员国一名代表组成,常设秘书处设在摩洛哥,秘书长任期为三年,可连任一届。有咨询委员会:即马盟议会,设在阿尔及利亚,由成员国各20名立法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元首委员会作出的决议、提出意见,并就马盟活动和实现目标提出建议。马盟法院:由成员国各两名法官组成,设在毛里塔尼亚。科学院和大学,将设在利比亚。马盟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马耳他5国有对话关系(称“5+5”会议)。

马盟成立后至1994年共举行6次元首会议,在地区一体化进程方面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了联盟行动纲领,提出1995年实现关税同盟和2000年建立经济共同市场的发展战略,并签订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协议。但受诸多问题困扰,1995年以来,马盟活动基本停顿,迄今未举行过首脑会议。

尽管马盟建设进展缓慢,但马盟各国都认识到,唯有联合自强才能应付国际剧变的挑战,因此各国都不愿放弃联合。1998年2月马盟成立9周年之际,各成员国元首互致贺电。1999年5月,马盟后续委员会第35次会议在阿召开,会议确定10月在阿召开第18次外长理事会,并于年底前在阿举行马盟第7次首脑会议,但上述两会至今尚未召开。

北非马格里布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是十分丰富的,同中东、前苏联地区同属于“石油心脏地带”,在国际油气版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五、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LAS)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其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国无约束力。

阿盟共有成员国22个(1999年),它们是: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

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开罗。阿盟的主要负责人为秘书长艾哈迈德·伊斯马特·阿卜杜勒·马吉德博士(Dr.Ahmed Esmat Abdul Maguid),埃及人,1991年5月15日当选。1996年3月14日在阿盟第105次外长会议上蝉联。从当年5月算起,任期5年。

阿盟组织机构:①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②联合防御理事会。理事会致力于统一各成员国的防务,为加强其军事力量而开展合作。③经社理事会。致力于实现阿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定的目标,并有权建立或取消任何专项组织,负责监督其运作情况。④秘书处:它是阿盟的常设行政机构和理事会及各专项部长理事会的执行机构。⑤首脑会议:1964年起开始举行,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2000年10月21至22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开罗召开,决定每年定期举行阿国首脑会议。其他组织机构有: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阿拉伯内政部长理事会,阿拉伯卫生部长理事会,阿拉伯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阿拉伯住房部长理事会,阿拉伯青年部长理事会,阿拉伯新闻部长理事会,阿拉伯经济统一理事会,阿拉伯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阿拉伯工业发展组织,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阿拉伯国家民航理事会,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阿拉伯劳工组织,阿拉伯通讯卫星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