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2.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3.中石油和中石化不相往来嘛?谁更有钱

4.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5.油气改革"破冰" 谁会是最大赢家

油价高不高_油价走高谁将受益

2014年最出乎意料的,莫过于“跌跌不休”的国际油价。仅半年时间,原油价格遭到“腰斩”,从今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跳水至55美元,“三位数”油价的时代似乎已宣告终结。

油价暴跌的背后,是产油国之间的博弈,也是大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沙特坚持不减产打响石油价格战,意图打压美国页岩油热潮,美国则有望趁机摆脱对中东的依赖;委内瑞拉、伊朗感受着暴跌的切肤之痛;西方的舆论号角顺势响起,渲染油价将拖垮俄罗斯经济,正如他们在1998年看到的那样。油价的起起伏伏,也记录着国际政治格局动荡的这一年。

俄罗斯:油价暴跌,拿什么对抗西方制裁?

2014年,卢布大幅贬值再次唤起了俄罗斯人对1998年债务违约的记忆。那一年,卢布在几天之内崩盘,迫使俄债务违约。当年GDP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3%,粮食产量下降2400万吨。

16年后,似曾相识的阴影再次笼罩俄罗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入俄和乌克兰危机掀起西方对俄的制裁战,以逼迫俄罗斯让步。以牙还牙,俄罗斯则“祭出”天然气这张王牌,以“断气”对抗西方的经济封锁。

然而,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令这张王牌黯然失色。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油价的严重缩水等于财路被掐断。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承认,“俄罗斯面临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

俄罗斯会重演16年前的经济崩溃吗?答案尚未揭晓,但不少西方媒体已吹响了“制裁胜利”的号角。就连本人都说,现在领导的国家要应对“卢布汇率的崩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证明了在克里米亚的做法是错误的。

俄罗斯将今年的油价下跌形容为美国的“陷阱”。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

面对油价大跌、西方制裁以及资本外逃构成“完美风暴”,俄罗斯如何逃出暴风眼?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石泽说,俄罗斯有很强的承受和回旋能力,经济不会“崩盘”。且俄罗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更能取有力的反制裁措施。

“俄罗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即便油价跌到40美元也没关系。俄罗斯经济也将克服当前的危机,这需要多久呢?倘若最糟糕的情况,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今年年度记者会上仍信心满满。在油价动荡的2014,俄罗斯掀起了“卢布保卫战”。

欧佩克:为保市场,忍受“割肉”之痛

今年,一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和非OPEC产油国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已经打响。抛弃了欧佩克通过限产来保持高油价的传统战略,沙特代之以一项新的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

“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说。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分析师认为,沙特是在向美国页岩油下战书,以求挫败对其市场份额的威胁。观察人士预计,全球油价持续下跌会快速打压美国的页岩油钻探活动,减慢产量增长并有助于支撑油价。

同时,“阴谋论”也在蔓延—沙特把低油价视为对伊朗与俄罗斯施加更多压力的良机。伊、俄两国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而阿萨德是沙特的死对头。

但无论“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那些以原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低油价的“切肤之痛”。海湾产油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他们有能力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冲击。而那些家底薄弱的成员国,就只能咬牙挺住了。

失去高油价的支撑的委内瑞拉,未来高和高补贴将遭遇麻烦。现在,委内瑞拉深受通货膨胀、消费品短缺、犯罪率持续上升的困扰,这些直接影响到马杜罗。

伊朗一方面饱受国际制裁和货币下跌之苦,另一方面油价走低令收入锐减,5%的GDP就此流失。总统鲁哈尼摩拳擦掌搞经济重建之际,却被国际油价的重挫束缚住了手脚。在伊核谈判的关键时期,失去了高油价的支撑,谈判底气恐怕也减少三分。

不过,今年“”在叙利亚和伊拉克攻城掠地,却并未引发原油价格动荡。分析师认为,投资者们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会给供应构成燃眉之急。从另一方面来看,原油价格的动荡,不再仅仅受地缘冲突的影响,这一次,经济逻辑战胜了国际政治逻辑。

美国:页岩油改变国际政治格局?

13年,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造成油价暴涨,令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直接促使其转变了对中东的外交政策。自那时起,摆脱对中东的石油依赖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美国页岩油如今终能在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也试图跟沙特分庭抗礼。2009年之前还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美国,到2020年却有望跃升全球最大产油国。

新能源会令北美洲成为新的中东吗?如果这一猜想成为现实,美国对中东的依赖和影响会下降、美国在防范地球变暖上的兴趣会下降、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程度也会下降。随着对石油短缺的担心减弱,美国也会开始探寻新的外交。

《纽约时报》的文章称,随着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的降低,华盛顿在当地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意愿自然也会降低,至少在这个财政拮据的年代,这种意愿就显得更缺乏依据了。

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亚洲,将成为美国与其他产油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欧佩克而言,东亚和南亚的需求或许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遇,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的近90%石油将被吸纳到亚洲。

为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应运而生。美国前任防长帕内塔说,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这意味着,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未来一旦扼住重要海峡,亚洲的石油运输就会面临危险。

种种利好,已经令美国媒体将能源视为的一项外交“武器”。《纽约时报》的文章甚至断言,二战结束后,“短缺”这个理由一直是塑造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今,由于美国油气行业的技术知识和大胆开拓,世界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现在的石油油价一直在上涨,为何中国石油的股价却一直在跌?

其实关于油价的讨论现在是国际经济市场?最热的话题!具体看一下以下:

近日,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80美元后,再度失守70美元整数关口。从今年年中到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去35%,创下4年来新低,下跌速度着实惊人。

国际油价下跌,无疑,进口国多欢喜,产油国很受伤!这边厢美国、加拿大经济受益良多,西欧国家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减少巨额支出;那边厢俄罗斯损失千亿美元,委内瑞拉收入锐减,欧佩克各成员国为保价格,还是争份额争论不休。

油价如此“跌跌不休”,除了“全球需求减少”这个供求关系的传统因素,各种“阴谋论”也是甚嚣尘上,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

阴谋论一:美国、沙特联手教训俄罗斯

:来场“石油战”,我看你认不认怂!

此番国际油价连连下挫,正值乌克兰危机各方相持不下之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于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可是有先例的。当年,苏联能够称雄于世与美国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当重要。苏联2/3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上世纪80年代,里根纠集沙特等国,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这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俄罗斯人感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幕,是不是将再次上演?

阴谋论二:欧佩克“排挤”美国页岩油

欧佩克由12个成员国组成,来自中东、北非、南美,肩负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开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组织,如果主动减产,肯定会提振油价。但这位大佬却没这样做,因为减产会流失不少市场份额。

那么,谁将受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啊!于是,“阴谋论”产生了,欧佩克被认为不减产,与美国页岩油死磕。

欧佩克决定不减产,顶住国际油价! 来源:CFP

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现在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从沙特的大客户,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抢夺其在石油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欧佩克怎能善罢甘休! 于是,利用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阴谋论三:沙特借机侵吞伊朗的“蛋糕”

沙特决定不减产,还有一位受害者是谁?是沙特的老对手伊朗。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预算。

而财大气粗的沙特则大为不同,可以承受低油价带来的短期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无论“阴谋论”哪家强 中国都应抓紧买油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种种“阴谋论”,小编无法判断哪种说法离真相更近。

但各方专家都认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产油国说到底还是要靠石油吃饭的,油价跌的太狠,产油国经济运转不了,最终还是会减产,让石油的供需关系平衡,油价企稳。

以目前的形势,小编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是的,无论这场国际油价的博弈游戏,背后有多少翻云覆雨手,对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都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利好:将节省大笔银子购买原油。

按照我国原油出口量计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中国可节省12亿美元。这是增加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大约相当于两周的供应量,与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石油战略储备差距不小,与美日等主要石油消费国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油价暴跌的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购买石油,补充中国的战略储备,保证未来的能源安全,这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当务之急。?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博主语:看了这篇文章,在目前,在制度没有改进之前,在贪官没有伏法之前,你,还会买股票吗?

股民一研究股市上涨下跌的原因,管理层就发笑。涨跌的开关掌握在他们手中,你们却去研究技术啦、这个面那个面啦,这不是缘木求鱼又是什么?

投资中国股市的人,本来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从股市诞生到今天的20个年头,中国经济一直牛气冲天,从来没有低于过7%的增长速度,1990年的 gdp是 1.74万亿元,到2007年已经是24.6万亿元了,20年增长了14倍之多。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照道理来讲,就是一头彪悍的大牛才对啊,即使投资人有所谓"过度情绪",最多也就是有时候肥牛有时候瘦牛罢了。

可悲的是,20岁的中国股市从来就没有牛过,一会儿是骨瘦如柴的小猫,一会儿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股票价格总在喜马拉雅的顶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之间来回蹦达着。

是中国股民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热爱登山跳海、跳海登山地来回折腾吗?显然不是。今天中央电视台通过对76万投资者的调查,得出一个数据:从 2007年至今,92%的股民亏损,亏损5成以上的人竟然接近6成!须知,今年是"黄金十年"的第二年,也是言犹在耳的"增加人民财产性收入"和"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这些庄严的承诺才说了6、7个月啊。而纵观20年股市的发展历程,至少也有92%以上的平民参与者血本无归,几万甚至十几万亿的平民资财化为灰烬。说中国股市是百姓财产的屠宰场,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中国股市怎么了?一个社会财富的源泉怎么成了社会财富的黑洞?一个全体社会成员民主公平地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渠道怎么成了加剧社会不公不义的工具?让我们看看中国股市的结构吧。

中国股市由五个部分构成:1、代表法律权威、行使市场监管责任的国家机关;2、被投资者,也就是上市公司;3、投资者,也就是股民、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 4、在以上三者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社会中介机构,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5、由公共知识分子和各利益集团代言人组成的公众舆论。

照道理讲,如果市场各部分各守其职,市场应该平稳发展才是啊,但是事实却表明,18年来,中国的股市一直就是这样要么是猫,要么是大象,来回折腾个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从市场上涨下跌的原因分析起来。

中国股市从诞生至今,从来都是一个受着严格zf管制的"政策市",其上涨和下跌完全是政策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和实体经济几乎老死不相往来。

既然是人为的政策市,为什么不将股市调控成平稳发展的市场呢?

因为涨跌得越"暴",利益的越巨大!

设想一下,如有人能准确地在中国股市的每一个低点买入,又在股市的每一个高点卖出,有个三年五年的,他将拥有多少财富?实在难以想像。不是说成为亿万富翁很简单吗?只要拿十万元前,找到10个翻番的股票就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了。

试想一下,如这个"神人"在低点买入后,他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涨得越高越好?而他在高点卖出之后,是否希望在短时间内跌得越低越好?

谁能找到大盘的高点低点?制造政策的人;谁能找到个股的高点低点?操纵个股的人。

谁制造着政策?中国证监会;谁具体操纵个股?机构投资者。

中国证监会和机构投资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是现实是什么关系呢?是一家亲的关系。

一家亲是如何形成的?1、入市靠证监会批准;2、运行靠证监会"窗口指导";3、队伍相互融合。

仅仅查公开的资料就一目了然,证监会不过是一个跳板,许多证监会官员们人生的目标是到被监管单位去享受财富。

先看证监会和券商的队伍融合:

新证券的董事长李鸣曾是中国证监会稽查二局局长;新证券的总裁肖时庆曾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

安信证券总经理王彦国曾在证监会发行部、基金监管部、证监会南京特派办、上海证管办等部门担任要职;

国金证券董事长雷波,是已被"双规"的前证监会副王益的在证监会时的秘书;

平安证券总裁助理张文生曾经是证监会干部;

曾任证监会副的汪建熙,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董事长;

太平洋证券总经理王超,曾任证监会法律部主任,证监会杭州特派办主任、党委书记、证监会稽查一局局长等职;太平洋证券独立董事王连洲更是在业内赫赫有名,是基金法的起草组长;

再看证监会和基金公司队伍的融合:

目前60家基金公司中,15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曾在证监会、上证所、深交所担任过要职;此外,还有7家基金公司的董事等也在上述监管部门工作过;

甚至美国的也在招募中国证监会的官员:不久前,中投公司砸下32亿美元的美国私募基金弗劳尔斯的董事总经理宣昌,就曾任证监会规划委委员和机构监管部副主任。

好了,在这样明目张胆的融合中,证监会对市场中两支最重要的主力的监管已经成了左手管右手了。剩下来监管谁呢?管上市公司?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券商辅导、保荐、发行上市的,券商和证监会是一家人后,上市公司和证监会就有了"姑表亲";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炒作股价需要上市公司有相应的消息配合,上市公司也要基金拉升股价进行减持、再融资等活动,在市场生存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和证监会有了"姨表亲"。都是一家人,那么监管谁呢?

还有两支力量:"经济学家"和媒体舆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本来就是强势利益集团包装出来的、豢养着的,而这些强势利益集团通过广告购买、信息沟通早已经将大多数舆论媒体收归麾下了;至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如他们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没有集体诉讼制度的中国,在中小股东没有对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权的中国,能生存下来吗?

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将证监会、券商、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大众舆论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时候,他们就是反市场的一致行动人!暴涨之后暴跌,暴跌之后再暴涨,就在这疯狂的上串下跳中,一次次绞杀中小投资者的资本,一次次剐削人民的财富!

今年年初,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是10万亿,到6月18日已经不到6万亿了,这4万亿真金实银,相当于去年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0%财富到那里去了?我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年,印花税、融资、再融资、大小非、基金分红,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1万亿左右的规模,还有3万亿到那里去了?

基金已经偶然暴出了"老鼠仓",证监会的官员们有吗?如有,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能主导市场方向的人,从人性的角度,一定是希望涨了再涨,跌了再跌的啊。

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体系能阻止官员的老鼠仓吗?答曰:不能!

《证券法》中第四十三条就是防范老鼠仓的,怎么规定的呢?"证券、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这个规定等于告诉证监会以及相关的禁止交易人,买卖股票一定要用老婆、儿女的名义,不可以拿自己的去。简直是"严苛"的"酷法"啊,它的目的好像在努力杜绝证监会官员们拥有私房钱!

但是如就有证监会官员冒天下之大不韪,拿自己的炒起来怎么办?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违法责任"在等着他们: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股票等值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说明,如果自己把自己揪出来,不但要将赚的钱吐出来,而且证监会还可能给个"警告" 啊,"记过" 啊什么的处分!如此"残暴"的惩罚,相关人员至少胆子要比米粒大才敢触犯啊!

前一段时间市场高呼"救市了!"的时候,我冷眼旁观,哧哧冷笑:证监会肯定心里想,你们闹得这么凶,说大小非使股票下跌,说印花税让股票下跌,好,我大小非规范!我印花税降下来!你们能耐大,看能将股票涨到哪里去!一个眼色基金就明白了,疯狂地卖;证监会也不闲着,新股拼命地发;"经济学家"也行动起来,说恐怖啊,越南危机了!美国危机了!印度危机了!看你们那个敢买!等回落几天傻瓜们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你们最后痛击:特批特大的ipo!冷不防提高存款准备金!国资委说国有企业炒股损失要追究......哗啦啦兮大厦倾......

暴涨有暴涨的受益者,暴跌有暴跌的受益者,在这场世界罕见的股灾中,有人哭红了眼,有人笑弯了腰!谁是暴跌的受益者?能预知市场方向的人;在目前的市场主体中,谁能预知市场方向?以证监会为核心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证监会真心救市,能将股市稳住或者拉上去吗?小意思!

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轨迹,就是中国石油的运行轨迹。这个怪胎,到今天依然有2.46万亿的总市值,占大盘的权重13%还多。中国石油涨,则大盘涨,中国石油稳,则大盘稳,中国石油跌,则大盘跌。那么要花多少钱才能让它涨起来呢?今天最多只要花3亿!今天它的价格在15左右,换手率不到1%,全部交易额不足6亿元,用3亿拉升,另外至少有3亿跟风,价格就上去了。

其实要稳或者升,只要机构不抛就行了,因为目前这个价格,不存在获利盘,套牢的股民是不会汹涌地割肉的,但是为什么它就跌了下去,带动大盘狂跌6.5%,以至于800家跌停呢?只有一个解释,根本不想救市,反而想打压股市,制造恐慌,以期获得更廉价的筹码!

机构有钱吗?吓死你!不说每次都能成功逃顶的社保基金、疯狂砸盘的保险基金,就说从基民手中收来的公募基金,有多少呢?7千亿!拿出区区0.05%来,中国石油就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但是不但不拿,还拼命地砸!要的是什么?暴跌再暴跌!

不是说证监会开会要讲政治吗?哈哈,念文件一本正经,下台时稍微眨一下眼睛不是就能会心一笑了吗?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开心?

1、老鼠仓。可以得到更便宜的筹码;

2、外资。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收购中国的核心资产;

3、被老百姓热议的贱买国产的人。说建设银行卖2.45元/股给友邦是卖国,那么二级市场跌到1.45元/股,不是就成了爱国英雄了吗?再说农行正在股份制改造,什么价格友邦才会开心地举起水晶杯呢?

4、仇华的敌对势力。你经济增长不是快吗?你不是要和谐吗?你不是要风光地搞奥运吗?看看,你民不聊生了吧?民众和zf有对立情绪了吧?

那么暴跌复暴跌,谁最伤心?

1、中国老百姓。理由地球人都明白。

2、党。"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居然成了忽悠百姓进套的事实,一言九鼎的政治威严在遭受空前的侵蚀,1号肯定痛心疾首!

3、zf。"防止大起大落"的施政宣言,居然得到截然相反的现实结果,zf的能力和诚信遭受空前质疑,3号焉不忧愤交加?

所以,我们知道了,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的利益集团有多么庞大,有多么嚣张,有多么贪婪,有多么残酷,有多么危险!他们就是要在中国股市上先买一只猫,然后以大象的价格卖给老百姓,然后再无所不用其极地让百姓以猫的价格再卖给他......颠来倒去,反反复复地从事着这个肮脏的游戏,其结果是国家发展再快,经济发展再好,老百姓和资本市场也牛不起来。最终,中国将为他们这个肮脏的游戏付出巨大的代价!

目前证监会的官员"出事"的已经有好几个了。前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被判九年;前中国证监会贵阳特派办负责人高勇死缓;前证监会副王益也已经被"双规"。他们都是因为其他事情牵连出来的,被发现纯属偶然。

还有没有"王小石""高勇""王益"在大楼里依然神现活现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目前薄弱的法律体系是无法保证大楼里没有他们的。

为获得一己之私或者一个小团体的利益,使亿万百姓的利益受损,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阻碍,使党和国家的威信受侵蚀,使民族复兴大业成泡影,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怎么办?必须将目前这种证券监管的法律框架、执行机构、制衡方法全盘推倒重来,重新建立一个受中小投资者有效监督、和市场利益相关各方完全隔离、独立行使资本市场法律监管职能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资本市场为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石油和中石化不相往来嘛?谁更有钱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沙特石油遇袭造成油价动荡,谁是最后赢家?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之比较

中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中石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70年代以前,我国有石油部(上游),化工部(中游),有地方(下游)等,化工部管化工业务,石油部管石油勘探和开发,地方就是管销售渠道,现在这些部门全部整合,并分拆成三家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1、中国石油在油气开领域具有优势(性企业)

中石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业务。在油气开方面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青海油田,吉林油田,西南油气田,吐哈油田,冀东油田,玉门油田,浙江油田,塔里木油田十四个子公司。中石油拥有的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中国石油每年的原油及天然气产量明显高于中国石化和中海油。油气勘探与开业务也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2006年,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业务占公司收入中的比重只有38.75%,却贡献了几乎全部利润。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截至 2006年底,其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16.2亿桶和15,140.6亿立方米,分别占到中国国内三大油气公司总量的71.8%和85.5%。勘探与生产业务为该公司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也令其成为全亚洲最近三年盈利能力最出众的企业。

2、中国石化的一体化优势明显(化工型企业)

虽然中国石化在油气储量和开量方面低于中国石油,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化企业,公司在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之一。拥有26家炼油厂、22家区域性油品销售公司以及1家润滑油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的零售网络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占据优势地位,并迅速向东部和南部地区扩张。

2006年,中国石化的原油日加工量达到294.65万桶,较中国石油215万桶/日的加工量高37%。在加油站的布局方面,中国石化所拥有的加油站数量明显高于中国石油,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拥有的加油站数量达到28801座,而中国石油拥有的加油站数量为18207座。

2006年,中国石化勘探与生产业务占公司收入中的比重为7.26%,贡献了52.86%的利润,除了炼油业务亏损外,化工、营销与分销业务对公司收入和利润均有一定贡献。

中国石油的收入构成中,勘探与生产业务占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75%,几乎贡献了全部利润,其他业务对公司利润贡献较小。

中国石油国内的油田炼油,中石化用进口原油来炼,成本差太多。中石化是产值第一,但利润不及中石油的1/2,中石化使用进口油,受原油价影响大!

3、中石油与中石化业务利润率比较

业务利润率比较

公司名称/项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总营业收入——————3927亿元——5668亿元

原油及天然气业务比重——57%————11%

炼油及化工等业务比重——43%————73%

勘探与生产业务毛利率——59.51%——49.08%

炼油业务毛利率—————10.66%——4.48%

化工业务毛利率—————18.31%——12.01%

注:以上均以2007年中报数据为依据

中石油利润:1062亿元毛利率26.%

中石化利润:524亿元毛利率9.36%

由于中石油的原油大部分用于内部原油加工,在中国国内成品油未能跟随原油价格同步的情况下,少部分的原油及成品油出口收益无法完全体现国际原油价格的飞涨,加上国家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摊薄作用,原油业务的高利润率只能向下游成品油或化工业务延伸以得到实现。在成品油中,占据大头的柴油、汽油和航油的价格受国家管制,无法实现原油高收益,只有燃料油、润滑油、沥青和石化等产品的实现价格跟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密切相关,因此,中石油对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受益的程度受到了国内管制成品油价格和石油特别收益金的抑制。尽管原油业务的利润率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限制,但综合中石油上下游业务的整体利润率水平看,中石油在各项业务上的毛利率仍高于同类的中石化,同时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中国国内正处于大力发展天然气等其它替代能源的阶段,中石油最为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及产量(国内产量的75%)令其占据了最有利的战略位置,配合占了国内份额85%的天然气运输管道,在上调天然气价已经成为趋势的未来,中石油的天然气业务利润率料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2006年毛利率为27.55%)。

中石油上游开业务占优势,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占优势,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只股票从行业上有少量重叠,石油主开,是股的代表;石化是石油化工,更应归属化工板块。中石油用国内的油田炼油,中石化用进口原油来炼,在炼油方面国内炼油业务毛利波动大。中石化是产值第一,但利润不及中石油的1/2,中石化使用进口油,受原油价影响大,今年如果成品油价不上调的话,中石化利润会下降,2006年国家给补了中石化100亿。如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的1、2月份,国内炼油行业的盈利状况大为改善,实现全行业盈利。但自3月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炼油业务又出现了亏损状况。因此油价上涨,天然气上涨,中石油全年的业绩决不是半年报0.42元/股乘以2那么简单,其全年业绩一定会明显好于0.84元。这主要是基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分析,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平均不到63美元/桶,下半年的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曾摸高到99美元附近,相对于上半年均价上涨了57%,虽然国际油价11月28日跌回90美元/桶的水平,以85美元来计算也上涨了35%,加上天然气提价也就是说中石油下半年的业绩至少(按上涨了35%来估算)应该在0.56元/股,全年至少应该在 0.98元/股以上。10月末成品油价格上调500元后,将提升中国石化2007年每股收益0.07元,中国石化2007EPS0.80元左右,中国石油全年业绩应该1元以上(根据原油产量和天然气可销售量分别为8.3亿桶和388.5亿立方米。油价上涨和天然气预算)

如2007给中国石化20倍市盈率,中国石化2007年合理价位应该在16元左右,中国石油20倍的市盈率为20元左右。而12月3号中国石化收盘价为21元,市盈率为26.25倍,中国收盘价为30.44元,市盈率为30左右,考虑到中石油高分红(中国石油决定将2007年度中期净利润的45%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约0.205690元人民币)及中石油在上证指数中的杠杆效应,应该再有20%的溢价,因此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者目前的比价比较接近。从企业类型看也是型企业的市盈率也应该高一些,因为中国石油的毛利率比中国石化要高,因此保守做法对中国石化的操作低于20元可以考虑部分买进,低于 16元可以半仓持有,低于12.8元可以全仓买进。对于中国石油,低于30元可以考虑买进,低于24元则半仓持有,低于20元可全仓持有。

因此,如你的问题,中国石油的资产要大于中国石化

油气改革"破冰" 谁会是最大赢家

这次沙特被袭击,我认为最后的赢家应该是美国。从各个角度看,这次石油动荡不安涨价最后的受益者都是美国。

沙特阿拉伯受到攻击的设施包括其最大的炼油厂和第二大油田。所以,虽然攻击规模很小,但坏事是石油。这导致沙特石油日产量减少570万桶,而目前的日产量为980万桶,相当于沙特石油减产一半。沙特阿拉伯每天570万桶石油已经占到世界石油消费的6%,接近7%的警戒线。报告称,国际油价创下近4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9.5%,至每桶71.95美元,创下28年来最大涨幅。

沙特阿拉伯作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正试图恢复生产,以避免石油危机,但仍需数周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国际油价上涨对石油进口国造成了巨大冲击。以中国为例,2018年,中国进口石油4.6亿吨,进口额1.6万亿美元。如果原油价格上涨20%,进口成本将增加3000多亿美元。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势必增加各国原油进口成本。如果成本上涨仍在进口国的范围内,短期石油供应短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长期“油荒”,许多国家在必要时考虑动用石油储备,以避免出现短期石油供应缺口的可能性。

古云:从高处受益的人是可疑的。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设施遭到袭击,最大的利润不是胡塞武装,而是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欧佩克成员国可以抓住机会增加产量,抢占国际市场,换取大量外汇。美国可以利用伊朗与胡塞武装的关系,将肮脏的水泼在伊朗头上,同时也可以利用试图绕过美元的盟友来开发一个新的结算系统,以加强对美国的依赖。因此,对沙特的袭击很可能有美国的影子在背后。

长期以来,国内具有探矿权和矿权资质的企业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田等少数企业,原油进口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公司手中,而且还受配额束缚。

按照改革方案,不管是从上游的勘探开业务,还是从中间的管道输送,甚至是下游的成品油零售,都是逐渐推向市场的,也就是说可以分“分一杯羹”给民营企业。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4年,中石油曾确定吉林油田、大港油田两个局级单位的油田作为试点,分别拿出两个油田35%的股权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35%的股权已经具有了“点头不算摇头算”的表决权,这在外界看来,中石油放开上游勘探开业务诚意满满。然而,时间已过三年,民资似乎参与度并不高。

同样,在2014年5月,中石油就曾宣布通过产权公开转让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后又发布公告称,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尝试引入民资,但引入民资的结果也不尽人意。

至于销售板块,中石油将通过销售业务的合资、合作,与各方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仅销售成品油,还可能开展综合业务,做大这个平台。但是实际情况是,油品销售需要很多前置手续,因此民资参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然而,此次《意见》较以前的力度更大,操作性更强,在中国企业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看来,这份《意见》对上游油气勘查开、中游管网、下游油品等环节都明确了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加快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还有市场销售这一块更进一步放开,管网这一块要控制,但是要加强市场化因素。体制方面的改革突破了,混合所有制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了,有望在今年打破垄断,让更多民资、包括部分外资进入油气领域,在今年下半年会有明显的变化。”

此次《意见》下发对于民资是机遇也是挑战。在2016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洲际油气董事长姜亮就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油气改革我们是很期盼的,有个词叫生逢其时,如果改革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司就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据了解,在2016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洲际油气进行大规模海外收购扩张,2016年9月20日洲际油气公布收购及定增预案,收购的标的资产上海泷洲鑫科的核心资产为班克斯公司100%股权和基傲投资100%股权。同时洲际油气还收购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运输公司Petroleum LLP 50%的股权。Petroleum LLP共拥有超过3000辆运输罐车,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运输罐车租赁商之一。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油气改革的靴子落地,不管是上游开还是中油管网或是下游零售,都愿意对民资开放,这就意味着像洲际油气这样的民营油企将大大获益;另外,进口权放开后,拥有海外油气的公司将直接拥有进口自主权,无论是进入自有炼厂还是对外销售,其利润都高于目前配额内进口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