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谈基金价值_高善文 18年5月演讲

 金融行业的证书有哪些,你知道吗?这些证的发展前景好吗?详情请看银行专业资格考试频道为您整理“金融行业有哪些常见证书”,希望大家喜欢!

 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是高校学生顺利步入社会,走上理想就业的途径之一。金融行业常见的证书和考试有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会计方面的相关考试等。

各种证书的作用、含金量和难度如下:

 证券从业资格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备证书,属于金融专业的必考证书,含金量低,属于强制性的必备证书,分为五科,证券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通过基础和其它四门中任意一科即获得证券从业资格。其中通过证券基础和证券交易取得证券经纪人资格,通过证券基础和证券投资分析取得证券分析资格。五科全过即获得参加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考试的资格。作为入门性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难度一般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金融行业最有价值的证书之一,在美国,CFA一级被称作华尔街的入场券,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是17.8万美元。在我国香港,CFA的年均收入也达到13.6万美元。 CFA考试难度极大,全英文考试。共分为,考试费用共20000元人民币左右,全部考过最少需要三年时间,然后再有四年工作经验就可以获得证书了。CFA考试的科目涉及到职业道德、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分析学等多个学科。

 CIIA(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含金量较高,但不如CFA,考试内容为<经济学>.<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公司财务及股票估值与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估值与分析>.<衍生产品估值和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报名和考试费用共5800元人民币

 会计类的证书如CPA(注册会计师)对于研究员和分析师还是很有帮助。

 在金融行业做分析和研究,除了证券从业资格和期货从业资格等必备的考试,证书只能锦上添花,想靠一两个好的证书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不可能的。

 证券行业各个岗位的要求和薪酬水平,由于条件所限,仅有证券公司的相关数据,没有期货、银行、基金行业的数据。

 证券经纪人,现在一般的证券公司都叫客户经理,简而言之就是证券公司拉人的,工作要求只要通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证券基础和证券交易就可以了,薪酬为底薪+提成,在深圳底薪为1500-3000不等,提成为拉到的客户交易证券交易产生的佣金的20%-30%的范围,提成比例在不同的公司不同,也和客户资产量的多少有关系。在这一行做完全是看个人业绩,做的好的有年薪过百万的,同样也有很多人做不了半年就转行了。

 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股评师、股票分析师,广义上还包括行业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员等分析岗位。这里讲狭义的分析师,就是证券公司选股,然后为客户推荐股票的,通常也为客户通过技术分析等判断客户手上的股票的未来走势,底薪不明,各个公司不同,提成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交给分析师管理的客户,提成为10%左右,一种是分析师自己开发的客户,提成为20%-40%。

 研究员,大致分为分为行业研究员和宏观经济研究员,研究员一般都要求金融行业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和相关工作经验,一般一个金融的研究生毕业且能力不错,就可以成为一个研究员或者助理研究员,新入行的研究员一般年薪在10万左右,老的研究员水平不同薪酬水平差异很大,一般的也就十几万元,明星研究员能过百万,如安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的高善文,年薪三百万(不包括奖金)。

 基金经理,较差的年薪在70万左右,一般的都过百万,顶尖的基金经理的年薪超千万,如被掌管华夏大盘和华夏红利基金的王亚伟,基本年薪已经超千万。 一般这是很封闭的行业,要入行可以说很难,不会有太多公开招聘机会(分析员可能还有)。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做起的吧,可以上国内外的基金公司网页看看相关要求。 在太和顾问调研的十余家基金公司的45个基金经理中,百分之百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硕士占到73.3%,博士及以上11.1%。现在的基金经理在基金或投资行业的工作经验也是一项非常宝贵的财富,一般,基金经理都有6-10年的证券或投资从业经验。

 私募基金经理,一个很神秘的职业群体,私募基金经理的薪酬计算为:“为客户赚到的钱的百分十到百分之二十”,09年很多私募的收益率都超过100%,一些大的私募掌管的资金超过十亿,也就是有些私募基金的经理有过亿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去私募的原因。

做一个情商高的银行人需要哪些特质

距离前任董事长高国富调任浦发银行整整两个月,日前,中国太保宣布,经董事会审议并现场表决,党委书记孔庆伟获选为该公司董事长。国太保在监管批复后将迎来“孔庆伟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太保新三年发展规划出炉。未来三年,中国太保将围绕创新数字体验、优化数字供给、共享数字生态三大目标,推动实施数字太保、强化集团战略协同、布局创新领域、完善战略管控、加强人才支撑五大战略举措。

任职获全票通过

6月9日13时,中国太保准时召开2016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关于选举中国太保第八届董事会董事、第八届监事会股东代表监事、2016年年度报告、修订公司章程等16项议案。股东大会后,该公司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由新任董事选举出董事长、副董事长,以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组成人选。

一位参加会议的股东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当天孔庆伟穿着干净整洁的白衬衫,戴着眼镜,看上去亲和干练。股东大会上,孔庆伟作为候选执行董事并未上台,但是会后他走到普通股东席位认真与股东交流,倾听小股东声音。

4月10日,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人事任命,上海国盛集团原董事长孔庆伟接任中国太保集团党委书记。孔庆伟拥有丰富的跨领域工作经验,曾任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投资者对以孔庆伟为代表的中国太保第八届董事会亦持欢迎态度。记者了解到,整个股东大会持续约2个小时,股东投票统计在下午3点左右结束。现场的普通股东有一二十人,主要是听取管理层介绍,发言者不多。有股东发言表示,对公司2016年分红方案和近期公司股价表现比较满意。

根据股东投票统计结果,孔庆伟和霍联宏均顺利获选新一届董事会执行董事,两人获得股东支持率均超过92%,其中A股股东支持率均超过99%。

股东大会选举出的第八届董事会成员中,非执行董事为王坚、王他竽、孔祥清、朱可炳、孙小宁、吴俊豪、陈宣民等七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白维、李嘉士、林志权、周忠惠、高善文等五人。

在当日随后召开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孔庆伟和王坚获全票通过,分别当选中国太保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新太保”三大挑战

在上海金融国资体系中,中国太保与浦发银行、国泰君安同为三大金控平台。换帅后的中国太保有哪些细节需要关注?还有哪些挑战要应对?

挑战一:能否焕发新活力?

中国太保是国内保险业不能忽视的存在。从传统保险业务来看,太保寿险、产险业务起步早、体量大,具有一定市场地位。但其近年来也经历了波折。2009年太保产险保费收入被平安产险赶超,行业排名降至第三。2010年太保寿险保费收入被新华保险赶超,行业排名从老三变成老四。2014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上升4.3个百分点至103.8%,产险业务2009年来首次出现承保亏损。

经过艰苦的六年大个险转型和两年产险调整,2016年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超越新华保险,重新回到行业第三;衡量寿险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6.5%;产险方面连续第二年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99.2%。

有中国太保员工分析,太保有着国企血液,所以稳健规范,又因地处上海,且在上市初期曾引入外资股东参与公司架构、薪酬机制设计,因此不乏创新意识。但和新兴保险公司相比,太保活力不足,狼性有限。太保未来将如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是公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挑战二:多牌照如何整合?

近年来,中国太保推动多元发展战略,退出了太平洋安泰人寿,入主长江养老和安信农险,设立太保在线、太保安联健康险、太保养老投资三家子公司,推动入股国联安基金,逐步形成了寿险、财险、健康险、养老投资、农业保险、资产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目前,这些子公司仍处各自为政的发展阶段,协同效应有限。未来如何在继续做大子业务条线的同时,在“一个太保”整体框架下深化子公司协同共享机制,将考验太保新掌舵人的智慧。据记者最新了解,中国太保正酝酿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子公司的控股力度,加强集团内部技术和专业经验的共享推广。

挑战三:“数字太保”何处去?

记者从中国太保2017年~2019年发展规划中看到,太保提出将实施数字太保战略,从客户端出发,打造C端(客户)、B端(渠道用户)、E端(内部员工)三大数字化应用产品,通过去层级、去中介、去行政化,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提升公司价值。

规划中16次提到“数字”,足见太保对于数字化科技应用的重视。目前,中国太保在客户层面已经开展脸谱绘制工作,并在投保、营运、服务等多个环节开始数字化探索,未来如何推进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保险经营各个流程,值得持续关注。